一天养成4点早起的习惯_585天
最近在《认知觉醒》的书中看到了4点起床的方法。
书中提到芝加哥大学的克雷特曼与德门克在实验中发现,人的眼球会在睡觉的时候来回运动,他们根据这个运动规律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规律。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等于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我对早起的实践就是从对这个理论的神奇体验开始的。
书中提到要放弃闹钟叫醒起床的方法——因为那种方式是强制性叫醒,只会在我们处于深睡眠时把我们强制拉起来,起来之后更容易感到困意——转而根据大脑的睡眠周期,自然地让大脑醒过来。
我觉得很神奇,同时非常想尝试一下。因为在电商创业以来,我的起床时间总是徘徊在8点半到10点之间,我想努力早起,但是闹钟设得越多,声音设得越大,结果却只能让我起的越晚——比如我设了一个七点的闹钟,虽然我被巨大的闹铃声音叫醒了,但是我只想关掉闹钟继续睡,因为实在是太困了。
了解完这个方法之后,我先是买了书中提到的这个四点钟起床方法的来源书籍——中岛孝志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然后当天晚上我是十一点多入睡的,我提醒了一下自己,注意观察自己的睡眠周期。
后来果然如书中所说,我在四点多醒来了。不过我没有起床,我选择继续睡。第二天我接着观察,后来是在五点多醒来一次。
两次的观察让我意识到:听身体的话,让他自然醒来,那么走过一个完整睡眠周期,我们就能做到自然清醒。
两天之后,中岛孝志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的书也到了。
书中提到了一个数据:每天需要睡六小时到七小时的人最多,占25%,五小时到六小时的为13%,十小时的有2%,八小时的有4%,只睡四小时就够的人也有4%。
书中提到了: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各不相同,而睡眠的效果更是千差万别。因此,睡眠质量不应该单纯用“时间”去衡量,而是应该根据“熟睡了多久,醒着的时候是否神清气爽”来判断。他建议人们利用体内生物钟,每天自然醒来,而不是利用闹钟破坏正常的睡眠状态,这样能保证一天都是神清气爽的状态。
第三天晚上,我大概在十一点入睡,凌晨四点十五分醒来。
我先是洗漱,阅读,下楼围着小区转了一圈回来之后洗了个澡。吃完早饭之后我开始写作,但是写到一半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些问题,大脑好像转动得有点僵硬。
我猜测是休息不够,所以在七点和八点之间,我又补了一觉。
虽然第一次尝试并不算很完美,但是我看到了城市凌晨五点的观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控的欣喜,所以我依然想继续尝试。
吸取了第一天的教训之后,我在第二天选择早点入睡,十点左右睡,但是这次失败了,醒来之后发现才两点多,于是我又回去睡觉,一直到八点多才自然清醒。
第三天晚上我十点多准备睡觉,大概十一点入睡(我猜的),五点半左右醒来。
以上就是最近的早睡尝试记录,也许不是非常成功,但的确比闹钟叫醒起床要好得多。
接下来我应该会尝试在九点或者十点左右入睡,希望能根据我的睡眠周期,既能做到在四点和五点之间起床,又能做到身体舒适没有疲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