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经验真题分数线

一、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全日制)中国大学史研究
(全日制)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全日制)大学课程与教学
(全日制)高校学生事务与学生发展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全日制)大学生学习研究
(全日制)大学课程与教学
(全日制)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
(全日制)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全日制)高等教育政策评价
(全日制)高等教育财政
考试科目:
专业英语
高等教育理论与方法
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
导师信息:
(全日制)中国大学史研究(全日制)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王运来
(全日制)大学课程与教学(全日制)高校学生事务与学生发展:汪霞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余秀兰
(全日制)大学生学习研究(全日制)大学课程与教学:吕林海
(全日制)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全日制)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操太圣
(全日制)高等教育政策评价 (全日制)高等教育财政:黄斌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河南大学教育学考博招生人数为5-6人
二、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1、教育学:
教育原理(修订版) 作者:孙喜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论 作者:黄济 王策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出来的。
《教育学原理》当中,经典的参考书,
《当代教育学》、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
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
由王道俊、王汉南编 写的《现代教育论》、
由郑经州编写的《教育通论》,
当然还有一本最经典的鲁杰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原理当中最经典的书目。
另外还有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是没有统考之前为了考厦门大学准备的袁正国编著的〈当代教育学〉此书观点相当新,是本好书,但对于基础的知识提及的比较少。
2、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 作者:孙培青,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大纲吻合度 80%
外国教育史教程 作者:吴式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与大纲吻合度高达80%
3、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作者:陈琦 刘儒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吻合度:80%
教育心理学(修订本) 作者:邵瑞珍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吻合度 60% 这本同等学历提到,新浪网没有推荐。选取它是因为厦门大学的指定教材,听说北师大也是这本。
除此之外,教育心理学它还推荐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由吴庆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供大家参考。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作者:裴娣娜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当中,经典的参考书,《当代教育学》、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由王道俊、王汉南编写的《现代教育论》、由郑经州编写的《教育通论》,当然还有一本最经典的鲁杰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原理当中最经典的书目。
《教育心理学》部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由吴庆林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中外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王宾兆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以及北师大的吴世隐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教育研究方法,这部分比较经典的一些书目有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正国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丙德编著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叶兰出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2023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或硕士毕业人员。
(3)具有与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A.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电子信息085400、资源与环境085700)的考生,须于2017年9月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并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以上(至2023年9月1日),同时须取得一项或以上工程领域相关的代表性成果。
B.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须于2017年9月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并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以上(至2023年9月1日),同时其代表性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有专著出版(含独著或合著)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或专业奖励。
4.持国(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须在博士入学(2023年9月1日)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6.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模板见附件1)
7.硕博连读考生须为我校具有硕博连读资格的在读优秀硕士生。
8.推荐免试直接攻博考生须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9.须符合报考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其他报考条件。报考专业学位博士的考生须符合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相关领域工作年限、技能等各项条件,具体请咨询招生院系或关注院系网站相关通知。
10.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教育部专项计划的考生,除符合上述基本报考条件外,须同时符合教育部公布的各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及要求。2023年我校具体专项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报考者报名前应仔细阅读2023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目录及报考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细则,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学校将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相关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四、报名时间
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者均须进行网上报名,请登录“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ju.edu.cn/main.htm),点击网页上方“网上报名”-“博士报名”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1.普通招考类
网上报名具体安排详见“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后续公布的《南京大学2023年报考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类)网上报名须知》。
考生须按要求上传近期免冠证件照并通过网上银行缴纳报名考试费。报名考试费缴费完成后,不办理退款手续。
2.硕博连读类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请关注“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报考院系网站。
3.直接攻博类具体见《南京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办法》。
网址为https://yzb.nju.edu.cn/f4/1c/c47863a586780/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