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淡水蟹的科级简介·上· 御三家
(以前的文案重新写)
先放一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_¬)我知道没啥人看
首先讲一下蟹类是个什么玩意(复习课本知识,另外一竿子敲死你们生物老师教的233333333)
所有一切都开始漫长的历史,历史湮灭了一切,不论存在与否,活到现在的生物都有相当一部分都丢失了记忆,生物史的记忆。

首先这里,提几个事情,其一就是甲壳类。
感谢知乎攀援的井蛙对于该文章的解读:https://www.guokr.com/post/815835/
传统上甲壳类的定义以及被各种教科书啊百度百科蓝色动物学(参见http://www.blueanimalbio.com/bugs/jiaqiao.htm)全部填满了,想复习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去那些网站看看。但是这里的新分子结论赋予了甲壳类新的分类:将桨足纲Remipedia的桨足虫、冥府虾和头虾纲Branchiopoda单独立一类:Xenocarida(翻译是奇异的虾类,奇虾肯定不行,那就异虾类),他们和昆虫的祖先(参见鬼谷AV55541532)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文中和昆虫一并称为Miracrustacea。(词源:令人惊异的)
然后是所谓“正统”的甲壳类,文中用Vericrustacea来称呼他们(词源:真正的),报含传统意义上的十足类,水溞,茗荷等传统的甲壳动物组成,这一部分没有异议,两百年来的分类学大多也类似这样区分。
第三部分是Oligostraca( 拓展阅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1911789?from=search&seid=11082521748621267299)由于词语由稀少的,寡的Oligo-和甲壳straca构成,我在这就翻译为稀甲亚门,该类群由常见的和水溞高度相仿的介形类和浮游动物须虾加上一堆寄生物(舌形虫和鯴)构成,由于起源早且成员高度分化,你几乎找不到他们的祖先形态了。这个家族可能也曾经辉煌过(参见 攀援的井蛙:https://www.guokr.com/post/815836/)
翻译的挺难受
时间拨回到三叠纪(停,跑题了)自从古生代的大灭绝后,除了异虾类某些喜欢爬的底栖老祖宗正忙于拓展陆地业务以外(昆虫起源了),整个水域中鱼饲料阶层都出现巨大空缺需要有人去填补,去转变三叶虫等一干底栖鱼饲料消失的大萧条局面。很快饲料供应商(大雾)泛甲壳动物里的一支真甲壳亚纲采取了碳酸钙外壳几乎垄断了整个大环境中的中等大小颗粒饲料供应,而这一类的虾形动物似乎也开始思考如何逃避成为饲(社)料(畜)的命运(吉良吉影为你点踩),终于有十足目的选择沉到海底,过着低调的爬行生活。而下地的十足目中某一支被称为短尾下目的动物中国人喜欢称之为螃蟹。所谓短尾下目,也就是指其尾肢退化,且腹部蜷曲的类群,这里有一条短尾下目和异尾下目区分的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OZmnTr-irAQXXc5K_O-0w

[4] SUZANA APARECIDA MATOS, FLAVIO AUGUSTOPRETTO, MARCELLO GUIMARÃES SIMÕES, TAFONOMIA DOS PYGOCEPHALOMORPHA (CRUSTACEA,PERACARIDA, MALACOSTRACA), PERMIANO, BACIA DO PARANÁ, BRASIL, E SEU SIGNIFICADOPALEOAMBIENTAL. Rev. bras. paleontol., 16(1): 97-114, 2013, doi:10.4072/rbp.2013.1.08
感谢攀援的井蛙整理的资料,原图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dv8Uffh7SpKb_0tfziEFtw
上图很明显借用井蛙的话“真是十足的吃货标准”分出来的这一堆河鲜海鲜可以看到比较高等的部分螯虾,寄居蟹类和蟹类都是越来越偏底栖生活的。从“虾”游泳形到“蟹”底栖形的转变,甲壳类越来越善于闲鱼,为了不被鱼吃,各种歪招,如:绵蟹、关公蟹和人面蟹等比较原始的蟹类习惯背起各种不能吃的东西来让捕食者先啃一嘴海绵、海葵或者贝壳,不过有时候他们可能把别的蟹也搬起来。蜘蛛蟹类要么往身上种草,要么巨大化并躲在深海避免和硬骨鱼直接针锋相对。馒头蟹和玉蟹加固防御,把自己埋起来,而扇蟹为首的礁岩蟹类进化出巨大的螯足来保护自己并通常把自己堵在洞里。梭子蟹是唯一敢和鱼类硬碰硬的蟹类,只可惜碍于身体结构体型实在是不够看。更进一步的方蟹,弓蟹和沙蟹类群转变策略跑到了陆地上,可能他们没想到,鸟类和哺乳类对他们的肉体垂涎已久,他们真是变着法儿被“鱼”吃。唯一能感到安心的只有生活在硬骨珊瑚中的隐螯蟹和贝壳里的豆蟹,可是祸福相依,他们的宿主却也是别人的猎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下面推荐一些视频方便大家理解这些为了防止自己被吃想出多少办法的螃蟹。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真的可以逃避危险呢?

办法就是,我不做海蟹了!JOJO!
真淡水蟹,真正脱离海水的存在,没有烦人的鱼形动物!赛高泥黑铁鸭子哒!
由于适应淡水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淡水的盐度问题,而是繁殖。
总所周知,海洋的蟹都是小卵的,由题必须经历一个溞状幼体-大眼幼体的浮游阶段。初孵的幼体如其他浮游生物一样,随洋流漂泊,直至落地成盒。原因是因为少生赶不上被鱼吃的,正所谓即使外形改变了,心也是不会变的(指做海洋薯条)。无数的海洋生物都用洋流来构建巨大而残酷的托儿所,里面全都是互相吞食的幼体,这种养蛊似的繁殖方式从几亿年前直到今天都从未改变。
但是进入江河中,幼体没有足够的安稳的环境发育,这就造成了少有蟹类常驻淡水或者陆地,即使强大如地蟹,繁殖期还是要冒着被泷泽萝拉哒(指路杀)的风险前往海洋。
繁殖路上被泷泽萝拉的圣诞仿地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796370?from=search&seid=14732342182082789334
怎么办?只有魔改才能战胜困难。
于是,科学家们通过一百多年的反复考证,终于确定了真淡水蟹的划分依据:大卵,幼体无需经历浮游生活的,才是真正的真·淡水蟹。在这种划分方法下,中华绒螯蟹当然就不是真淡水蟹了。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https://wenku.baidu.com/view/171cfaf07c1cfad6195fa7ff.html
而真淡水蟹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卵大小是海洋蟹类小卵形的10倍,里面具有充足的卵黄,幼体直接在卵粒度过整个脆弱的胚胎期,变成接近大眼幼体的幼蟹直接出生,甚至母蟹会像丽鱼一样“放牧”自己的幼体直到幼蟹的卵黄囊彻底消失。
是不是想到了什么?颇有些羊膜动物的既视感啊!

图: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A-river-bank-next-to-banana-plantation-showing-holes-dug-by-Oziotelphusa-ravi-new_fig2_321727420
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踏足一下这个统称为真淡水蟹的家族吧,因为不少图可能来源404,所以还请通融一下哦。目前地球上已命名的1300余种(2007年数据)真淡水蟹,2019年可能在1350种左右吧,也许更多。

此前提到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364753(我引我自己)真淡水蟹大部属于异孔亚派的基干位置。

·御三家·溪蟹总科 Potamoidea Ortmann, 1896
溪蟹总科下辖三个科,全部分布于旧大陆。
最早分化的是仿溪蟹科,然后仿溪蟹有两个分支分化为溪蟹和拟地蟹,可以把仿溪蟹看做溪蟹和拟地蟹的爸爸但是,我会先介绍溪蟹科。
1.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 1896
溪蟹科是科学上确认和定名最早的真淡水蟹类群,其词源源于古希腊对流水的称呼Ποταμὼν,这个词语一般指代流动的淡水,溪流和河川,同时也是希腊神话中,是Aegyptus 和Caliadne的儿子之一,之前我说他可能是河流女神应该是和另一个词(Thelphusa)记串了。同时溪蟹科模式属也来自环地中海地区,生境就是古希腊传统的河川。通常这个词根也被用于其他淡水动物身上。譬如河川沙塘鱧Odontobutis potamophila。
截止到2020年1月,溪蟹科拥有两个亚科共计114属,种类尚未统计,因为学术在不停变动,目前旗下大约有超过500个有效种。(有些无效种尚未清除:武夷龙溪蟹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49156)两个亚科目前已知的判断方法是其7-8胸甲缝通过一个中断了纵缝的狭窄的横脊(见下图),其G1也较原始和标准的溪蟹亚科Potaminae Ortmann, 1896;而近溪蟹亚科 Potamiscinae Bott, 1970没有隔断,G1也更加多样(下图后一张图)

(CRUSTACEA: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ON THE GENUS "POTAMON" AND ALLIES IN INDOCHINA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16: 273-308

两者的分界线大约是恒河流域,溪蟹亚科仅仅8属,近溪蟹一百多个属,并且还有没发表的新属和尚未独立的隐藏属。在中国(藏南印控区除外)只有近溪蟹亚科而无溪蟹亚科(印度人太可恶了)。(这里说一下那个近溪蟹亚科的-scus应该是小,但是以该属作为亚科后就显的很难受:很多种类甲宽超过50mm,故动物志称近溪蟹)

Asia: molecular evidence for its impact on
the phylogeny of freshwater crabs
(Brachyura: Potamidae)Journal of Biogeography 36, 703–719
这里放几张溪蟹科的图吧



, Chia & Zhou,2018




THAILAND (DECAPODA,BRACHYURA, POTAMIDAE)Crustaceana 74 (3): 309-316

On a new genus of riverine crab (Crustacea: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from northwestern Thailand,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Hydrobiologia 350: 179-188


Potamidae) from Laos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19(4): 908-916.

on T. vietnamicum (Dang & Ho, 2002) and T. edostilus Ng & Yeo, 2001
(Crustacea, Brachyura, Potamidae)Zootaxa 3764 (1): 026–038






2.仿溪蟹科Potamonautidae Bott,1970
由于命名的先后顺序,仿溪蟹“被迫”用溪蟹科的名号(爸爸长得像儿子),仿溪蟹是御三家中分化最早的,是另外两个科的直系祖先,分子证据表明,和人类发源非洲相同,仿溪蟹科早在早白垩世就已经登上了非洲大陆西岸,向东向北分化出另外两科。
仿溪蟹科还有一个看搞笑的地方是,中国广东和海南有一个属叫非仿溪蟹属,仿溪蟹自己是非洲的仿溪蟹科,而非仿溪蟹是亚洲的溪蟹科,这个名字起的真的···一言难尽。原因为何,见下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9109412/

看出来了吗,同堂宽厚的身躯,同样的浓眉大眼,眼后隆脊极度发达,和额后叶相连。
仿溪蟹科拥有三个亚科:德肯蟹亚科Deckniinae Ortmann,1897,湿地蟹亚科Hydrothelphusa Colosi,1920和仿溪蟹亚科Potamonautinae Bott,1970。
得肯蟹亚科仅2属,湿地蟹亚科10属,仿溪蟹亚科8属,别看属少,他种类多,而且很多没有发表,因为非洲一直战乱,分类学家难以深入,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完成这个类群吧。




(De Man, 1903)图源:https://www.naturepl.com/stock-photo-liberonautes-latidactylus-nature-image00298070.html




里壤仿溪蟹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65045?from=search



3.拟地蟹科Gecarcinucidae Rathbun,1904
御三家最混乱部分来了,大家都知道,早期的研究因为缺少足够的标本,而且也没有分子证据,所有形态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该科的最早属拟地蟹属Gecarcinucus发表年代是1844年,
属下仅两个种,其一是加氏拟地蟹Gecarcinucus jacquemontii H. Milne Edwards, 1844,看起来确实真的像地蟹。

但是大家最熟悉的恐怕还是中华束腰蟹

长得束腰蟹形态的有相当多的种类,但是我国只有束腰蟹属:

哲氏暹罗蟹Sayamia germaini (Rathbun, 1902)图源:Bott, R. (1968) Potamiden aus Süd-Asien (Crustacea, Decapoda). Senckenbergiana biologica 49(2): 119–130.





之前发过的短脊萨兰加蟹(里面的纤弱处女蟹也是拟地蟹科)(后来我才注意到,属名的那个a是拉丁化的,没有实意···应该叫萨朗蟹属更合适···奈何读起来···还是有ga音)

P.Y. C. Ng,2018图源:Peter K. L. Ng&
Paul Y. C. Ng(2018)The freshwater crabs of Danum Valley Conservation Area in Sabah, East Malaysia, with a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lphusula Bott, 1969 (Crustacea, Brachyura, Gecarcinucidae, Potamidae, Sesarmidae)ZooKeys 760(2):89-112

arboreal crab (Decapoda: Brachyura: Gecarcinucidae)
from the Western Ghats, India, with notes on the ecology
of arboreal crabs.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37(2), 157–167
树卡尼蟹的一则报道:https://tieba.baidu.com/p/6070143700

此前卖的香蕉蟹就是拟地蟹科巽他蟹属Sundathelphusa Bott,1969的




The gecarcinucid freshwater crabs of southern India (Crustacea: Decapoda: Brachyura)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16: 309–354
可能是该种↑的视频





Zootaxa. 3878(5), 485-490.*中文文献用名,以后更改,不符合原文的词源学,拟地蟹也明显不是溪蟹,原文暂时无法查看。这个属分布在伊朗,阿富汗等国家
拟地蟹还进入了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

拟地蟹科和溪蟹科长期混淆不清,目前可以确认的区分方法是看大颚须的末节是分叶还是三节(当然还有G1形态)。动物志Dai AY (1999) Fauna Sinica: Arthropoda: Crustacea: Malacostraca: Decapoda: Parathelphusidae, Potamidae. Science Press, Beijing, 501 p, 238 figs, 30 pls.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summary) [戴爱云 (1999) 中国动物志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亚门 软甲纲 十足目 束腹蟹科 溪蟹科. 科学出版社, 北京.]有截图:大额须溪蟹明显是三节,末节不分叶,拟地蟹是只有两节,但末节分2叶。画的图比我拍的清楚(https://tieba.baidu.com/p/6140061782?pid=125748274788&cid=0&red_tag=3078659033#125748274788)

历史上长期将拟地蟹分为束腹蟹科和拟地蟹科(动物志当年因为时代原因也采用该观点),但是新的分类体系并没有采取这个观点,并且Sebastian Klaus, Christoph D Schubart, Bruno Streit & Markus Pfenninger(2010)When Indian crabs were not yet Asian - Biogeographic evidence for Eocene proximity of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10:287
链接: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46303832_When_Indian_crabs_were_not_yet_Asian_-_Biogeographic_evidence_for_Eocene_proximity_of_India_and_Southeast_Asia
已经做了分子,也证明其束腹蟹科降级的处理。因为仿溪蟹和溪蟹传统分类视为是一家人,既然证明了拟地蟹也是由仿溪蟹分化而来,那么也应该纳入其溪蟹总科,不应该将其视为独立的总科地位,这一点并未的到太多的承认,比较权威的蠕虫http://www.marinespecies.org/也未采用亚科分类体系,仅粗暴的全部归类为拟地蟹。目前该文章的意见是,印度南部、中亚、西亚等地的G1较长,侧缘近乎无齿的偏陆生种类为拟地蟹亚科,东南亚,华南常见的类似巽他蟹和束腰蟹这样的G1较细弱,腹部明显具有狭窄趋势的种类划为束腹蟹亚科,中国云南-缅甸-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大部分的为光滑蟹亚科,这类腹部狭窄不太明显,通常头胸甲较狭窄。
而分子证据显示:拟地蟹科是由非洲附近分裂出去的南亚版块上携带的原始的拟地蟹祖先分化出来,由于非洲全部都是仿溪蟹,没有离开太远的马岛的各种湿地蟹亚科的仿溪蟹关系应该和拟地蟹科更接近。当南亚一头撞上了亚洲,西藏隆起,拟地蟹者才开始进入亚洲大部,开始分化。


这边解释一下这个拟地蟹常用词源Thelphusa。404的搜索结果:TELPHOUSA (Telphusa) was the Naiad-nymph of the Telphousian spring on Mount Tilphousios (Tilphusius) in Boiotia (central Greece). She tried to trick the god Apollon into not building a shrine beside her spring and as punishment he buried her waters beneath a pile of stones.
Naiad-nymph:那伊阿得(水泽仙女);
大概讲述了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取位于希腊中部博伊奥提亚(Boiotia)的Tilphousios山(Tilphusius)上的Telphousian泉的仙女Telphusa,她试图诱骗阿波罗神不要在她的泉水旁建神龛,作为惩罚,阿波罗把她的泉水埋在一堆石头下面。(机翻改。)(感觉又是杀牛蝎那样的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典故呢,古希腊人民平时都在干什么)另外这个地点也是真实存在的溪流或者古城:Thelpusa 或者叫Thelpousa(希腊语:Θέλπουσα)是位于Ladon河左岸或东岸的古 Arcadia西部的一个城镇。它的北边是Psophis,南边是Heraea,西边是Eleia和Tisatis,东边是Cleitor、的Tripolis和Theisoa。据说这座城镇的名字来源于一位仙女(就是上文那个被石头埋了的),拉顿人的女儿,这位仙女很可能指从城镇下游流入拉顿的小溪。(机翻改)
然后可能是为了和溪蟹科凑个个对子,硬给拉了这么个神仙名字做属名。最要命的是溪蟹Potamon是个阴性词,这Thelpusa 是个阳性词,阴阳逆反?
由于早些年(1800-1970)分类及其混乱,研究者往往没法获得足够的标本,那研究结果真的是往天上飞哦。举个例子,泽蟹属Geothelphusa 就是溪蟹科的属,但是属名里用了这个神仙名字。又由于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细腰蟹Thelphusula、束腹蟹Parathelphusa等的神奇翻译(没办法的,当年翻译人员也是一头雾水,又不是一批人翻译,像现在港台那边就管拟地蟹科叫泽蟹科,至少中文404是这么说的,你让他解释为啥泽蟹不在“泽蟹科”他肯定该讲不出来)所以在兼顾拉丁文意思和作者原始论文意思的同时,我们翻译也必须兼顾中国长期以来的混乱翻译和错误翻译,我相信,将来拉丁文越来越受重视的同时中国分类学者终将会更准确的翻译出更合适正确的结果。
此前还有人问拟地蟹,地蟹和仿地蟹是什么关系的,看这个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6441660445?fid=62160&pid=129349026640&red_tag=0700524465#129349026640
在此不过多赘述。
文章写了一半,等下一期做另外新大陆双雄的,随便查查文章也做了整整两天,诶。这里哦推荐大家一个网页,https://decapoda.nhm.org/references/genuslist.html#查甲壳类的1800-2010年之间文章比较好找。
参考文献包括上面重复的我就不打了,全部都在图片里注备或给出链接。估计唯一的亮点就是偷了很多图回来··········累死~期待新大陆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