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zzzq?我来聊聊《芭比》(含剧透)

抛开对营销方式的厌恶不谈,现在可以从头到尾盘一下,#电影芭比#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较多剧透,慎入。
首先,我们将定义,电影中芭比生活的世界为粉色世界,电影中人类生活的世界为现实世界,而电影观众所处的世界为真实世界。
电影一开始就用充满粉色泡泡的方式尽力渲染了一个梦幻的粉色世界。整个世界被暧昧的粉色光污染充满,女人们白天努力工作,晚上醉生梦死。人与人之间表面上友善和谐,仿佛八旗老爷一般恨不得见面互相打三分钟的千。但这些人虚伪的笑容掩饰不住水下的暗流汹涌。男人呢?男人在沙滩上旋转,跳跃,没有资格进入主流社会。
这个完美世界只有20岁的身材火辣长发顺直女,唯一一个与大家格格不入显得奇怪的短发T还是因为受到过虐待才变得特立独行。然而这个短发T,在芭比世界被排挤、孤立、霸凌、放逐,简而言之就是“除她女籍”,被划入精神男人行列。但等到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又跑去和她贴贴。
这段剧情在电影的开头就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天真的女网友梦想中的“全女爱女世界”,就是如此光怪陆离,联想到刚刚发生的山东女网友反对地域歧视被电影观众开除女籍,实在是黑出了水平。
电影到了中段,芭比在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奇怪”以后,决心进入现实寻找原因。而她的男友肯也跳进她的汽车,踏上旅途。到了现实世界以后,她找到了自己已经长大且不再玩芭比娃娃的“女主人”。芭比以为现实世界也是被女人主宰,结果发现这个世界竟然到处都是男人,而这些男人竟然敢以挑衅和侵略的目光盯着她看,实在是大逆不道。于是她决定去工地上见识最具有女性力量的女性群体,结果令她失望的是,只看到一群吭哧吭哧当牛做马的男人。这些充满荷尔蒙的男人对她不怀好意,以吹口哨的方式进行挑逗。而不谙世事的芭比则回应“不好意思,我没有那个器官”。算是埋下一个伏笔。
这一段更是直球嘲讽,电影里“女人也可以进入基层大干特干”这种世界只存在于粉色幻想之中。而现实世界和真实世界,工地上的男人只会抱怨,这做牛马的机会送你你要不要,这部分女人也只会问,你知道打工意味着什么吗?
当然了,电影外的真实世界究竟如何,我不做更多展开。
在芭比还在继续展示她的天真无知、对着80岁的老太太念政治正确经“你真漂亮”而老太太回应“我本来就很漂亮”时,肯却被现实世界所震撼。生产芭比娃娃的公司高层全是男性,工地上全是男性,暗示整个世界从上层到下层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和粉色世界中截然相反。大受刺激的肯决定努力吸收知识,将来回到粉色世界,夺取权力。而那些前面提到的公司高层男性也希望把芭比送回粉色世界,别给现实世界添乱。
为了保卫自己的粉色世界,顺便解放现实世界的女性,芭比们想出了利用自己天生的绝色,引诱普通男性——注意,是那些在工地上那些吭哧吭哧当牛做马的普通男性——互相内斗,瓦解了传说中的“男联盟”。然后这些忘记投票日的精虫上脑的普通男性,眼睁睁看着严阵以待的女性用选票选出了合意的女性领导人,夺取了电影中现实世界的权力,把男性排除在权力场之外。于是获得解放的女性终于有机会自由地挥洒天性把现实世界也改造成类似粉色世界一样的梦境。一个没有老人、儿童、男人妨碍她们的完美世界。而电影则借一个小女孩之口,说出那句“你们这些法西斯,让女性主义倒退了50年!”
结合真正的现实世界,由某些女性主导的对男人和儿童的仇视,是不是颇觉似曾相识?
真正掌握现实世界权力的男性,即那些公司高层,包括CEO在内,成了不沾因果的好人。坏事都是男性牛马干的,男性精英都是天真且善良。这片子简直把女权群体乃至整个女性群体黑成了炭。
尤其是电影的结尾,深刻点题,一群电影中获得了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世界的20岁大长腿顺直美女,宣布已经觉醒,成为了总统、工程师、科学家.....等光鲜亮丽的职业,而不是继续服美役,迎合男性凝视,搭配上她们超模般无死角的身材长相装扮年龄,嘲讽值拉满。这不就是对真实世界里这些“嘴巴觉醒”者最辛辣的嘲讽么?
而肯们在粉色世界夺权失败以后,获得了参加基层工作和“闺蜜夜”醉生梦死的机会。在电影外的真实世界,这是获得权力的真实路径。毕竟“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也许不远的将来,粉色世界最终还是会落到肯们的手中。
作为对比的是,真实世界的女网友质疑妇女发展纲要“女大学生竟然要下基层”,而这一部分女网友又是觉醒的主力,与电影中段芭比在现实世界的工地上找不到女性力量相呼应,不得不说,又是一次与电影外真实世界共鸣的绝妙讽刺。
芭比自己呢?在鼓起勇气决定做一个真正的自由的女人以后,呼应了前面埋下的伏笔,来到了医院,挂了个号,装了个逼,字面意思。让本片对把它捧为圣经的群体的嘲讽值达到最顶点。
本片充满了对刻板印象和觉醒女性痛殴底层男性却跪舔男性资本家的现状的尖刻嘲讽,如果导演不是一个资深的厌女渴男患者的话,那只能证明导演深刻理解了本片的受众的真实水平,她们所理解的女性主义就是如此脱离实际的粉色泡泡。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该片真正的噱头都在场外,看着最被讽刺的群体被讽刺而不自知,并且如影片尾声所展现的那样打着觉醒的旗号加倍攻击普通男性的同时给男性资本家创收,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大型行为艺术。
毕竟这种“处处讽刺自己的目标受众而目标受众不自知反而进一步暴露被讽刺的特征”的行为艺术已不多见。
在这种行为艺术里,某个群体忘记了电影的内核,只记得那些高大上的经文式的口号,打上一针鸡血。电影嘲讽女性容易被营销洗脑,然后电影的受众身体力行证明电影说得对。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不是因为她们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话,那只能是因为转发电影台词截图到处吵架替人破防比真金白金进电影院支持成本低吧。
总之,电影只是一部勉强及格的普通搞笑片,根本没有所谓的女性主义标签,但由于粉色-现实-真实三世界的互相交织与共鸣,让它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升华。在这次行为艺术中,女性在心灵按摩的过程里获得了虚假的觉醒,男性在嘲笑女性的品味的过程里获得了优越感,而精神上生殖隔离的男性又女性的资本家则在舆论场陷入混战的过程里获得了可观的票房和念经的权利,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