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皇牌空战4 全冠名机代号来源(2)

皇牌空战冠名机代号考据(×)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天文学家介绍(√)
*本篇将介绍AC4第6关到第12关的冠名机代号来源
*不求三连,但求能对译文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部分内容有删改
*前篇:CV21965539

7,利维/列维(Levy)
驾驶机体:F-14A“雄猫”
出现关卡:M06 Invincible Fleet 无敌舰队封杀
代号出处:加拿大业余天文学家 大卫·霍华德·列维(David Howard Levy)


大卫·霍华德·列维(David Howard Levy),于1948年5月22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是一名业余天文作家、科普作家以及彗星和小行星的发现者。他从小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但他攻读且获得的却是英语文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1993年,他与尤金·休梅克(Eugene Shoemaker,也可简写为基恩/Gene)和卡罗琳·休梅克(Carolyn Shoemaker)共同发现了休梅克-利维9号彗星(Comet Shoemaker-Levy 9)——这颗彗星后来在1994年与木星相撞。之后大卫独自一人,或继续和两人合作,共发现了23颗彗星。
大卫写了34本书,大多和天文学题目有关——如:
2006年出版的冥王星(Pluto)发现者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的传记《彗星探秘(The Quest for Comets)》
自己写的关于尤金·休梅克的传记《列维的搭档休梅克(Shoemaker by Levy)》
他还为《天空(Sky)》、《望远镜(Telescope)》、《游行(Parade Magazine)》、《天象报(Sky News)》和近期的《天文学(Astronomy Magazine)》等杂志提供定期文章。
2011年2月28日,为表彰他的论文——“现代英国文学早期的天空:对伊丽莎白时代和詹姆斯时代文学创作中对天体事件的典故研究,1572年至1620年("The Sky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 A Study of Allusions to Celestial Events in Elizabethan and Jacobean Writing, 1572–1620")”完成,大卫获得了来自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博士学位。
从2015年开始,大卫一直将他自1956年以来保存的观测日志、自1958年以来保存的个人日记以及自1965年以来保存的彗星搜索记录全都捐赠给了堪萨斯城的琳达·霍尔图书馆(Linda Hall Library of Science Library),这些观测记录也在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的官方网站上正式上线。
他本人住在亚利桑那州的韦尔市(Vail),并与温蒂·列维(Wendee Levy)结婚。之后二人主持了一场每周一次的天文学网络脱口秀(internet radio talk show on astronomy),最终这场脱口秀于2011年2月3日结束,计划中还有一场“谢幕演出”(with a planned "Final Show")。这些节目最终以WMA和MP3的格式归档。
除此之外,大卫还是国家共享天空基金会的主席(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Sharing the Sky Foundation)和德稻教育(DTMA)的天文学硕士(a Master of Astronomy with DeTao Masters Academy)。
其自传《守夜人的旅程:未选择的路(A Nightwatchman's journey: the Road Not Taken)》在2019年6月由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出版。
小行星3673(3673 Levy)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8,德维科(de Vico)
驾驶机体:狂风IDS
出现关卡:M07 Deep Strike 纵深强袭
代号出处:意大利天文学家 犹太牧师 弗朗西斯科·德维科神父(Father Francesco de Vico)


(de Vico这个姓写法有三种,分别是de Vigo、De Vico和DeVico,翻译的话可作“德·维戈”
、“德·维科”和“德维科”)
弗朗西斯科·德维科神父(Father Francesco de Vico),此人是一名意大利天文学家兼犹太牧师(Jesuit Priest)。1805年5月19日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Macerata,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的省会),1848年11月15日因旅行疲惫不堪,积劳成疾,最终死于伦敦,死时43岁。
他在乌尔比诺学院(The college of Urbino)接受教育,于1835年成为助理主管,并于1839年成为梵蒂冈天文台(Vatican Observatory)台长。1848 年意大利各州的革命缩短了他的观察生涯——他被流放后,周游了巴黎和伦敦,到了美国后还受到了总统的接见。他很荣幸能在美国收到欢迎,并希望在乔治敦学院(Georgetown College)定居。但他首先回到了欧洲,试图招募一些加入他行列的同事,并且为在他的指导下与纽约建成的天文台购买精密仪器。
不幸的是,因为旅行的过度劳累,他于1848年11月15日死于伦敦。
成就方面,此人在较短时间内发现了大量彗星——其中包括周期性彗星:德维科-斯威夫特-尼特彗星(54P/de Vico-Swift-NEAT)和德维科彗星(122P/de Vico)。他还独立发现了一颗彗星(C/1847 T1),此彗星使玛丽亚·米切尔(Maria Mitchell,美国天文学家)因“米切尔小姐的彗星(Miss Mitchell’s Comet)”而名声大噪,德维科发现这颗彗星比玛丽亚晚了两天,但德维科神父宣布他的观察结果之前这个消息并没有传到欧洲,因此这颗彗星最初以他的名字命名。丹麦国王为这第一颗通过望远镜发现的彗星给德维科提供了奖励(在此之前所有彗星都可以用肉眼发现)。玛丽亚后来也获得了认可,因此得到了一枚奖章。
德维科还对土星及其光环中的缝隙进行了观察——而他也成为第一个看到土星光环中狭窄部分的人,现在以詹姆斯·爱德华·基勒(James Edward Keeler)的名字命名为基勒环缝(Keeler Gap)。他因研究金星上的斑点而闻名,但他未能成功确定其自转周期。
他曾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编制一份低至 11 等的恒星图集(an atlas of stars down to 11th magnitude)。同时他还是教堂音乐(Church Music)的作曲家。
月球陨石坑“德维科”和小行星20103(20103 de Vico)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9,维萨拉(Vaisala)
驾驶机体:F/A-18C“大黄蜂”
出现关卡:M08 Shattered Skies 破碎天空之战
代号出处:芬兰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 于略·维萨拉(Yrjö Väisälä)


于略·维萨拉(Yrjö Väisälä),芬兰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出生于1891年9月6日,死于1971年7月21日,享年80岁。

其实这位的主要贡献在光学领域,但他也活跃于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光学测量领域。为此有一个亲切的称号:图奥拉的巫师(Wizard of Tuorla,Tuorla一词的意思是天文台/光学实验室)。有一本同名的芬兰书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学成就。同时于略也是世界语的狂热支持者,于1968年主持了“国际世界语科学家协会(世界语原文:Internacia Scienca Asocio Esperantista)”。
他的兄弟——卡利·维萨拉(Kalle Väisälä,1893-1968)和维尔霍·维萨拉(Vilho Väisälä,1889-1969)分别是数学家和气象学家,他的女儿玛贾拉·维萨拉(Marja Väisälä,1916-2011)是天文学家和小行星发现者。
光学方面,他开发了几种测量光学元件质量的方法,以及许多制造所述元件的实用方法。使得早期的高质量施密特相机(earliest high-quality Schmidt cameras)允许被造出来,尤其是被称作施密特-维萨拉照相机的平面版本("field-flattened" version known as Schmidt-Väisälä camera)。
大地测量学方面,他开发了一种白光干涉测量法(white light interferometry)乘以光学长度参考的方法,以此来精确确定三角测量链中使用的基线长度。芬兰在1950年代和60年代为第二次高精度三角测量活动创建了几个这样的基线。
天文学方面,他建造的大型施密特-维萨拉望远镜(Big Schmidt-Väisälä Telescope)在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用于搜索小行星和彗星。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7颗彗星和807颗小行星。
对这项相当庞大的摄影调查工作,维萨拉教授还制定了一项实验计划——在同一块板上每隔2-3小时进行两次曝光,并将这些图像稍微偏移。
小行星中心认为于略在1935-1944年期间发现了128颗小行星,而于略常常用过生日的私人朋友的名字来命名它们。其中有一位马蒂·赫曼·帕洛玛教授(Professor Matti Herman Palomaa),小行星1548(1548 Palomaa)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因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玛山天文台(Palomar Mountain Observatory)从未有过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毕竟命名小行星的规则规定:小行星不能撞名,且字母不能超过一个。
于略还发现了3颗彗星——在1944年和1945年观测到的抛物线彗星C/1944 H1;以及两颗短周期彗星:维萨拉彗星(40P/Väisälä);一颗木星系彗星C/1942 EA,一颗哈雷型和近 -地球彗星(Halley-type and near-Earth comet)。他与芬兰女天文学家利斯·奥特玛(Liisi Oterma)共同发现了木星家族彗星维萨拉-奥特马彗星(139P/Väisälä–Oterma)——该彗星最初被归类为小行星,并获得了临时名称“1939 TN”。
为纪念他,图尔库大学天文系被称为VISPA,即“维萨拉空间物理和天文研究所”(VISPA——Väisälä Institute for Space Physics and Astronomy)。月球陨石坑“维萨拉(Väisälä)”,小行星1573(1573 Väisälä)和小行星2804(2804 Yrjö)也都以他命名。
PS:这段有删改,原文对于略的光学和大地测量学成就有很多描写。因为我想重点突出天文成就+懒删减了一些(被打

10,塔特尔(Tuttle)
驾驶机体:F-15C“鹰”
出现关卡:M09 Operation Bunker Shot 碉堡射击行动
代号出处:美国天文学家 南北战争老兵 霍拉斯·帕内尔·塔特尔(Horace Parnell Tuttle)


啊,终于到塔特尔了,第一篇里讲过他和坦普尔合作发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55p/Tempel-Tuttle)。而且这位的经历相当详细,有始有终,也是个很传奇的人了。
霍拉斯·帕内尔·塔特尔(Horace Parnell Tuttle,1837 年3月17日-1923年8月16日),美国天文学家,南北战争老兵,天文学家查尔斯·韦斯利·塔特尔(Charles Wesley Tuttle,1829年11月1日-1881年7月17日)的兄弟。

霍拉斯出生于缅因州的纽菲尔德。1845年,母亲玛丽·梅洛(Mary Merrow)去世;四年后父亲摩西·塔特尔(Moses Tuttle)再婚,并搬家到了马萨诸塞州的剑桥。
这里我们先从他的兄弟——造出了自己的望远镜的业余天文学家查尔斯讲起,他在访问哈佛天文台(Harvard Observatory)时,美国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台首任台长威廉·克兰奇·邦德(William Cranch Bond,1789年9月9日-1859年1月29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1850年,查尔斯被聘为助理观察员(Assistant Observer)。在哈佛的时间,查尔斯首先提出土星内部“暗环”的存在。1853年,他发现了一颗彗星——(C/1853 E1 Secchi),这一独立发现归功于居住在罗马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佩特·安吉洛·西奇(Pietro Angelo Secchi)。
但第二年查尔斯因视力衰退被迫放弃天文事业,进入哈佛法学院并成为美国专员(U. S. Commissioner),为新英格兰历史系谱协会(New England Historic Genealogy Society)撰写了许多文章。
之后,查尔斯在哈佛的职位很快被他的弟弟霍拉斯取代,后者作为天文台助理加入了杜鲁门·亨利·萨福德(Truman Henry Safford)、西德尼·柯立芝(Sidney Coolidge)和阿萨富夫·霍尔(Asaph Hall)等人。霍拉斯被一个4英寸(10.16cm)的门斯(Merz)彗星引导头吸引,将其放在15英寸(38.1cm)折射镜的阳台上,并花了很多个晚上寻找新的彗星。
他独立发现,或与人共同发现了许多彗星,除之前提到的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55p/Tempel-Tuttle)外,还有: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09P/Swift-Tuttle,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于1862年7月19日发现)
1860年大彗星(C/1860 III,于1860年6月22日发现)
C/1859 G1 Tempel(于1859年4月24日发现)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周期性彗星有:
8P/Tuttle(塔特尔彗星,小熊座流星雨的母替星,于1858年1月5日发现,“相当微弱/Rather Faint”)
41P/Tuttle-Giacobini-Kresák(塔特尔-贾可比尼-克热萨克彗星,于1858年5月3日发现,“非常微弱/Very Faint”)
C/1861 Y1 Tuttle(于1862年12月29日发现)
C/1859 G1 Tempel(于1859年4月28日发现)
小行星5036(5036 Tuttle)以他的名字命名,1859年他因发现彗星1858I、1858III和1858VII获法国科学院拉朗德奖(the Lalande Prize of the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他又因“发现”猎豹座星系NGC 2655(NGC 2655 in Camelopardalis)和天龙座星系NGC 6643(NGC 6643 in Draco)而受到赞誉。
此外他还涉足了新莫斯电码的应用,并发明了一种通过“闪光(Light Flashes)”发出远距离信号的方法。又因发明了一种将线膛钢芯插入黄铜或铁炮的新方法而受到赞誉。他这一时期的观测日志保存在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图书馆(library of the U.S. Naval Observatory)中。

随着南北战争爆发,霍拉斯加入了第44届马萨诸塞州志愿步兵团(the 44th Massachusetts Volunteer Infantry),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新伯尔尼(New Bern)服役。通过前哈佛大学校长爱德华·埃弗雷特(Edward Everett)的干预,霍拉斯获得了美国海军的佣金并担任工薪出纳员。他曾在包括观测舰“卡茨基尔”号(USS Catskill)的多艘船上服役,参加了对查尔斯顿港(Charleston Harbor)的封锁,并俘获了突破封锁的迪尔(Deer,这里好像是个人名)。霍拉斯于1863年2月17日被任命为代理助理出纳员(Acting Assistant Paymaster),1864年7月2日被任命为代理出纳员(Assistant Paymaster),1866年5月4日被任命为出纳员(Paymaster)。
尽管是在战争期间,霍拉斯仍继续进行天文观测,他报告了1864年在“卡茨基尔”号甲板上出现的坦普尔1864II彗星(Tempel 1864 II)。战后他被派往南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在海军勘测船上进行科学考察。

战争期间使得卡塔尔在三年办的时间里不再寻找彗星。1866年1月5日,他在海军天文台发现了彗星1866I——这是法国天文学家两周多前首次看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华盛顿星报(The Washington Star newspaper)在第二版报道了这一事件。
这只是海军天文台发现的第二颗彗星——最初的彗星是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on)独立发现的坦普尔1859彗星(Tempel 1859),这也是霍拉斯的独立发现。1866年10月,霍拉斯被分配到南大西洋前哨站(Onward, South Atlantic Station),并在接下来的4年里服役于观测舰“守卫”号和“恐怖”号上(Monitors Guard and Terror)。
1871年10月23日,霍拉斯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天文台独立回收了周期性彗星8/P1871 T1 Tuttle。
1871年,霍拉斯在准将乔治·杜威(Commodore George Dewey)手下担任天文学家,负责调查加利福尼亚海岸(the coast of lower California)。
1872 年,他被分配到香港的海洋调查船“拉克万纳(Lackawanna)”号上。
1875 年 1 月 26 日,霍拉斯和E. S.霍顿(E. S. Holden)一起,于海军天文台发现了周期彗星——恩克彗星(2P/Encke)
霍拉斯当时在华盛顿特区海军军事法庭出庭——确切来说是他自己的法庭。1875 年 3 月 3 日,他被海军开除。
1875 年,塔特尔受命在内政部负责达科他州黑山(the Black Hills of Dakota)的地理和地质调查,负责勘测州界和测量地质特征的高度。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为土地总局(General Land Office)负责达科他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边界调查。
1887 年,霍拉斯将约翰·布拉希尔(John Brashear)为他制造的6.5英寸(16.51cm)断背反射彗星探测器(6.5-inch broken-back reflecting comet seeker)安装在“海军天文台的铁皮屋顶上("on the tin roof of the Naval Observatory")”。在这里,霍拉斯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彗星探索——即1888V巴纳德彗星(1888V Barnard)的回收。
霍拉斯从1884年左右起一直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直至1923年他死于“肺水肿("pulmonary edema")”。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是在因1921年11月的跌倒导致的身体虚弱和双目失明度过的。
他的墓地位于福尔斯教堂的橡树林公墓(Oakwood Cemetery, Falls Church),但他的墓碑没有任何标记,因此也没人知道他的墓碑是哪一座。
他发现的小行星有:小行星66(66 Maja)和小行星73(73 Klytia)
PS:这段原版对有他另一个兄弟的描写(他兄弟去营救一艘被困住的破冰船上的人),但我没翻译进去

11,费耶(Faye)
驾驶机体:R-M01(阵风M)
出现关卡:M10 Tango Line 穿越探戈线
代号出处:法国天文学家 赫韦·奥古斯特·艾蒂安·阿尔巴纳·费耶(Hervé Auguste Étienne Albans Faye)


赫韦·奥古斯特·艾蒂安·阿尔巴纳·费耶(Hervé Auguste Étienne Albans Faye,1814年10月1日-1902年7月4日),法国天文学家。

此人出生于圣邦瓦迪索尔(Saint-Benoît-du-Sault),并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接受教育——这段期间培养了他对天文学的兴趣,直至1834年离开。之后完成了他的天文学研究课程,并接受了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让·阿拉果
(Dominique François Jean Arago)的推荐,任命巴黎天文台(Paris Observatory)的职位。
他研究彗星,并于1843年11月22日发现了周期性彗星“4P/Faye”,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他赢得了1844年的拉朗德奖和法国科学院院士职位;1848年他成为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大地测量学讲师;1854年他成为南希学院院长兼职那里理学院的天文学教授。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的晋升滚滚而来。1877年,他成为罗什布埃(Rochebouet)内阁的公共教育部长——虽然他只是短暂担任过这个职位;1889年至1891年担任法国天文学会(法语全称Société Astronomique de France,缩写为SAF)的主席;1892-1902年,他还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detic Association)。
他的工作涵盖了天文研究的整个领域——包括彗星周期的确定、视差的测量以及恒星和行星运动的研究。他还研究了太阳物理学(the physics of the sun),并提出了几种关于彗星、流星、北极光(The Aurora Borealis)和太阳的性质和形式的原创理论。

12,诺伊明/纽明(Neujmin)
驾驶机体:苏35“超级侧卫”(也就是老苏35)
出现关卡:M11 Escort 护卫任务
代号出处:格鲁吉亚-俄罗斯天文学家 格里高利·尼古拉耶维奇·诺伊明(Grigory Nikolayevich Neujmin/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Неуймин)


格里高利·尼古拉耶维奇·诺伊明(Grigory Nikolayevich Neujmin/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Неуймин)(注1),出生于1886年1月3日(按旧历来算是1885年12月22日),死于1946年12月17日。是一名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混血天文学家(Georgian-Russian astronomer),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Tbilisi)长大。
此人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普尔科沃和西梅兹天文台(Pulkovo and Simeiz Observatories)发现了许多小行星、6颗周期彗星和一颗双曲线彗星。
他因发现了74颗小行星而受到赞誉,其中包括小行星951(951 Gaspra)和小行星762(762 Pulcova)。还同时发现了6颗木星家族彗星(Jupiter-family comets),即:
诺伊明2号彗星(25D/Neujmin)
诺伊明1号彗星(28P/Neujmin)
诺伊明3号彗星(42P/Neujmin)
杜托伊特-诺伊明-德尔波特彗星(57P/du Toit-Neujmin-Delporte,包括碎片A)
杰克逊-诺伊明彗星(58P/Jackson-Neujmin)
以及一颗双曲彗星——C/1914 M1(Neujmin)
荣誉方面,他于1945年6月10日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Order of the Red Banner of Labour)(注2);月球陨石坑“诺伊明(Neujmin)”也是以他命名,小行星1129(1129 Neujmina)是曙神星(Eos)小行星族的主带小行星,由普拉斯科维娅·帕克霍缅科(Praskovjya Parkhomenko)于1929年在西梅兹天文台发现。
注1:他的姓按现代英语写的话是Neuymin(虽然差不多)
注2:原网址这条右上角打了一个“来源请求(Citation needed)”,说明这条还未经证实

13,浦田(Urata)
驾驶机体:F-2A
出现关卡:M12 Stonehenge Offensive 碎石机作战,
代号出处:日本天文学家 浦田 武(Urata Takeshi)


浦田 武(Urata Takeshi,1947年-2012年12月15日),日本天文学家,在日本平天文台(Nihondaira Observatory,也作Oohira Station)(注)进行观测工作。和威廉·坦普尔一样都是多产的小行星发现者,共发现了642颗小行星。
1978年他成为50年来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业余爱好者,并以自己女儿“瑞穗(Mizuho)”的名字为这颗行星命名(2090 Mizuho)。而他的开创性壮举引起了一股热潮——在随后的十年里日本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了160颗小行星。浦田在名为“天堂(Tenkai)”的期刊上日本同行天文学家分享了他的观测数据,并为如“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的学术期刊撰稿,并参加了天文会议的海报展示。
1986年,浦田与他人共同发现周期性彗星——浦田-新岛彗星(112P/Urata-Niijima)。至此,浦田成为了日本最活跃的业余天文学家之一,也是日本小行星星历表(Japanese Ephemerides of Minor Planets)的编辑。1927年发现的小行星3722(3722 Urata)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注:日本平说的是日本静冈县境内的丘陵地区。传说是因为日本神话式的英雄日本武尊平定乱贼以后曾在这里的山顶眺望四方,从而得名“日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