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从此处开始|大学集注
大家好,我是文颉。
仓颉造字,文以载道。
崇德尚义,是名崇义。
知为行则,行为知用。
大学之道
今天我们来讨论“大学之道”这四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叫做大学?
在《四书集注》中,程子认为,大学,大人之学。
看样子这很简单对吗?大学嘛,大人之学,如果你来翻译,你会这样翻译吗?
只看文字,“大学”这两个字翻译成大人之学没有错,可我们却要去深究一个问题:什么才能叫做大人。
我们为什么要搞懂这个词?
因为搞懂这个词,你才能搞懂大学的核心宗旨。
大人,从两个方向去理解。大人:德高望重之人与掌握权利之人。
掌握权利之人很好理解,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人称呼当官的人为大人。
但是德高望重之人却更难理解一点。
我们从两个角度去聊聊这个含义。
第一个角度,从文字的角度。
人的小篆形象是一个躬着身子的人。大的形象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
人在耕作,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用耕作的人就能顶天立地,不用弯腰耕作。可以指挥他人劳作的贵族就被称为大人。
那为什么大人又有德高望重之人的含义呢?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说文解字》中的这句话就给了我们一个解答。
天地之大肉眼可见,而人是万物之灵,承天地之大,运用无穷。
面对这大自然的挑战,人从来没有退缩,而是运用自己聪明才智,勇敢征服自然,让天地为己所用。这便是人之大。
大是人之大,大人就是人中之大,所以大人表示在人之中有崇高德行,能够带领人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人。
第二个角度,从古代的名号命名规则角度来看。聊到天子这个称呼,你会想到什么呢?天子不就是古代帝王的一个称呼吗?这有什么特别的?
在《尚书·泰誓》中有这么一句话:“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又有一句话叫:“天矜下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当周天子周武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天子,天之子。体天德,恤万民。
天子不仅仅是一个帝王称呼,这个称呼还包含着天子的实质:也就是体恤万民,养育百姓。
而大人这个称呼也是天子的一个别号。(见《孔子集语·卷四)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又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
与天地合其德之人称之为大人,这不就是大人的内在含义?而大人,又是圣人在位的称呼。
所以大人这个词,是道德高尚之人与掌握权利之人的称呼。
我们明白了大人这个词的含义,再来讨论大人之学,大学究竟是什么?
古代大学,指的是天子诸侯百姓俊秀之人的学校。可能国子监这个称呼大家更熟悉一点。
大学的针对的学生便不是在土里耕种的农民,而是一国之权贵。
那么为学,先要立志。志不明,则学不精。
朱熹有言:“学者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真是无著力处。只如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覆思量。”
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这有何尝是古人之病?如今之人亦是如此。
但大学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种境界,直击人心。
明天地光明之德行,不做阴沟里的老鼠,而是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亲民(或是新民,将百姓从愚昧中拯救出来,破除迷信,破除黑暗)
止于至善。虽处这污浊世间,却不改其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这大学之道,便是为人之道,为官之道。
如此你明了大学之道了吗?
作者:文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