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的学习顺序为针灸篇、内经篇、伤寒篇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即蒙学阶段、经典学习阶段、临床摸索阶段,以及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
本文主要涉及前两个阶段。一、蒙学阶段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气沉沉的教科书是截然不同的。
最大特色:无任何基础的人都能学会董针,并且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当年董景昌先生的很多弟子并非学医出身,现在大多已是闻名海外的针灸大家。董氏奇穴简便、易学、实用,在临床屡创奇效,让病患和学员感慨万端,喜爱之极。
取穴少、见效快、安全
用董针治疗,一般的病只需几针下去便可立见奇效。另外董氏奇穴一般仅取四肢穴位进针治疗,这样安全,没有任何的医疗风险。而其它的微创手法学习,则需要很好的解剖基础,一不小心会出现医疗事故,风险较高。
3.校注版本:《全注全译黄帝内经》张登本 著 2册。此版本作为平日索引学习使用最佳。
4.可以根据网络文章将重要篇章背诵。
1.《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套装共6册)》推荐喜马拉雅音频
2.南怀瑾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师将修证和中医知识连接,简单易懂。
3.李辛 《儿童健康讲记》?此书不只在讲儿童健康,可以帮助构建中医整体认知。
4.中里巴人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实用。
5.印会河 《中医基础理论》?简单。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零起点学针灸》
四、倪海厦老师《人纪》系列视频+讲义
《人纪》系列:针灸篇、内经篇、神农本草经篇、伤寒篇、金匮篇共五篇。
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就像我们每个地方都是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一样。四川人认为吃辣椒就是健康,但是北方人很多人认为吃辣椒会上火得病。不要用自己的视角评价自己未知的领域。所以学中医之前,一定要有空杯的心态,不要用现代医学的视角定式中医理论。
中医的理论奠基于秦汉时期,在古代解剖学、人们长期认知、治疗疾病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古代哲学,在临床上实践而成。所以,中医的精髓就是实践和疗效。


现代的解剖学、自然科学等等都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如果能结合的好,是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句话是黄帝内经的名句,也是我们中国人养生遵循的一条原则。外国人的诺贝尔医学奖,有一个研究成果就是它,哈哈!不知道是盗版,还是几千年后的赶超。我们几千年前就懂的东西。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是中医的四大经典。无论中国中医、日本中医等等都得学它们,这是无法超越的圣典。我们千万不要小瞧古人,古代圣人辈出啊!所以,学中医的人,一定要购买这四本书。我还想说的是,大家买回来暂时先当摆设也行的。因为能读懂这几本书的人,凤毛麟角。这就是一场修行,等着你。


很多中医爱好者,比较排斥中医理论学习,一心只想会看病,会开药。这就是典型的偏方思维。想一个方子吃遍全世界。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中医看病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理论,其次是经验。很多老中医,看了一辈子病,最终没有病人了。原因就是理论水平低,临床疗效低。社会法则,优胜劣汰,最后无人问津。
要求:建议的学习顺序为针灸篇、内经篇、伤寒篇。
初级入门学习前2个即可
1.倪海厦《人纪·伤寒篇》见上
2.JT叔叔谭杰中讲伤寒论 ? ?JT叔叔《伤寒论》106集完整合并版 ?
很多学员反馈董氏奇穴取穴简便、取穴少、易学,比目前世面上任何手法好学,而且应用安全。那些没有针灸基础的学员,都学会扎针并能准确的取到穴位。


2,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体验、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体验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