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莎•斯特鲁奇科娃(Raisa Struchkova)

芭蕾舞女演员赖莎•斯特鲁奇科娃在莫斯科大剧院舞台上奉献了34年,她的才华、丰富的剧目和深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完成她的职业生涯后,这位艺术家找到了教学职业,把她的精神奉献给每个学生。
她于1925年10月5日出生在苏联莫斯科,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长大,这个家庭很简朴,没有人与艺术有任何关系,但母亲玛丽亚·约西弗夫娜·马克希耶娃 (Maria Iosifovna Maksheeva,1984年去世)唱歌很动听,只是因为她的父亲的反对,她没有成为一名职业歌手。斯特鲁奇科娃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她美丽的嗓音和非凡的乐感。8岁那年,她在一个俱乐部合唱团担任独唱。当莫斯科大剧院的老师们来寻找人才的时候,他们喜欢这个女孩唱歌时的动作,她被邀请参加莫斯科舞蹈学校的入学考试。斯特鲁奇科娃喜欢跳舞,尽管她更喜欢唱歌。然而,当考试的最后期限到来时,她穿得更漂亮了,和妈妈一起来参加考试。女孩心甘情愿地去上学,在合唱团的老师来看望她后,她只是更好地倾听自己的愿望,记忆告诉她,她甚至在葬礼上跳舞。事实上,她们的家就住在卡利特尼科夫斯基(Kalitnikovsky)公墓附近,那个时候的下葬的人几乎都是在一支乐队演奏中一起下葬的。即使在这哀乐中,她也看到了生命的乐章,试图抓住它,传达哀痛、悲伤情感。斯特鲁奇科娃从出生起就是为当一名芭蕾舞演员而准备的,否则她就无法吸引考试委员会的注意,尤其是女孩们通常不是在九岁或十岁,而是在五岁时去看芭蕾舞剧。

10岁时,她考入莫斯科舞蹈学校,在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Elizaveta Pavlovna Gerdt)的班上,是老师最喜欢的三个学生之一(其她二个玛娅•米赛洛夫娜•普利谢茨卡娅(Maya Michailovna Plisetskaya)和阿娜•谢列斯特(Alla Shelest))一位伟大的学生和一位同样伟大的老师永远地相遇了:他们在一起工作了40年,她们只分开过两次:第一次是“卫国战争”期间,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被“困”在第比利斯,莫斯科的学校被疏散到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伏尔加市的的瓦西里苏尔斯克(Vasilsursk),第二次是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于1975年的去世。传统上,关于芭蕾舞者的故事始于一位老师,因为古典舞蹈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魔力,代代相传,从老师传给学生,从一只手传给另一只手,或者像剧院里的人开玩笑说的那样,“从一只脚传给另一只脚”。她的老师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是本世纪初玛丽娅剧院的一位杰出的芭蕾女首席。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教授她的不仅是完美的古典舞蹈技巧,还有表演技巧,加上她出色的天赋、乐感和舞台魅力,使她取得了辉煌的事业。她经常在采访和谈话中回忆她老师的话,她的老师说,芭蕾舞者首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这一步或那一步,而是应该考虑这个动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体验,“永远记住你在跳舞的目的。”

她曾经师从杰出的舞蹈家: 叶卡捷琳娜•奥托夫娃•瓦泽姆(Ekaterina Ottovna Vazem)、帕维尔•安德列维奇•盖尔德(Pavel Andreyevich Gerdt)、米哈伊尔•福金(Mikhail Fokine),他们都是俄罗斯芭蕾舞界的杰出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和教师被疏散到瓦西里苏尔斯克,在那里继续他们的教育。五年级和六年级音乐会中引人注目,此后不久她就在大剧院的舞台上优雅地表演了《鹤之歌》(Song of the Cranes)。1944年,在她的期末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表演了《天鹅湖》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的奥杰塔/奥吉塔娅一角,并立即被大剧院芭蕾舞团聘为独舞,当时三位伟大的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女演员——玛丽娜·塞梅诺娃(Marina Semenova)、嘉丽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33年来,她一直是加丽娜·乌兰诺娃所饰演主角的B角)和奥尔嘉•列佩申斯卡娅(Olga Lepeshinskaya)正处于光辉的巅峰。。1945年,在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中的首演了丽莎一角,即使在那时,这个女孩以优雅和优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她的舞蹈技巧变得更加精湛。

她也从其他非常著名的那里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玛丽娅·科茹霍娃(Maria Kozhukhova)), 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塔拉索夫(Nikolai Ivanovich Tarasov), 彼得•安德列维奇•古谢夫(Gusev Peter Andreevich), 尤里•阿列克谢•巴赫鲁申(Yuri Alekseevich Bakhrushin)等等。她的角色很特别,它是一切的老师,它是生活中的老师。她有幸参加了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Rostislav Vladimirovioch Zakharov)、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宁(Vasily Ivanovich Vainonen)、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Kasyan Goleizovsky)等优秀编舞的创作芭蕾舞剧的演出。但她最期待的是伊丽莎白•帕夫洛夫娜•盖尔德的评论,通常是不讨人喜欢的。她的评论是严格的,明智的,不妥协的。只有一次,在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斯特鲁奇科娃的表演完全满足了她的导师对角色的要求,她没有得到任何评论。
1945年,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关不住的女儿》中塑造了淘气的丽莎的迷人形象。她擅长从轻松的娱乐过渡到梦幻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她巧妙地描绘出女孩心中最初的感觉。在这一角色中,她展现了自己才华的广度,将狡黠的幽默与体贴的优雅、温柔的真诚与年轻人的热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她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的《关不住的女儿》中,丽莎的角色被证明是这位芭蕾舞演员创作的众多舞台形象中最成功的一个。很快,她就在芭蕾舞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她创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芭蕾舞剧《灰姑娘》中表演的同名角色。如果我们考虑到她必须在乌兰诺娃、塞梅诺娃和列佩申斯卡娅等芭蕾舞界大师之后饰演灰姑娘一角,那么她的成功应该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艺术家们回忆说,当时整个芭蕾舞团都对斯特鲁奇科娃饰演的灰姑娘这个角色非常感兴趣。排练厅里聚集着: 乌兰诺娃、列佩申斯卡娅、拉夫洛夫斯基、扎哈罗夫,几乎所有的年轻人。斯特鲁奇科娃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她塑造的灰姑娘形象,充满了精神上的美丽、纯洁和动人的天真,原来是如此迷人。
她继灰姑娘一角之后,在《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中的中创造了玛丽娅形象。她还是个小女孩,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在她祖父庄园的古老花园里,第一次参加舞会。她的快速上跳跃象征着青春的快乐,她如此轻松自由地在空中的滞留。在吉列伊的房间里,她显得完全于众不同,她被孤独和东方宫殿的浮华所压抑。玛丽娅记得她的家乡。少女的嬉闹和俏皮的卖弄被乡愁所取代。沉思的舞蹈反映了她悲伤情绪的复杂性。这位艺术家的整个脆弱的形象极具表现力,特别是她那纤弱颤抖的双手,坚定地推开了试图接近她的吉列伊。
在《灰姑娘》和《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出色的表演,斯特鲁奇科娃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舞台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她很快就表演了新角色。她在芭蕾舞剧《巴黎的火焰》中饰演珍妮,在《红罂粟》中饰演桃花,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在《劳伦西亚》中饰演帕斯夸莱,《法黛特》(Fadette)中的同名角色和《吉赛尔》中的同名角色。
在《睡美人》中首演了奥罗拉一角,她被人们记住了很长时间。她饰演的奥罗拉惊人的优雅,美丽的动作充满欢乐的舞蹈,清晰和迅速。她尤其擅长“玫瑰慢板”。在给四个骑士王子送花时,她真的在舞台上飞了一圈,她的强大跳跃是如此的轻盈和流畅。她非常有说服力地表达了公主情绪的变化,她在纺锤场景中的渴望,第三幕中见到王子时的喜悦冲动。
在《青铜骑士》中,斯特鲁奇科娃饰演的帕拉莎的角色是值得注意的;艺术家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来理解这个动人的普希金的形象,在莱因霍尔德•格里埃尔(Reinhold Glière)的音乐中体现了这种艺术力量。感觉帕拉莎在一个亲密而又舒适的世界里,珍惜着她小小的幸福,就在她深爱的母亲和朋友身边。她漫不经心地跳舞,像一只在阳光下飞舞的小鸟。突然,她的脸色变了。帕拉莎在思考占卜时掉出来的不祥卡片,但这种思考只持续了一会儿。现在她又在海边一所小房子的院子里嬉闹,享受着青春的幸福和她对尤金的爱。她在舞蹈中生动地体现了一种明亮的少女感宁静,,与充满巨大戏剧性的暴风雨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暴风雨突然无情地闯入帕拉莎的生活,威胁着她的幸福和家庭。
她以巨大的情感张力,在舞蹈中为刻画出了帕拉莎命运的悲剧性转折,注定了她的死亡。1947年,她参加了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青年学生艺术节,获得了一等奖。1949年,她还在布达佩斯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艺术节上演出,并获得了一等奖。凭借着不断的成功,她代表着苏联的芭蕾艺术,远远超越了在俄罗斯的影响。她曾在法国、瑞士、丹麦、瑞典、芬兰以及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和其它国家演出。在芬兰的巡演中,她在《天鹅湖》中获得了特别的成功。
对每一个芭蕾舞演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天鹅湖》中奥杰塔/奥吉塔娅一角鲜明对比的部分的表演。通常,根据芭蕾舞演员的创造力,她饰演的奥杰塔/奥吉塔娅更成功,她富有表现力的手臂的动作象征着一只雪白的天鹅在湖面上平稳地滑行,艺术家创作的脆弱的奥杰塔的诗意形象令人难以置信地美丽。
但现在她被魔术师的女儿,邪恶的妖魔奥吉塔娅所取代,她试图引诱王子,让他忘记温柔而梦幻的奥杰塔。她那充满气质的舞蹈是如此迷人,她那带翅膀的跳跃,以旋风般的速度交替进行空中旋转,仿佛用一卷卷美丽的花边覆盖了整个巨大的舞台,她那完美无瑕的足尖旋转是如此耀眼……观众同样真诚地为奥杰塔和奥吉塔娅奥杰特鼓掌,赞赏她的技巧。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伦敦的巡演期间,英国报纸将她描述为“能力和技巧都非常出色的芭蕾舞演员”。我们说,她的技巧总是服从于她的创作想法,这些想法在心理深度和对舞蹈形象所体现的情感真实的渴望上总是不同的。英国芭蕾舞评论家约翰·哈斯克尔(John Haskell)这样评价她:“斯特鲁奇科娃饰演的朱丽叶并没有唤起人们对乌兰诺娃的记忆。”这是最好的赞美。

莫斯科的观众更欢迎电视上的她。例如,1960年由她主演的芭蕾舞剧《灰姑娘》被改编成电影《水晶鞋》(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编导),获得了加拿大芭蕾舞节的大奖。她还出演舞蹈电影《成功的秘密》、《基日中尉》(Lieutenant Kije,1969)和《你的名字》(1970),由奥尔加•塔拉索娃(Olga Tarasova)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Alexandr Alexandrovich Lapauri,1925年10月5日-1975年)编导。她经常出演芭蕾艺术的纪录片。
从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开始,她她和她的丈夫一起,在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GITIS)创建了编舞系并担任的教师,教授古典舞。在16年的教学之后,她成为了这所学院大的教授,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领导了舞蹈系。她指导的学生:尼娜•阿娜尼阿什维莉(Nina Ananiashvili),加琳娜•斯捷潘年科(Galina Stepanenko),阿纳斯塔西娅·亚岑科(Anastasii Yatsenko),阿纳斯塔西娅·戈里亚切沃耶(Anastasii Goryachevoy),艾丽卡·卢瑟娜(Eriki Luzinoy),娜塔莉亚·巴兰蒂娜(Natalie Loudinoy),斯维特拉娜·瓦瓦洛娃(Svetlana Uvarovoy)
1978年结束了舞台生涯,但她并没有离开大剧院,成为了一名芭蕾排练老师。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Ekaterina Maksimova)(在她的指导下,其职业生涯延长了十年), 玛丽安娜•丽日金娜(Marianna Ryzhkina), 玛丽娜·列昂诺娃(Marina Leonova)(后来成为莫斯科舞蹈学校的校长)等苏联和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在她的指导下跳舞。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回忆起斯特鲁奇科娃曾经和他和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排练了10个小时。“马克西莫娃和我都累坏了,”斯特帕诺夫娜精力充沛,鼓励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的创造力并不局限于舞台和教学。例如,作为莫斯科人,她自1981年起担任《芭蕾》杂志(前身为《苏联芭蕾》)编辑部主任长达14年之久,她也是该杂志的联合创始人。
斯特鲁奇科娃上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在纪录片《我住在大剧院附近》的拍摄中,但她再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2005年,苏联文化电视频道将档案照片、采访、表演和排练的片段收集到一部片子中,以纪念这位芭蕾舞艺术家和教师的80周年。观众将能够看到斯特鲁奇科娃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一系列形象,这些是表演芭蕾舞剧《灰姑娘》、《吉赛尔》、《青铜骑士》、《劳伦西亚》、《堂·吉诃德》、《巴黎的火焰》、《罗密欧与朱丽叶》、《睡美人》、《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肖邦风格》和《加雅涅》中的片段。
在莫斯科大剧院,她遇到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拉保里不仅成为了她的舞台舞伴,而且还是她的老师、舞蹈指导和丈夫。拉保里也出生在莫斯科,从小就认识斯特鲁奇科娃。这对未来的夫妻一起长大,给她带来了许多幸福,携手走过一生。熟人称这种关系为世纪浪漫。他曾在莫斯科舞蹈学校学习,从1944年开始,他在莫斯科大剧院担责独舞,之后一直在那里担任编舞,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并与妻子一起登台。从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开始,他在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任教,并最终成为一名教授。1975年夏天,她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去世,没能活到五十岁,她就成了寡妇。从那以后,这位名人就一直独自生活。
她于2005年5月2日因重病去世,安葬在莫斯科的韦坚斯科耶(Vvedenskoye)公墓,她在她丈夫墓旁找到了最后一个避难所。这位芭蕾舞女演员还有5个月后才是她80岁生日。
她主演的独幕剧芭蕾《瓦尔普吉斯之夜》在莫斯科大剧院的伦敦巡演中引起轰动。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非常喜欢歌剧《浮士德》(Faust)中的舞蹈片段,女王下令将苏联的这部歌剧制作成视频,以备存档。
电视电影音乐会《赖莎·斯特鲁奇科娃的舞蹈》(1971);她传记成为1982年发行的纪录片《赖莎•斯特鲁奇科娃》的基础。整整二十年后,同名的书出版了。
编号为9176小行星以这位艺术家的名字命名。
1994年,她担任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的编导。
这位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的老师与许多同时代的传奇人物都很友好:她与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热情交流,与莉莉娅·布里克(Lilya Brik)保持通信,在别墅接见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她也是扎拉·多鲁哈诺夫斯基(Zara Dolukhanova), 阿尔塞尼娅·塔可夫斯基(Arseniy Tarkovsky), 加林娜·维斯涅夫斯基(Galina Vishnevskaya)家人的朋友。
保留剧目(在剧院工作的最初几年(1944 - 1948年)所表演的部分)
《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中的铃鼓舞
《睡美人》中的小红帽
《小驼背马》中的珍珠之舞
《天鹅湖》中的“三人舞”,三只天鹅,新娘
《葛蓓莉娅》中的早晨的炫示部舞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中在奈娜花园跳舞的少女
《灰姑娘》中的三个橘子,春天的仙女
主演的剧目(芭蕾部分)
《胡桃夹子》中的玛莎
1946年1月19日,《仙女们》
1946年3月1日,《关不住的女儿》中的丽莎
1947年6月14日《灰姑娘》中的同名角色
1948年3月17日,《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中的玛丽娅
1948年11月14日,“Stork”(“友好的心”)D. L. klebanon ova——小鸟奥利亚
1949年6月29日,《青铜骑士》中的帕拉莎
1950年2月17日,《巴黎的火焰》中的珍妮
1960年3月18日,《巴黎的火焰》中的戴安娜•米雷耶
1951年3月9日,《天鹅湖》中的奥杰塔/奥吉塔娅
1952年4月13日,《睡美人》中的奥罗拉奥罗米哈伊尔•加博维奇(Mikhail Gabovich)和拉阿萨弗•梅谢列尔(Asaf Messer)编导
1966年6月6日,《睡美人》中的奥罗拉,尤里•格里戈洛维奇(Yuri Grigorovich)
1952年6月6日,《红罂粟》中的桃花
1953年5月22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
1954年2月17日,《宝石花的故事》中的卡特琳娜
1955年2月13日,《法德塔》(Fadetta)中的同名角色
1955年11月18日,《吉赛尔》中的同名角色
1956年2月18日,《劳伦西亚》中的帕斯夸拉
1957年5月22日,《加雅涅》中的同名角色
1958年4月24日,《米兰多利娜》(Mirandolina),作曲谢尔盖·瓦西连科(Sergei Vasilenko)
1959年9月24日,《堂·吉诃德》中的基特丽
1961年5月2日,《森林之歌》中的马夫卡(首演者),米哈伊洛·斯科洛斯基(Mykhailo Skorulskyi)编导
1961年11月19日,《生命册页》(Pages of Life) 中的塔玛拉(Tamara),乔治•梅里托诺维奇•巴兰钦瓦德兹(Georgy Melitonovich Balanchivadze)编导
1963年2月10日,《基日中尉》中的侍女(首演者)
1964年12月17日,《莱拉和玛吉努》(Leyli and Majnun)中的莱拉(首演者);加拉·加拉耶夫(Gara Garayev)作曲
音乐会剧目
1953年,《梦》中的练习曲,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编导
1956年,歌剧《浮士德》中的《瓦尔普吉斯之夜》中的酒神女祭司;乔治•梅里托诺维奇•巴兰钦瓦德兹编导
《天鹅之死》,福金编导
《第七圆舞曲》,福金编导
《第三号华尔兹》,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编导
《练习曲》,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编导(音乐A. Scriabin,舞台K. Goleizovsky)
《圆舞曲》,莫里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作曲,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宁编导
《猎人与鸟》,列昂尼德•维尼亚诺维奇•雅科布松(Leonid Veniaminovich Yakobson)编导
《华尔兹》
《加沃特舞》,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宁编导
《小步舞曲》,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编导
《月光男孩》,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编导
《坎佐拉小夜曲》,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编导
《这不能被忘记》,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拉保里编导
所获奖项
1949年,获得布达佩斯世界青年和学生节竞赛奖
1951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荣誉艺术家
1956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
1959年,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
1971和1981,获得劳动红旗勋章
1976年,获得列宁勋章
1985年,获得“十月革命命”奖章。
1995年1月6日,获得荣誉勋章
2000年10月23日,获得祖国四等荣誉勋章
2000年,获得国际教育学院金奖。
2000年,获得《芭蕾》杂志“舞蹈之魂”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