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Undertale社会学(四):个人主义及其影响

2022-02-06 19:55 作者:C6H6ara  | 我要投稿

事先声明:本文内容可能不太严谨,请见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系列导航:

序言CV11804040

第一期CV12082179

第二期CV12318657

第三期CV13887019

前面在引入参数影响时曾提及我们将网络社区模型化,是忽视了个人的影响。但事实证明网络社区的个人主义影响是巨大的,有着极强的聚集化作用和广泛的分布。因此今天我们就不妨来讨论其对圈子的影响。

首先,网络上一切行为已账号为中心。对于像UT圈这样这样的圈子,绝大多数账号都属于个人,剩余的中绝大多数也是工作室等私人下属集体或小团体小组织。这就是个人主义的环境来源。由此也可以看出个人主义在UT圈是无法避免的,是必然的,是单纯环境性的,不由人的行动而改变。

与先前的“参数”类似,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叫“个人主义集中化率”,简化为“个人主义率”,用于衡量个人主义的程度。当有且只有一个人成为圈子“中心”时,个人主义率最大;圈子“中心”越多,且大小差距越小,个人主义率就越小。这个参数其实很难确切定义,大家会意就好,实际应用时具体分析即可,此处仅提供模板。而“中心个人”就是影响力大的个人。实际情况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个人,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可以确定的是,高程度的个人主义是反理智的。无论一个人有多理性、中肯、客观,只要ta的支持者(或者叫“粉丝”)足够多,鉴于人的局限性,他也十分有可能被人潮所裹挟,被迫卷入冲突。而当人数无限制地上升时,混乱与反理性就开始出现了——因为人的本能是主观而整体感性的,而“群体几乎完全受无意识支配”,“与原始人尤其接近”(均引自《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而程度较轻的个人主义所造成的影响由中心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决定。

由于群体的极端本能性,以及来自《乌合之众》的另一个重要结论:群体具有容易受支配的性质,在个人主义程度高的情况下,各个“参数”的影响会相应增强。“这是因为这种对所有个体的暗示,在相互作用下会威力大增。”圈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群体特质,而个人主义通过一个方向的暗示明显加强了这一特质,使圈子更趋于本能化。

举个例子,在不引入个人主义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先按照之前的论述,对于我们当前的环境(也就是娱乐化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娱乐主义倾向于吸纳圈外的人加入;而引入个人主义影响后,处于中心的个人会利用其现有的影响力,出于单纯传播、个人经济名声利益或对游戏及圈子感情的目的,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种直接的宣传,由于更具有组织性和目的性,效果显然要好于原先隐性的宣传。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中心个人作为娱乐化的推动这也加剧了对学术化与文学化的干扰。再假设是在UT的学术圈,借助个人主义的传播力量,新的理论很快就可以以个人中心为枢纽广泛传播,并在传播与普及的过程后得到发展,发展后的理论又能很快回到中心个人,然后重复以上过程。这个过程大大强化了学术化的力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个人观念的影响:此时中心个人的观念会被放大到群体。这是一个双向影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心个人发布的内容包含了个人观念,而愿意接纳这一观念的人才会集中到ta身边。也因此本质上圈子个人主义的影响受到圈子整体风气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立者接受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先是逐渐偏向另一边,最后完全接纳。甚至一个不甚明确的个人观点也会被推及整个社区。例如2016年理论发展早期,有人以Chara在屠杀线结局出现为理由认为ta与屠杀线有极大的关联。这是初始的个人观念,我们可以看到这并没有大错。然后许多人吸收了这一观念,并由“屠杀线”联系到“对战Sans”,于是有了Sans与Chara对战一说。当你问每一个坚定支持这一说法的人,回答无非只有两类,一种是“本来如此”(这种人大多是自以为是,不进行任何思考),还有一种就是“听别人说”。即使是第一个这么认为的人也不过如此。同样地,由上面一条逻辑线就牵出了Sans x Chara,Stronger than you甚至Glitchtale的第一季第一集之类各式各样的地方。简言之,凡“二设入脑”都是误会——有的误会原作,有的误会别人的误会,最终在放大效应与幻想的夸张中无限放大,在误会的叠加下崩溃。而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主义充当了“催化剂”——失去了个人主义,群体特质的体现会变得更少,如此的情况也会相应减少。

个人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私利性。当然这个“利”不一定是实际利益,可以是情感上的“利益”(快乐、感动等等),也可以是虚荣感的满足。个人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许多人会为了“利”而做出一些行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没有什么可反对的: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尽管接广告并不带来什么圈子的价值,但是也完全不违背圈子整体的发展与利益,也毫不影响你的个人品质道德,相反还对创作者的继续创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此时的利益仅仅是影响力带来的“附随价值”。但有的人,包括但不限于营销号,“利”不再是“附随”,而成为了根本目的。如果个人中心集中出现在了他们身上,那可能会成为一场灾难:唯利是图者永远不会真正在乎他人的感受。此时的圈子就堕入了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毫无人性的野蛮与残酷当中去。现在的同人圈个人主义程度比较高,而设想中商业化的同人圈就是当个人主义的私利性完全爆发时的场景。幸亏大多数人还保留了最基本的判断力,用热爱阻挡了利益无情的大潮,没有让“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进行到底。当然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仍存在在我们身边:只求数量和效益而不求质量和精神价值的作品可以说仍占据着市场的大半。所谓“日更”“周更”催促着创作者们。但我想问,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引你发笑但是笑得不明不白好呢还是一年只看见一个作品,但是它能让你哭上半小时,哭完还得想一天一夜才能悟透的作品好呢?对于创作者,论“利”,毋庸置疑是第一个;但哪一个更有价值已不言而喻。退一万步说,Undertale本身也是如此:Undertale的制作耗时20个月,却有着极大的价值;某些游戏公司只是天天想着搞新活动,让玩家充值。但哪些玩家收获更多显而易见。Deltarune更是如此:一章更新耗时3年,全篇7章才出了2章,但也不见得会有人要求Toby Fox去“月更”之类的吧?那不仅没意义,还只有对本来的美的破坏。

由此观之,个人主义有两个基本特征:倍增性与私利性。倍增性源于受暗示的群体的力量,体现于圈子发展各个“一传十十传百”的过程,也引发了许多类型的误解;私利性源于人的本能与天性,在失去约束与理智的情况下完全爆发,体现于圈子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优质同人丧失市场或劣质化的过程,并引起了巨大的达尔文主义隐患。

说了这么多,我们仍需注意,网络社区的个人主义无可避免。我们只能着手应对并加以利用。我们要进行独立理性的思考,批判性看待各种事物和观点(可以从批判我这篇文章开始!);严格甄别与防范营销号过度进入UT圈市场,尤其是理论研究——不能让利益玷污纯粹的理想。我们也要巧用个人主义带来的影响力,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个人主义影响下,舆论阵地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我们只有把控时势,才有机会继续UT圈的发展事业。

如果对我的创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提出;有什么相关问题也可以提出。

作者:C6H6ara(猹苯)

2022/2/1

Undertale社会学(四):个人主义及其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