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给“上海图书馆”的题字写错了吗?

最近有网友吐槽“上海图书馆”的繁体字写错了,说只有吃饭的地才用館,图书馆这种地方应该用舘。这种批评有道理吗?让我们看些图片吧。

先看中国国家图书馆,他们也用了館字,难道他们也错了?

如果大陆地区改用简体字,有可能弄错,那香港呢?香港地区的香港中央图书馆用的也是館字。

如果一个香港还不够,还可以再上一张台湾图书馆的图片,台湾地区也还在用繁体字。

要是说现当代人都不行,那我们看下四库全书吧。宋代诗人黄庭坚有句诗叫“还从股肱郡,待诏图书馆”,四库全书里录入的就是“館”字。

所以,指责图书馆的館字写错了没啥道理。追溯历史,一开始只有食字旁的館字,东汉的《说文解字》就只收录了“館”。

《说文解字》说館的本义是“客舍”,就是国家办的地方招待所,这种招待所一般也会提供食物,所以就用了食字旁。到了后来,政府开馆纳士,请知识分子干活,解决知识分子的吃饭问题,这些机构也会叫“馆”,比如说“崇文馆”。

至于说舍字旁的舘字,它是后起的,是館的俗写字、异体字,就字义、用法而言,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回到“上海图书馆”,这五个字追溯起来是陈毅的手笔。1952年7月,上海图书馆开馆,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给上海图书馆题了字。
这五个字里,真正奇怪的不是馆字,而是图字。在前面的图片里,我们可以发现,繁体的图字写作圖,而陈毅写的这个图属于简体。
说到这,还有件令人在意的事,大陆的《汉字简化方案》是1956年通过的,陈毅题字是在1952年,他怎么会用简体?考虑到建国前,苏区、根据地都曾推广使用简体字,或许陈毅是在当时接触的?

不过,图的简化写法,来源于行草书的楷化。像上面两个都是图字,左边出自祝允明的行书《琼林玉树图歌》,右边出自黄庭坚的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而陈毅的题字不是楷书,所以写成那样虽有些怪,但也不能算错。

另外,关于图的简化,这里可以附赠一个没啥用的冷知识。1935年,中华民国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对图字作了简化,按那个简化方案,图字底下是横着的三点,不是竖着的两点。

这个简化方案,大概率也是从行草书借鉴过来的。因为1936年这批简化字被中华民国叫停了,所以今天人们很少见三点这种写法。
综上,陈毅给上海图书馆的题字并没有错。
文字 | 写简咸鱼癸
「 大 凝 书 房 」﹏期待下次与你的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