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地缘政治是不变的旋律
大家好,鸽了小半年的专栏又回来了。疫情期间本来应该是做视频的大好机会,然而唯一的一台能在跑游戏的同时还能录像的机器(以及其持有者)都在北京,所以大好的机会只能空了过去。所幸随着北京防控等级的下调,我们也有机会继续完成之前的工作。
传送门:

在最新的一集中,俄罗斯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的快速扩张期。凭借着哥萨克骑兵的高机动性和最新研制出的利炮(暂时还没有坚船),沙俄帝国在东西两线一路高歌猛进。在东线,沙俄一点点向北蚕食东西伯利亚和中亚,乃至中国东北的领土;而在西线,沙俄则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东争雄,并准备侵吞小亚细亚半岛。
侵吞小亚细亚半岛这事,与历史上的俄土战争不谋而合。而俄罗斯与土耳其之所以打了这么多次战争,本质上还是在争夺对黑海的控制权。俄罗斯能控制黑海,就可以通过海上力量来将其影响施加于巴尔干半岛,最后乃至于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从黑海出地中海甚至大西洋。在东西伯利亚的扩张也是同理,沙俄也想从东面出太平洋。
俄罗斯民族对土地扩张是极度热爱的。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出生在欧洲东北的大片冻土之上。冻土在养成了战斗民族性格的同时,也促使着他们向外去寻找温暖而肥沃的土地。在彼得大帝学习西方归来之后,除了温暖的土地,俄罗斯还要寻找“温暖的港口”来达到海上扩张的目的。北方战争为俄罗斯赢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侵略中国为俄罗斯获得了太平洋出海口(虽然不是一个温水港),而在南方,俄罗斯也有两个目标:西南的地中海出海口以及南方的印度洋出海口。俄罗斯不仅要称霸旧大陆,也要称霸全球水域。毕竟这是一个以“第三罗马帝国”自诩的国家,他们心中有着一个“俄国梦”。
看历史要看地图。很多历史事件配合着地图来解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视角。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贯穿了其整个历史时期,甚至包括了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也就是现代俄罗斯时期)。无论是沙俄时代的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苏联时期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入侵阿富汗,亦或现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叙利亚、土耳其等地的纠纷,都显示出俄罗斯从未改变它的扩张目标。新中国建国初期,中苏谈判时,斯大林曾要求修一条从莫斯科通向大连的铁路,这样苏联军队就可以直接从莫斯科调动到温暖港口。虽然这个计划由于毛主席力保领土完整而拒绝了,但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并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他们追求温暖港口的目标是不会动摇的。现代俄罗斯也是一样。几年前的克里米亚公投事件,最终以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而收场。俄罗斯距离海洋争霸又前进了一小步。
侵略阿富汗就更是如此。1979年,苏联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悍然入侵阿富汗。“苏修”大有往帝国主义方向前进的趋势。然而这也难怪。苏联是一个以俄罗斯为绝对主体的加盟共和国。即便几任最高领导人都不是俄罗斯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但整个地缘政治理念依然是继承沙俄的。英国地缘政治家曾说过“谁控制了中东,谁就控制了世界”(当然这里指的应该是旧世界)。彼得大帝也一直把打开印度洋当作目标。世界各路政治家也都希望控制中东。当然英国人做的更绝。他们发现控制不了中东之后,就将其分割成为不同国内势力相互斗争的场所(英国一贯的“分而治之”)。各家势力都能在此找到代理人,但反过来各家势力都不能控制住阿富汗局势。所以此地也就成为了“帝国的坟场”。但现在,中国似乎有望在中东地区分一杯羹。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开始了不同于老派殖民主义的势力扩张。凭着中华民族的亲切友好,实打实地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确实的争取到了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以及中东地区的民心。中国的地缘政治布局,也许正要开始。

常规文艺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