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在反手发力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有些业余球友说反手发力不用手腕,有些业余球友说反手发力需要用手腕,真相是怎样的?反手发力肯定要用手腕的,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你们看樊振东,林高远,陈梦和王曼昱;你们看奥恰洛夫,张本智和,皮切福德和西蒙;哪个反手发力不用手腕的,无论男女,无论国内外,反手发力当然是依赖手腕发力的。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手要慢慢来,切忌疯狂甩手腕,这样会导致动作变形,发力的时候,过度依赖手腕肯定是不对的。
有的教练说,反手发力以手腕去带动小臂,这个说法其实欠妥。手腕是没法带动小臂的,我小臂不动,手腕随便怎么甩,小臂都肯定是动不了的。只有小臂甩起来,它能带动手腕,因为一个是主动,一个从动的关系。他们想表达的应该是手腕和手臂的协同用力,而并不是说手腕带动手臂。从来只有发动机带动车轮的,没有说车轮带动发动机的。

手腕在反手发力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很多教练都讲的很好,但可能讲得还不够深入。手腕在反手发力当中的作用,我以为不亚于正手的小臂的作用,甚至还更重要。反手发力,手腕需要直接参与发力,而且手腕还负责“瞄准”,也就是说调整弧线,保证稳定性。我们看几个反手强的国际球员,比如奥恰洛夫,张本智和和皮切福德,他们的反手手腕就用得非常充分,出球很精准,而且质量很高。
先聊反手发力时候手腕的重要性。因为身体的限制,反手大臂是不太能发力的,大臂紧贴身体,你往左拉大臂,根本就拉不开的。所以反手发力主要依靠身体,小臂和手腕。从这里应该就能看出端倪了,反手发力的时候大臂基本上发不出太多力的,因为反手发力没法拉大臂。身体的发力起带动作用,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现在的塑料球,中近台速度很快的,身体发力也能参与太多。说白了,反手发力就主要看小臂和手腕了,你说手腕重不重要。我们甚至可以量化,小臂发力占六成,手腕发力占四成(为了便于分析,这里暂且忽略身体发力)。当然了,这个量化是估计的,因为难以测量。这样去估计,主要是为了说明手腕在发力时候的重要性。假设你手腕不会发力,你反手的威力就接近减半了。
比起发力,我觉得手腕的调节作用,对球的控制作用的影响应该是更深远的。正手击球的稳定性主要靠收小臂,反手靠什么呢?反手肯定不是靠大臂,也不单纯是靠小臂,而更应该是靠手腕。正手发力,是大臂带小臂,小臂的调节作用最大;反手发力,是小臂带手腕,手腕的调节作用就应该最大。
我为什么说反手手腕的调节作用影响深远!因为只有打得上台的时候,你才敢发力,是不是这个道理?业余之所以很多是软反手,就是因为发力控不住球,所以就不敢发力,越不敢发力,反手就越疲软。
其实之前我只明白反手发力是小臂带手腕,现在认识有了一些提升,不能单单去说小臂带手腕,因为是小臂和手腕协同用力。换言之,手腕不仅仅要充分主动的发力,还要去主动调节弧线。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因为网络上有很多错误的说法,有人说反手发力不用手腕,如此去练,只能越练越菜。还有人说学技术不能学国家队的。乒乓球技术只有规范与否,没有说什么省队的技术,国家队的技术(实际上有些国家根本就没省队,你叫他们怎么去学省队的技术)。国家队的技术主要是更细腻和精湛,并不是说他们的技术就比省队高端。举个简单的例子,泰森是拳王,他的拳击技术难道就得单独罗列出来,称之为“拳王技术”。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拳王技术”,只有拳王在用的技术而已。同理,这世上也没有什么国家队技术,只是他们更精湛,单板质量更高,技术更细腻而已。
从今往后,反手技术,对手腕的认识要提高到小臂发力的那种级别,不要单纯的以为手腕只是从动,它也应该主动和生动,与小臂一起协同用力,协同控制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