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慈欣这部早期科幻小说,甚至让部分人觉得可超越《三体》?

2022-05-13 18:01 作者:拉格朗日开拓者  | 我要投稿

如果屏幕前的各位在国产科幻圈有所涉猎,那么就一定对刘慈欣老师不陌生——作为《三体》、《流浪地球》等知名科幻小说的作者,大刘常被科幻迷们赞誉“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到了巅峰”。


不过今天笔者要说的,却并不是《三体》和《流浪地球》,而是刘慈欣写于2004年的一部科幻短篇作品,名字叫《镜子》。

小说的开头,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文风严肃的反腐小说,甚至很难看出其与科幻的关系——不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让部分粉丝认为能够比肩,甚至是超越三体。


《镜子》中前期主角一直在与腐败势力作斗争,而超炫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出现则改变了一切——它甚至能凭借运算能力,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之后的所有事情,因此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变得透明,一切黑暗无处躲藏,可怕的“镜像”时代到来了。


文中存在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句子,例如下面这句:“年轻人,你现在不能延续法学家的思维——只要法律正义得到伸张,哪管它洪水滔天!这是不负责任的。平衡,历史都是在各种因素间建立的某种平衡中发展到今天的,不顾平衡一味走极端,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表现”。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对于很多的社会学问题都有深层次挖掘的小说,刘慈欣老师似乎是想告诉我们,善与恶的界限,站在一个比较近的视角去观察,是界限分明的;但如若你站在一定高度向下俯视时,你会发现那条线已经逐渐淡化了。

可以说,这部作品除了让人沉迷的硬核科幻外,其中体现出的哲学观、历史观和宇宙观,也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精彩,这无疑体现了作者大刘的广阔胸怀和认知。


只不过目前看来,这部作品被影视化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不过如果真的能被翻拍,那么笔者相信,这题材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科幻版的“人民的名义”。

近些年来随着国产科幻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问世,除了小说外还有科幻电影、科幻游戏等等,而刘慈欣老师也曾说过:科幻小说非常适合于画面展示,所以它适合改编成游戏或电影。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小说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所以经过每个人的阅读,文中的世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与思想,因此小说只有真正以电影和游戏的形式呈现,才能变得更加立体——像是之前比较火的电影《流浪地球》、电视剧开端等等,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除了小说改编的影视外,近两年一些拥有原创科幻IP的游戏也得到了国内科幻迷们的认可,像是笔者最近在玩的一款原创宇宙下的无尽策略手游《无尽的拉格朗日》就是如此。

《无尽的拉格朗日》的游戏背景故事发生在未来——人类在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后,发明了曲率引擎,终于走出了太阳系,将宇宙航行的极限距离扩展到了4光年以内的星系。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科学家们发现了“空间共振点”,经历了数千年的保密研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终于在空间共振点中发现了“拉格朗日空间点”。

拉格朗日空间点能够容许大质量物体稳定地通往数千、甚至是数万光年之外的彼端星系,这也正是游戏中“星门”的雏形。


随后战舰与太空城市也相继诞生。借助着星门等资源,银河系中出现了不少新增势力,人类文明也迈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

然而在尝到了星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后,所有势力都渴望着能将更多的星门据为己有,这贪念就像是一个无底洞,直到引发了星际战争,人们陷入了真正的“黑暗时代”——帝国解体,各个势力分裂,无数战舰毁于战争,绝大多数星门损毁严重,拉格朗日系统也残破不堪,被迫关闭。


当人类再次体验到战争滋味后,终于开始进行反省,多个势力联合签署了《未央公约》,人们开启了“复兴计划”,派出开拓者们着力于修复拉格朗日系统节点,重建星门,玩家就是作为开拓者之一,在浩瀚的宇宙中冒险。


可以看出,与刘慈欣老师一些科幻小说作品相同,《无尽的拉格朗日》剧情中并非只包含了硬核科幻因素,而是加入了富有哲学的思考,再搭配上精美的游戏CG与适合的BGM,可谓是以一种直观且富有沉浸感的方式,为玩家们展现了科幻的魅力。


各位觉得科幻影视作品与科幻游戏,能否再次让国产科幻再次闪耀于世界舞台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刘慈欣这部早期科幻小说,甚至让部分人觉得可超越《三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