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视频合集

第一章
第一节
1. 微粒:分子离子原子
2. 同素异形体:单质,元素相同,结构不同,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大
3.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失水例子HNO3的对应酸性氧化物是N2O5(N元素+6守恒)核心元素化合价不变 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直接和水反应生成对应酸
碱性氧化物碱失水注意金属元素化合价 一定是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CO,NO,NO2
4. 酸:多元酸(可解离H+的个数)H3PO3是二元酸(其中一个H无法解离)
含氧酸 无氧酸 是否有O元素
六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 Cl+7价)
强酸 中强酸 弱酸
挥发性酸:硝酸盐酸
难挥发酸
5. 碱:多元碱(可解离OH-的个数)
四大强碱:K,Na,Ba,Ca
6. 盐
可溶性
亚硫酸盐和碳酸盐基本一致
碳酸氢盐(客观存在的)都可溶
碱/酸式盐(是否电离出OH-/H+)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弱酸弱碱盐(中性) 弱酸强碱盐(碱性)
7. 分散系:混合物
溶液 胶体 浊液
被分散粒子:分散质
另一种物质:分散剂
九类分散系:固/液/气与固/液/气混合(共九种)
胶体分散质例子直径1-100nm
小于1nm:溶液
大于100nm:浊液
胶体:例子:
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固溶胶:有色沉淀
胶体相关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
重点:沸水,饱和氯化铁溶液
②方程式氢氧化铁写胶体,不写沉淀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实质: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
2. 介稳性: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
胶体粒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布朗运动)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氢氧化铁胶体不显电性
3. 电泳(只有带电胶体粒子才有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在通电后往负极移动,从而出现正极颜色浅,负极颜色深的现象
4.聚沉
胶体粒子凝聚形成大颗粒而沉降的现象
方法: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加入与其电荷相反的胶体粒子
明矾KAl(SO₄)₂·12H₂O净水原理(形成胶体吸附悬浮颗粒)形成氢氧化铝(带正电荷)与杂质聚沉(电性相反)
胶体的分离提纯:
胶体与浊液:过滤
胶体与溶液:渗析(半透膜)
酸和碱的性质:置换反应AB+C=CB+A
复分解反应:AB+CD=CB+AD
金属/非金属单质转换到盐:
单质+氧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水=酸/碱
酸+碱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酸性氧化物/酸=盐+水
备注:碳酸氢盐属于碳酸盐
干燥剂:浓硫酸:去水(不干碱性气体氨气)
碱石灰(NaOH和CaO):去水和二氧化碳(不干燥酸性气体CO2 SO2 SO3)
无水氯化钙:去水(不干燥氨气(络合反应))
五氧化二磷:去水(不干燥氨气)(不做食品干燥剂)
食品干燥剂(硅胶,氧化钙)
铁:除氧剂,暖宝宝
第二节
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离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钠离子和水的氧原子相吸引,氯离子和水的氢原子相吸引
纯硫酸是分子不能导电
纯水是电解质
不能说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强电解质(完全电解):硫酸钡 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醋酸,一水合氨
电离:电离方程式
强酸的电离:H2SO4=2H++SO4-
弱酸的电离:CH3OOH=(可逆)CH3OO-+H+
二元酸:H2CO3(可逆)=H++HCO3- HCO3-(可逆)=H++CO32-
强碱的电离:NaOH=Na++OH-
弱碱的电离:Fe(OH)3=(可逆)Fe3++3OH-
盐的电离:NaCl=Na++Cl-
NaHCO3=Na++HCO3- HCO3-=(可逆)H++CO32-
NaHSO4=Na++H++SO42-
NaHSO4(熔融)=Na++HSO42-
离子反应:条件: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易挥发物质生成
离子共存:醋酸难电离(氢离子与醋酸根不共存)
强碱性溶液OH- 强酸性溶液H+
离子颜色:铁离子,铜离子,锰酸根,亚铁离子
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是与氧化产物
本质:电子转移 表现:化合价变化(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一个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一部分降低、
归中:一个元素两种化合价变为一种
化合价配平化学方程式 双/单线桥法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