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专栏|《亚当回归》:无可阻挡的时代,绝不可能的回归
为了更一步加强培养优秀青年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高校科幻平台特从第二期星火学院科幻创作培训工程中选拔出20位同学尝试小说创作与作品评价结合锻炼模式,通过开设“希声”专栏展示他们对于创作与解读的思考。
评论者说: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获首奖的《亚当回归》是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时隔两百年重返地球的机长王亚当面对已经被“第二智能”改变后的世界产生的迷茫与对抗。在新智人之父的循循善诱之下,他尝试了“以卑鄙的手段达成高尚的目的”,通过加载第二智能,寻找对抗新智人,重回自然人时代的方法。“就像是世上最后两只拒绝用火的老猴子”。最后,新智人王亚当在自然人状态写下一封长信,感慨了自己的愚蠢,承认了自然人远不及新智人。
但作为自然人的我们必须要问:人类之优劣究竟为何,第二智能是否属于不可接受的外物,亦或是人类机械飞升路上的必经之路?决意对抗到底的钱人杰的坚持,究竟是否有其意义?
这篇评论文以主题点评的形式呈现,由创作小组成员从各自角度自由思考,以期能展现迥然不同的阅读视角。由于大家并非专业评论家,评论风格总体而言较为随意,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杨璇
▶▶▶读完全篇,感触良多,世界唯一不变的,是世界一直在变,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变成怎样,但是面对新的革命,我们能做的只有顺从或者反抗。
新智人时代来临,王亚当也面临两个选择,顺从或者反抗。
数码宝贝里暴龙兽错误进化成了丧尸暴龙兽,大家都说它进化错误了,机械暴龙兽才应该是正确的道路,但是,这所谓的正确,是绝对的吗?丧尸暴龙兽既然存在,那就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难道它不是完全体吗?难道战力没有提高吗?它实实在在产生了进化,为何是错误的?谁规定的?
自然人创造出了新智人革命,革的却是自然人的命。钱老认为人类不应该借助芯片来发展科技,但事实是,有了芯片提高大脑能力,人类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正常文明的发展速度,他创造出了智人芯片,却反过来否定这个划时代的产品,有些矛盾,但,有矛盾的才是人。
说白了,理性和人性组成了复杂的人类,在世界发展中眼神出了两条路,新智人道路和自然人道路,自然人道路可以维持人性与理性,而新智人道路在带来科技爆炸的同时,也付出了抛弃人性的代价,绝对的理性带来了绝对的发展速度,但是没有人性的人,还算人吗?
丧尸暴龙兽比机械暴龙兽更强大,但是,它是疯狂的,没有意识的杀戮机器,能量是守恒的,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总要付出另一样东西。
王亚当选择投身新时代,想用新时代的技术来回归旧时代,但其实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已经输了,他默认,自然人时代不如新智人时代,因此,当他被新时代的理念感染之后,就已经回不去了。
当他拥有新时代的力量,他就会疑惑,为什么旧时代的人不愿意融入新时代,新时代这么美好,没有情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只有安逸,只有发展,融入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不好吗?
番剧《Darling inthe FRANXX》中,主角团的少年们奉命驾驶FRANXX机甲保护地球,他们有些好奇为什么驾驶员全是小孩,直到他们进入移动都市,看到那些他们用命去保护的大人,因为有了他们的保护,都市里没有战乱,没有冲突,没有吵闹,只有安逸,只有虚假的和平,只有一个又一个虚弱而理性的大人。那一瞬间,他们突然恐惧成为大人,这些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未来,没有了一切的大人,不是他们想要成为的大人,他们的思维几乎已经停滞,身体常年不运动无比虚弱,所以,大人驾驶不了机甲。
这种虚假的理性,绝对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未来,太完美了。人类正是因为自身的不完美,才会在一些事物上显得更加美丽,当所有的人都成为完美的人,没有情感,一切都交给芯片,他们的所谓脑力提升了几百几千倍,顶多少多少的爱因斯坦,有用吗?爱因斯坦推动人类进步,他造出了原子弹,但是他也会为死于原子弹的亡魂自责,想成为伟人,首先的是人。
如果把史书转换成心电图,自然人的历史会是波澜壮阔的上下折线,而新智人的历史就是一条直线。
也许少走了无数的弯路,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至于王亚当的反抗,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袁世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给他打了样了。
究竟什么才是先进?究竟什么才值得保留?
陈笑寒
▶▶▶主角王亚当,女主角雪丽,新智人之父钱人杰,三位主要角色代表了三种立场。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一篇作品为什么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局外人的主角,新事物的既得利益者,旧文化的捍卫者,组成了这样一幅放之四海皆准的图景:新旧势力交锋,以及需要选边站的主角。
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惯用手机扫码支付的我们,遇见了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我们的心态是怜悯技术对他们的冷漠无情还是感慨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而一个年纪轻轻,却从来都是用钞票付钱的人,究竟会坚持使用纸币还是选择手机支付,结果自然不言自明。
但这样的场景置换为新旧人类形态的交锋,巨量运算能力带来的智慧与过去人类文明价值的对立时,情况就复杂了起来。
从文章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热爱,以至于展现出了近乎汉族至上主义的味道,带来时代浪潮的是一位有着传统儒家观念的科学家,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依靠的是中华文化,在100天的“回归期”里找寻自我的方式是读“汉书”,是回忆那些存在于历史之中坚守初心的汉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延伸而出,作者眼中值得保留的,不是那些超越人类智能百倍千倍的“第二智能”,而是自然人不可磨灭的文化内核。
于是,坚守自然人内核,屈服“第二智能”,两种选项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任何一个体验过“第二智能”带来的发展与舒适,都不再可能接受自然人原始而又孱弱的大脑。钱人杰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们是世上最后的拒绝用火的老猴子。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第二智能”,因其由自然人类所创造,应用于自然人类之身,这样的“第二智能”为什么不能属于自然呢?而“新智人”恰恰,就是人类以自然之途径,走向新进化方式的起点。何必非以肉体智能之进化为进化之本态呢?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与这些冰冷的金属设备共存,已经是我们这个年代人类正在体验的事情。手机已经长在了手上,那么,长在手臂里或是脑子里,又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终究,是自然人恐惧与新智人带来的替代感罢了。这样的坚守亦是捍卫自然人最后的尊严,它恰似在时代浪潮袭来时,最后的精神防壁,它的陷落不可避免,因为时代的浪潮本就无从抵挡。
本场主持:杨璇
内容供稿:陈笑寒、杨璇
排版:孟温煜
审核:王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