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批次版号加速发放,游戏产业迎生机春天
12批次版号加速发放,游戏产业迎生机春天
从去年12月29日以来我国已下发的11批、959款国内游戏版号,4月3日国家相关部门更是一口气公布了30个获批的进口网络游戏版号。这两天,国内多家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们从内心中发出欢呼:“中国游戏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过去一年,管理层对于网络游戏的监管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不会因为行业存在问题而将全行业“一棍子打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变危为机,才是真正对于一个行业乃至整社会的智慧考验。
从加强监管到获得认可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达2144.4亿元,占同期全球市场比例约为23.6%。此次国家对游戏审批的加速,无疑显示出管理层对于游戏行业释放出了认可的信号:这一行业还要大力发展!
但有一点不容回避,那就是整个社会对于游戏产业的发展环境还并非十分友好,这自然还与前面提到的游戏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密切关联。事实上,“放”肯定不是办法,而“管”也要管得“艺术”。从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网络游戏行业的监管手段来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既没有“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而且实现了整个行业在规范中发展的新局面。
可喜的是,国内网络游戏的一批领军企业,对此没有推诿而是积极从自身查找原因,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一问题,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着有益探索。目前,行业内的几家领军企业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对游戏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自动控制功能,有效防范了过度沉迷的问题;更让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进口版号重新发放基本上意味着从去年2月开始的动荡告一段落。从更细微的行业角度来看,许多业内人士希望在经过这一轮动荡之后,国内游戏开发行业能够筛去一些泡沫,也能给投机心理——无论是山寨抄袭还是乱蹭IP,又或者是乱蹭热点打擦边球的行为降点温。
加速发展亦需要健康环境
从行业头部企业两年前开始上线“成长守护平台”摸索经验,到如今整个行业自觉推进针对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动,国内网络游戏行业正在进入最规范的发展时期。从某种程度来说,为行业带来春天气息的正是整个行业自身发展潜力和行业自治的胆识与能力。
行业也更加希望行业的规范能够从企业自治层面尽快上升到行业规范乃至标准的更高层面,进而真正达到社会共治的良性生态。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丁磊都就青少年健康上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最终形成一个社会化平台和标准已经超越了企业自身经营和企业间竞争的范畴,因为只有把保护青少年的举措落到实处,互联网企业才能在社会的广阔土壤中更健康地生长。
触乐创始人祝佳音表示:“从客观上讲,境外游戏版号制度也算是先期筛掉了一部分品质不够有竞争力的游戏产品。当然,考虑到多个游戏平台,比如STEAM或者GOG的具体情况,我在这里把 “境外游戏” 定义为主要玩法是联网功能的境外开发的游戏——其实我觉得进口游戏版号重新发放的利好主要是行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