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回应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和妻子聊天时经常起冲突。
后来我想了想,这是因为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
哪类问题呢?
《西方思想传统》中,区分了思想活动的三大“王国”。
首先是真理的王国,追求真理是宗教、科学和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在真理的王国,理想的情况下,人们意见的一致性是完全的、不由自主的,即在逻辑、数学意义上是必然的。
在这里,我和她的想法基本没什么差异。
其次是趣味的王国,主要与艺术有关。在这个王国,完全不必达成一致性,甚至不一致往往还饶有意味。
在这里,我们的想法差异很大,但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最后是正确的王国,这是法律、伦理学和政治学关心的问题。在这个王国,意见的一致性多数时候是自愿达成的,人们不需要完全同意,但是为了行之有效仍需要广泛传播。
就是这个领域, 我和她的想法不但差异大,而且经常引发冲突。
她不爱听和她的政治观点相悖的话。之前我经常随口提起,她慢慢地表示无法忍受。以至于到后来,我无意触及的时候,她就会爆发。
这让我很费解,因为我和妻子平时关系不错。
那么,什么样的观点是我说出来,大家能普遍接受的?
时至今日,虽然有很多问题,科学仍然不能解释,但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科学,是因为科学观点往往是最“有用”的。
想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有用,关键要看它对于未知事情的预测能力,而不是对已知事情的解释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找出很多理论来“解释”一个已知的现象,但是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准确“预测”未知。
在科学中,人们更愿意相信的是自然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而不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很多人说社会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或者不够科学。是因为,与物理学或生物学不同,社会科学尚未证明有能力针对他们研究的内容——即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拟议的政府计划的影响——产生大量有用的、非显而易见的和可靠的预测规则。
所以社会科学的研究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社会科学还处于“正确的王国”中,而非“真理的王国”中。
社会科学类书籍看得多,只能增加对已有事实的了解。不一定能帮助自己提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社会学科的结论本来就不太有预见性,
这类结论,最好不要自己主动告诉别人。就算是别人问你,有时候也不能说。
原因有两点
一、有的人喜欢明知故问,他们问问题不是为了获得答案,而是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类人会一直问你问题,但是他们不仅不听你给出的回答,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你,让你说出他想听到的答案。
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建立在人从出生到现在全部经历的总和,如果被否定就像被否定前半辈子,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争论本身不重要,认知差异才是导致争论的原因。
那怎么回答呢?
附和、认同、重复他的观点,说:“确实是这样”,或者“这话你说对了”。往往会让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或者就像昨天一样,有人在我面前主动和我提起一个我无法接受的政治观点,我半开玩笑地说:我不发表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