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狙击高考作文之语言锤炼(下)

2017-12-17 01:14 作者:威廉亨利布拉格  | 我要投稿

承接上期


意象的运用

不同于古诗文中的意象,这里的意象指的是蕴含了特定特征(而不是特定感情)的物。

区别于比喻中的明喻,意象的运用更加类似于暗喻,只不过喻体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见意象。譬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再如王安石的《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知各位是否发现,这里引用的诗词全部都是小学必背古诗词中的内容,因此也保证了所用意象的常见性,毫不夸张地说,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迅速将石灰,野草,梅花等意象联想为清白之人,坚韧之人,傲骨之人。

需要注意的是,区别于之前说过的比喻,意象的运用方法一般如下:

铮铮傲骨,如李太白者。在高不可攀的殿堂前,长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令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尔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驱散了天地间的奴颜媚骨,留得了一片傲雪之梅的清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仙,酒中梅,实乃酒中三尺傲骨耳!这腰间三尺坚不可屈的傲骨,刺破了几千年间帝王将相脚下的傲慢与卑贱。直到今日,犹然让人提起时不禁肃然起敬。

简而言之,就是把李白当成梅花来写,直接赋予李白以梅的特征,而不是将李白比作梅花。

 对比的运用

当下许多所谓的教育专家鼓吹的自由教育和快乐教育,毫无疑问非常荒谬。原因是他们用的是十九、二十世纪的贵族教育观念来衡量今天的普通人教育。时代的发展导致人类知识总量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出现爆炸性增长,不同学科领域的深度交叉日益普遍,高等教育也早已不复当年的低门槛。如果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很难像过去一样稍加训练后即可掌握高等教育的预备水准。很难想象,在学科日益分工精细化的今天,能有像法拉第一样几乎没有经历过足够教育的人能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无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发生的剧变,对前人做法的盲从,除了悔不当初,我们很难找到其他未来。

在以上例文中,我们将双方各个方面进行完全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下面列举了例文的对比思路

对方学习观适用时间:       我方学习观适用时间:

对方学习观适用对象:       我方学习观适用时间:

对方学习观适用环境:       我方学习观适用环境:

对方学习观代表人物:       我方学习观代表人物:

那么常见的对比分析思路应该是什么呢?首先明确一点,对比的运用在于证伪。将敌观点证伪,从而证明我方观点的正确。所以说,分析思路应当从敌方观点中站不住脚的地方入手,有别于传统论证的从我方观点正确性入手。分析:敌方观点适用范围(时间,对象等),敌方观点的隐藏问题,敌方观点的隐藏问题导致的偏离初衷,敌方观点的实际结果。只是一个参考顺序。

例如,敌方观点:人在18岁后就不应该在学校读书,以后在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再根据需要去学。

敌方观点适用对象:工作对知识要求不高的重复性工种从业者

敌方观点适用时间:重复性工种为主流的旧时代

敌方观点隐藏问题:忽略了学校以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高等知识学习中的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过度夸大了自学的作用

敌方观点后果:理工科从业者都玩完了,四大化学完全自学,毛都不会,被实验室扫地出门,请。

 到这里,语言锤炼篇就正式结束了,同时狙击高考系列的语文作文吹水辅导也是就此告一段落。原因我之前也算写过,作为批量生产应试作文的攻略,我无法,也没有那个能力让各位在传统文学创作领域最重要的部分,文章的核心——思想水平上有质的飞跃,只能通过其他外表性的东西——例如文章架构、语言运用——这些方面来获得老师的青睐。换句话说,我只能告诉各位怎么去捏造一个外形很像人的“人”,而这个人的内在则完全靠各位自己的思想水平来驱动。思想水平这个东西很抽象,但是我相信多读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个东西。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气质,就会主导一个人及其文章的精气神,既是每篇文章的独特之处,也是每篇文章的亮眼之处。曹植华丽,曹丕工巧,曹操慷慨,与建安七子同名的三曹各自不同的气质为他们的文章带来了不同的观感体验。说起“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这种色彩景象鲜明对比就会想到曹植,而说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则会想到曹操的心系天下和慷慨激昂。

如果说高考作文还有什么需要大书特书的我还没有说过,那么就是书写问题了。当然本人的字是张牙舞爪的魏书(某语文老师评),实在难以让我的作文在书写方面讨到什么便宜,所以我是没有什么资格讲书写的。只能按照我所认识的几位大佬给我的意见,再次送给各位:楷体,大小适中且一致,重心要稳,少修改。如果以上做不到的话,至少让人看得清楚,不要一眼看上去杂乱无章。

 

狙击高考作文系列就此完结,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厚爱。我们有缘再见。


狙击高考作文之语言锤炼(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