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之间。冬至又称日短至或小年,代表过了冬至之后,白昼时间会逐渐增长,此时的太阳黄经达到到二百七十度,斗指子。
冬至过后,气温开始真正下降,表示冬天正式到来,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跨度大,在北方的冬至之后,气温普遍会降到在零摄氏度以下,华南等沿海地区,即便过了冬至,气温普遍都会在十摄氏度以上。
冬至时节,人们会吃饺子,汤圆以及一些驱寒的汤药,古时的文人还会画九九消寒图来消遣寒冬。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三候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在尧典中称为“日短”,表示这天白天最短,是古代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冬季到了一半。《夏小正》称为“时有养夜”,表示这天夜最长,冬至是中国最早被订定出的节日。
一候,蚯蚓结。
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此时蚯蚓仍交缠成结状,缩成一团在土里过冬。
二候,麋角解。
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喜爱水泽的阴兽,夏至时鹿感受阳气渐退而解角,糜则是在冬至时感受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这里指的是深埋于地底之水泉,阳气引发,水仍可流动未完全结冻。
民俗活动
冬至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扎俗。《后汉书》记载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延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朋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除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很受重视的一个大节,历来有“冬至大如年”“过小年”之说。冬至前一天和除夕类似,称为“冬除”,冬至前夜饮酒谓之“分冬酒”,“节令分冬一醉休”,有些地区还有守“冬除”夜的风俗。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也就是春节、新年并重。
祭天
冬至日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祀,包括祭天和祭祖。从周代起,冬至这天,民间和官府宫廷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等活动。《史记·封禅书》:“冬至日,礼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帝京岁时纪胜・冬至》:“长至南郊大祀,次日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官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
消寒
冬至是进入“九九”的第一天,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有所谓的“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养生
冬至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中医认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的饮食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浓浊、肥腻和过咸。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心态平和,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合理用脑,不为琐事劳神。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阳气始生:冬至日,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六度左右。
气温继续下降:冬至之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向空中散发,所以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而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由于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
冬至节气的养生原则,食补更重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温度低,人体为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矿物质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这些物质必须靠大量饮食摄入オ能得以保障。
冬至要预防肺炎,中医认为,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病症范畴。其常因劳倦过度正气不足时,感受风热或风寒之邪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衰退,肾阳不足,再外感风邪,导致肺失宣降,故而非常容易患肺炎,应当特别注意预防。
冬至佳作欣赏
冬至十一月中
〔唐〕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原创短篇
缘到头来终是你
一、命定的相遇
叮铃——叮铃——
马儿脖颈上的铃铛有规律地响着,清脆动听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山间还传来鸟鸣声,溪流声,这些声音遥相呼应,让这场旅途显得不那么沉闷。
这是一队茶商,经常往来蒙乐山一带做生意。商队的头领是一位年近半百的老汉,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经商,可就在上一次运货途中,不慎落马,摔断了一条腿,但老汉依旧信守诺言,坚持把这笔生意完成才肯休息。这队茶商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走这条路了。
货物钱财两清后,老汉均分了所有财产给手下的人,遣散商队。有些人拿着钱自谋生路去了,还有些人不舍老汉,还想继续跟随老汉。可是老汉老了,腿也断了,儿子也不成器,实在不想拖累跟自己苦了一辈子的人。
这时老汉的儿子提出买一块地,自己种茶,卖给其他茶商,这样一来既不用到处奔波劳碌,也可以延续父亲的愿望。老汉和其他人听闻,觉得此法再好不过,都同意了,剩下的人把钱都凑出来,买了地,买了茶树,勉强在一处山谷中安顿下来。
老汉的儿子及冠不久,本该子承父业带着商队继续做生意,可那少年根本就没有做生意的头脑,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没能耳濡目染得一些门路,旁人都道可惜。老汉倒不觉得怎么样,他只希望这孩子能平安快乐,这不,在此处安顿下来后,日子平静安稳许多,是该休息休息了。
种茶树的过程并不容易,这片山谷的水土和气候不错,但是日照过盛,对茶树极为不利,大家一时想不出解决办法,着急地不行,老汉见此也表示无能为力。
第二天,老汉出门,看见门外的茶树旁边种着几棵树,看样子应该是附近树林里移过来的,他拄着拐杖走近看去,看见还在忙活的儿子。
“你想到的办法?”
“是的父亲,茶树惧日光,种一些高大树木稍作遮蔽,就会好很多。”
“那边那棵呢?”老汉指着旁边的一棵小树问道。
“父亲,我见那树长得不错,也就一并移过来了。”
老汉听闻点点头,心里稍有欣慰,这孩子从小体弱,奔波不得,幼时教他读书认字,却不认真,总爱跑去院子里摆弄花花草草,长大些便只好带着他学经商,可这孩子还是不开窍,如今安定在此处,给他种些茶树当做以后谋生的路,他倒是上了心。
二、缘结荆桃
几年后,山谷的茶树长势越来越好,茶叶品质非常不错,也有生意找上上门。少年不懂经商之道,他只关注茶叶以及其他花草的生长,谈生意这种事,交给原来商队里还没离开的那些人就行,等这最后一波交易结束,他也可以闲下来好好研究一下那株“小树”。
那时刚刚移过来的一些树,本来不怎么起眼的一株小树,短短几年的时间长得比其他树都高大,一开始其他人还担心它长势如此迅猛,会影响它下方的茶树,想让少年把它砍了去,可是怜花爱草的少年坚决不同意,少年立下誓言会照顾好它们,一样也不会舍去,众人见他如此,也不再说什么。
更奇怪的事还在后面,种在这株树下茶树的茶叶品质要比其他树下的茶树茶叶品质好很多,这两者似乎毫不影响,还颇有种相辅相成的势头。
“你怎么长得如此快?”少年伸手摸了摸垂下来的树枝,眼中流露出的都是怜爱和惊喜。
“因为此山灵气充裕,受日月精华哺育,是一块宝地呢!”
“谁?是谁在说话?”
突然冒出来的声音惊到少年,少年急忙向四处寻去。
“是我是我!是你面前的这棵树!”
树枝窸窸窣窣地延伸下来,轻轻地碰了碰少年的肩膀,表示问好。少年知晓就是这棵树说的话,似乎并不惧怕,也伸手握住它伸下来的枝丫。
“早知你不寻常,没想到,你竟会说话。”
“我本是这山中潜心修炼的小树精,刚刚修到化形一步,也没想到,你竟然能听见我说话!”
少年勾唇一笑道:“那我们还真是有缘。”
“确实如此。”
“你在此山中多久了?”
“太久了,我也记不得了。”
“都这么久都没有修炼成仙啊?”
“嗯……”
“那你总该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吧?”
“我……我就是一棵树,我没有名字。”
“呃……要不我给你取一个吧?”
“嗯嗯!”
“我看你虽在冬季开花,不似梅却更像桃,就叫你荆桃如何?”
“好听好听!那你叫什么?”
“我叫刘婴。”
“嗯,你的名字也好听!”
三、身世之谜
时光如白驹过隙,来去匆匆,原来的这片小山头上的茶园已经变成了茶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慕名而来品茶赏景的人也越来越多。刘婴真正接手了这片茶庄,一切都安定下来了,老汉看着刘婴真正长大了,欣慰不少。
刘婴清闲下来时,都会来荆桃身边坐着,跟她说话,其实茶庄能如此繁荣,靠的就是荆桃的指点,怎么种茶树好,怎么制作采下来的茶叶等等。
只是老汉的腿脚越来越不利索,自己也无法走动了,只能坐在屋内,透过窗口看着外面那棵高大的树和时常坐在树下的儿子,似乎老汉也能听见荆桃说话一般。
“孩子——孩子——咳咳——”老汉大声喊了刘婴,示意他进屋。
刘婴听见,赶忙整理好衣着,小跑着进屋,恭恭敬敬地站在老汉面前:“父亲。”
“孩子,你坐下,我交代你一些事儿。”
刘婴听了,没有坐下,而是走到老汉靠着的床榻旁,轻轻跪坐在侧,仰望着老汉,如同小时候听训一般。
“孩子啊,看到你能照顾好自己,我也可以放心了……我老了,不能一直陪着你,以后你自己一个人也要好好的……”
“父亲,您别这么说……”
老汉打断刘婴的话继续道:“我看你时常坐在那棵大树底下,有时还自言自语……其实看见那棵树的第一眼,我总觉得那树有什么古怪。”
“父亲,那树……”
老汉再一次打断刘婴的话道:“孩子,那树的事我知道,我想说,其实你是我捡来的,我并不是你的亲生父亲。二十多年前,我刚组建商队贩茶,第一次就来到这蒙乐山,那时正值寒冬,我们商队在茫茫大雪中迷了路,绝望之际,我忽然听到一阵婴孩的啼哭声,那时我不顾其他人的劝阻,独自寻着声音来到一棵树下,看见了尚在襁褓中的你。”
刘婴一听,便明白了些许,他小心翼翼开口问道:“莫不是当时那棵树就是现在外面那棵树?”
“当我看见你移过来的那几棵树时,一眼便看见那棵小小的树,既是遮阴用,为何会要一棵又瘦又小的树,我走近看清后才发现,那棵树居然跟二十年前,我在树下发现你的那树一模一样。”老汉顿了顿,继续说着:“那时我便觉得奇怪,却也不忍将你舍弃,可商队也自身难保,恐带着你也活不下去。就在这时,那棵小树的枝叶动了动,我眼前地上的雪就化了,化成一条细细的小路,仿佛是指引着下山的去路。就这样,我抱着你,带着商队沿着那条小路,终于走出了蒙乐山。”
“父亲,谢谢您……”刘婴眼眶已经红了,看着眼前头发稀疏满脸皱纹但还是一脸慈爱的老人,后悔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听从父亲的教诲。
四、得字为‘婴’
老汉伸手摸摸刘婴的头,微笑地看他继续说道:“后来我本想找一户好人家把你送出去,却怎么也寻不到合适的,于是我就想把你送去寺庙里,住持大师看着你,却拒绝收下你,说这是我们两个的缘分,想让我扶养你长大。我想这应该上天的决定吧,我便请住持替你取名。”
“婴,是指初生的婴孩,寓意纯洁、天真、美好,取字婴,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刘婴说道,因为从他最初识字起,父亲就教他写自己的名字了,还经常解释给他听,为什么取婴字,是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好孩子,好孩子……那时临走前,住持还同我说,这孩子是来报恩的,我还挺高兴,没想到,倒是你给我带来了福气啊。”
“是父亲救了孩儿,孩儿感激不尽!”刘婴连磕了几个头,已经哭出声音。
“孩子,你我父子一场,虽无血缘关系,但我还是希望你余生平平安安。我走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的。”
刘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老汉却止了话语,只叫刘婴带他去那棵树下看看。当初的小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树枝下面已经可以乘凉了。刘婴同老汉一起坐在树下,透过枝丫望着天空,一老一少聊着这些年贩茶的趣事。刘婴靠着荆桃,说着说着便睡了过去……
这一睡,睡到了天黑,山间冷风吹来,刘婴从梦中惊醒,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头顶的荆桃,转而又看向身旁的老汉,颤抖着喊了几声父亲,可老汉却再也无法回应了。
五、缘起缘灭
随着茶庄的名声大噪,来访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竟然盯上了荆桃,有人要高价买去雕饰,有人要买去镇宅,甚至有人想买下整个茶庄,就为了那棵树。
刘婴自然是不愿意的,还与那些人发生争执,他把人赶走,又想起父亲去世时自己做的那个梦,却不敢去找荆桃问个清楚,只能自己逃避着不去看荆桃。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较早,不过十月左右,雪花便落到蒙乐山上了。刘婴拎着酒壶,踉踉跄跄地走到荆桃树下,望着荆桃的枝丫盛着细雪,很美但又不真实。这是自老汉走后,刘婴第一次来看荆桃。
“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们都在找你!
父亲走的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人救了一棵树,可却招来祸患,被烧死了!是不是你!”刘婴一边说一边走向荆桃,醉得栽向地面,荆桃伸出枝叶扶住他,刘婴却顺着倒在地上,似乎已经昏睡过去了。
荆桃小心护着倒在地上的刘婴,声音温柔道:“你终于想起来了,是我,是我啊,等了你几世轮回,终于等到你了……”
第一次相遇,你是那稚嫩少年,跟随皇家秋猎队,拾取皇族们射中的猎物。你在捡拾羽箭时,从一棵树干上拔下了箭头,忽然你便发现那树干居然流血了,于是你心生怜悯,撕下衣服的布条,给树包扎,你当时不知,那树就是我,我是一棵潜心修炼的小树精。
那几日,我常看见你出没这片山林,我想报答你,我便想办法与你搭话,我告诉你这山中哪里有奇珍异宝,哪里有珍贵药材,你去寻了,献给皇帝,于是你从一个小小侍从,一路高升,一时风光无限。
可很快你便遭人嫉妒,奸逆小人挑唆皇帝,让你坦白何处寻来这些东西。你为了保护我,坚决保守秘密。于是他们便找道士做法寻我,没想到那道士竟然寻到蒙乐山,却苦于无法准确寻到我,便扬言要放火烧山,逼我出现。
当时的我只是一棵小树精,无法离开蒙乐山,也不知道他们要放火烧山,你阻止不了他们,便想着悄悄跑来告诉我,哪知大火趁着风势一路烧到我这里,你紧紧抱着我的枝干不肯撒手,就这样,我们被活活烧死。
又是一年的春天,蒙乐山的这片废墟重新焕发了生机,我忽然发现,我也渐渐恢复过来了,原来是你当时拼死以血肉之躯护着我,让我有一线生机能在春天来临之际复活。此后我拼命修炼,我想离开蒙乐山,去寻你的转世,我想再看看你……
可不管轮回几世,我始终修不成人形,也无法去寻你的转世,直到遇见那位茶商的时候。我想这是天意,这一世,我定要找到你!
荆桃看着倒在地上的刘婴,又忆起往事,那不是刘婴做的梦,那是荆桃想让刘婴知道的事。
“荆桃,你化形以后……是什么样子啊……”刘婴迷迷糊糊间吐出一句话来,又昏睡过去了。
六、最后一次轮回
夜里冷风呼啸,刘婴在荆桃树下沉睡着,却不知道茶庄潜入了一群不速之客。是那些求而不得的客商,花钱雇人来窃取荆桃的。
众人举着火把找到荆桃树下,发现刘婴睡在树下,正要把他挪开,刘婴却忽然惊醒,望着眼前的黑衣人,警铃大作:“你们是何人?”
“替人办事,我们不会伤人,只要那棵树!”一黑衣人举着火把指向刘婴,冷冷开口说着。
刘婴看向其他人,有人拿着斧子,有人举着火把,看样子是要把树砍了,来个先斩后奏,他心中一急,站起来护在荆桃面前,说:“我不会让你们伤害她的,我知道你们主子是谁,不赶快滚出茶庄,别怪我不客气!”
众人看着他,嗤笑一声,直接走上前把刘婴推开,便要去砍树。刘婴急忙爬起来去阻止,与黑衣人扭打在一起。声音引来了茶庄护卫,荆桃树下顿时混乱不堪,这边的人扭打着,那边树根处却被掉落的火把点燃,烧了起来。
刘婴看见,心中害怕起来,没有再与黑衣人纠缠,大喊了一声“快救火!”便跑到荆桃树下,黑衣人见此,也慌了,纷纷丢弃火把和斧头,四散逃走,火势随着寒风越演愈烈,而茶庄的水却结了冰,根本救不了火。火势越来越大,接连烧到了旁边的茶树, 护卫见状危险,便要拉着刘婴离开。
刘婴挣脱护卫,跑去荆桃树下,用手捧起混着雪的土,扑在火苗上,声音颤抖着说:“不要,荆桃,你不要死……”
风越来越大,火也越来越烈,护卫不得不退开。只有刘婴还在火海里挣扎着:“我想救你,我还没有见过你真正的样子……我不信那和尚的话……荆桃!”
冬天最漫长的黑夜里,那场大火焚尽了整个茶庄,只有刘婴一人没有逃出来……
——没想到,经历了无量的轮回,我还是无法见你……
七、命运相生相克
“大师,我愿意下地狱,请你救救荆桃好不好?”
“刘施主,不是老衲不救,只是老衲已经提醒过你,你与那树的缘分已尽,不该再纠缠下去了。”
“有人想害她,我不能丢下她啊!求你了大师!”
“刘施主侥幸活下来,就应该明白了一切,切勿再执拗下去,请回吧。”
荆桃在这次的大火中护下刘婴,而原本高大的树木枝叶,全部变成一堆灰烬。刘婴醒来发现自己毫发无伤,看着周围的一片废墟,他跌跌撞撞跑下山,去寻当初那赐字给父亲的住持大师,可终究没了挽回的余地。
刘婴绝望地走出寺庙,脑海里浮现出住持大师的话,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我师祖曾云游四海,在蒙乐山见得一株有灵性的树木,此树冬季开花,夏季便可枝繁叶茂。师祖慈悲,欲点化此树,可此树不愿,只想寻一人报恩。”
“师祖已算出,此树已经渡劫圆满,不应再贪恋世俗,不然必遭焚烧之苦,死于魂飞魄散。可那树执念太深,师祖只得做法,把树困于蒙乐山,除非那树放下执念,愿意飞升成仙。”
“不曾想,那树就这么等待了几世轮回,终于寻到恩人,我虽极力阻止,却仍然在二十年后让悲剧发生。那一世,施主与那树木其实已经两不相欠了,若不是那树木执迷不悟,又怎会有这几世的牵绊?孽缘啊……”
刘婴早已知道真相,只是那时有人盯上荆桃,他不想她这一世还为了他再度轮回,便想方设法去救她,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命运的捉弄,重演了第一世的结局……
“刘老施主一生经商,我便为你取字为‘婴’。刘字五行属火,婴字五行属土,火生土,土生金,是希望你好好报答刘老施主的救命之恩,可施主最终没能逃过木克土的结局,还招来火患,焚了那等待几世轮回的树木,只叹造化弄人啊……”这是住持大师最后对刘婴说的话。
八、樱字意为木婴相依
后来,刘婴一生等到老,也没有等到荆桃春风吹又生的时候,在蒙乐山的草屋里孤独终老。
再后来啊,又有人买下蒙乐山的这块地种茶树,可是蒙乐山日光强烈,茶叶经不住曝晒,品质越来越不好,正当要放弃时,蒙乐山竟在一夜之间生出许多高大树木,刚好能遮蔽茶树,而且此种树木冬季开花,夏季成荫,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赏花品茶。
人们赏花品茶时见此山如此景象,纷纷感慨着讨论道,这定是当年大火中有幸存活下来的少年,附身于茶树上,而那棵高大的花树也必定是与少年心有灵犀,一夜之间生出来庇护这些茶树的。
人们还猜测这些似梅花又似桃花的树木到底称作什么,这时,主人家走近给众人添茶送水,微笑着答道:“此树名为樱,还是前些日子一位云游到此的大师给取的。”
以上内容参考书籍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唐诗》
《宋词》
原创图 : 安以默
题字 : 曲径通幽
原创短篇 : 赑屃
(文章内容由赑屃自网络或书籍收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