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藩王之晋王

2021-05-14 02:02 作者:迪诺信王世子RWS霖三爷  | 我要投稿



明代第一代晋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㭎,谥号“恭”。朱㭎于洪武三年四月初七(1370年)受封晋王,十一年四月十六日(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至最后一代晋王朱审烜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李自成,实任晋王共传十一世十三代,有两位追封为晋王者,一位宗理。

晋王大宗世系发生过三次转变:第二代晋王朱济熺因为被其三弟平阳王朱济熿诋毁而被明成祖朱棣削爵,尔后平阳王朱济熿袭封晋王至宣德二年(1427年)因罪被废为庶人【1】。在这之后朱济熺嫡长子朱美圭袭封为第四代晋王。第二次转变是在第六代晋王朱知烊死后无子,晋王府事由时任新化王长子朱新㙉管理并袭封爵位。第三次转变为朱新㙉亦死后无子,晋王爵位由其侄新化辅国将军朱慎鋷袭封。

著名人物和事件

第一代晋王朱㭎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明史记载其生母为孝慈高皇后,亦有争议其和其两位兄长和四弟明成祖朱棣并非嫡出;其正妃为永平侯谢成之女。朱㭎修目美髯,顾盻有威,多智而残暴,就封太原途中,曾因细故鞭挞他的厨师,太祖朱元璋认为厨师掌管饮食,随意处罚,恐遭下毒,训诫了朱㭎一番,还说自己讨平天下的期间,何人犯错都一一处罚,惟独二十三年来不敢责备厨师徐兴祖【2】明代何乔远《名山藏》卷三十六·分藩记一记载朱㭎后来又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令太祖甚怒而欲废朱㭎之王爵,但其兄长太子朱标调护而得以保住爵位【3】

第二代晋王朱济熺为晋恭王朱㭎嫡长子,其正妃为颍国公傅友德之女。幼时与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秦隐王朱尚炳和明仁宗朱高炽曾在南京读书,手足情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袭封晋王之后,对其四叔明成祖朱棣篡位不满,被其三弟平阳王朱济熿街机诋毁而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削位并被派去守其父亲的陵园【4】;十年幽禁后被救出【5】。其嫡长子朱美圭同样也被废除晋王世子的封号,随父守灵;但之后袭封其三叔原本的平阳王爵位【6】。朱济熺死后葬于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九峯山之原(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其圹志现存于坟上村,盖、志均为青石质【7】。圹志内容如下:

[志盖]
故晋定王圹志
[志文]
  晋定王圹志
  王讳济熺,
  晋恭王嫡长子,
太祖高皇帝之孙,母恭妃谢氏。王生于洪武八年四月十九日。三十一年四月,嗣封
  晋王。
太宗文皇帝爱之素厚。后为其弟济潢诬构,削爵,而命济潢袭爵。既而察王无他心,
  乃封其嫡长子美圭为平阳王,奉王居平阳。
仁宗皇帝即位,赐王冕服,岁给禄米三千石,赉予加厚。
宣宗皇帝嗣位,有告言济潢罪逆,廉问有实状,遂免济潢为庶人。
皇上临御之初,封平阳王为晋王,复居太原。诏使在道,王以疾薨,不及闻,时宣德十
  年二月十二日也。有司以闻,诏复晋王爵,赐谥曰定,丧礼一视亲王。春秋六十
  有一。妃傅氏。子男八人:长美圭,嗣封晋王;次美垸、美垙、美埻、美垣、美塎、美堣、德
  申。女八人:长宁乡郡主,次安邑郡主、平陆郡主、灵石县主、文水县主、定襄县主、
  玉英、秀英。孙男三人:长五十四,次五十七、六十一。孙女二人:长菊香,次喜娥。王
  和易坦率,不事矫饰,喜学问,恭谨谦逊,明于大体。虽中为小人所间,而卒显白
  者,亦王好德之应也。兹乃遽然而逝,其命也夫。考德加谥,垂光永世,亦复何憾。
  以宣德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葬于九峯山之原。用书其㮣,寘诸幽室。谨志。

第三代晋王朱济熿为晋恭王朱㭎庶三子,其正妃为其表侄女,即曹国公李景隆之女。在诋毁其兄而袭封晋王后顽劣残暴,向嫡母晋王妃谢氏下毒,也软禁其兄朱济熺父子。最终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被王府官员告发和汉王朱高煦结盟谋反,次年被革爵后发配高墙。

第五代晋王朱钟铉为晋宪王朱美圭庶长子。根据明代惯例,藩王就封时,皇帝皆有赐书,据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阮葵生《茶馀客话》记载:明代藏书,周、晋二府。晋府藏书以晋庄王朱钟铉最为有名。博古通好法书,尝取旧藏名人墨迹,朱钟铉令世子朱奇源(追封晋靖王)摹刻为《宝贤堂法贴》12卷,收有《淳化阁帖》、《绛帖》、《大观帖》、《宝晋斋帖》等。藏书之所名“敬德堂”、“宝贤堂”、“志道堂”等。藩府藏书除多善本外,装裱精致是为一特点。成化时阁本《大唐开元占经》,每册俱用黄绫作簿面,黄绢作签条。朱奇源本人也喜藏书和刊刻法帖墨迹刻有《宝贤堂法帖》,在弘治初年精选自己的藏品,镌刻在180余块石碑上,以其书斋宝贤堂为名,称为《宝贤堂集古法帖》。 是帖蔡萃魏晋以来如王义之、智永等百余位大家宝翰,为明晋藩集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在中国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往往删去最后两卷,以充作《大观帖》。是帖完整精拓,传世稀少,此件拓工精到,保存完好。甚可珍贵 。朱奇源嫡长子朱表荣(追封晋怀王)曾主持刊刻有《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等书。朱氏藏书印有“乾坤清气”、“敬德堂图书印”、“敬德堂章”、“晋国奎章”、“道济书府”、“晋府书画之印”、“子子孙孙永宝用”、“清和珍玩”等。

第十二代晋王朱求桂为晋穆王朱敏淳庶长子。由于《清史稿》的误载,历来被认为是明代末代晋王并被李自成俘虏。直到1955年山西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榆次县苏村发现他的墓葬。随后在对墓葬发掘中出土的墓志得到确认并更正了历来的错误记载。其圹志内容如下:

王讳求桂,乃穆王之子,奉敕加封次妃王氏所生。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乃初诞之辰也。万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册封为晋王。崇祯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薨逝,享年三十八。册封妃万氏,生子四人,赐名审烜、审焴、审炤、审烻。于崇祯三年八月初二日册封审烜为晋世子。审焴早殇。女二人,俱未封。王讣闻,上辍朝三日,遣太常寺少卿张鹏云、行人叶绍颙谕祭。特命有司治丧营葬如制。东宫并赐祭典,及在京文武百官礼部尚书李腾芳等、成国公朱纯臣等皆致祭焉。以崇祯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榆次之阳。呜呼!王以帝室懿亲,为国蕃弼。宜究长年,永保磐石。如何奄忽而景命之不暇也。存隆其实,光耀其声,始终之际,于斯为荣,王可以瞑矣。千秋不朽,敬勒贞珉。

第十三代晋王朱审烜晋裕王朱求桂嫡长子。在明被李自成带到北京,后李自成败走遂降清,初时受清廷礼遇多有赏赐,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诛杀故明藩王。根据张怡《謏闻续笔》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摄政王多尔衮占领北京后曾令明“德、晋二王左右并座”。《清世祖实录》中有更明确的关于朱审烜入清的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摄政王多尔衮赐“晋王朱审煊及妃嫔范氏等银两有差”;九月,“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晋王朱审煊貂褂一领,貂蟒袍一袭”;次年五月,“赐故明晋王朱审烜银一千两,郡王、公主各五百两”;数日后,又“给故明晋王朱审烜家口月粮”。《清实录》在顺治元年内将朱审烜之“烜”写作“煊”,实系一人。《清世祖实录》并未记载朱审烜的结局,而清初谈迁《国榷》记载:“戊子四月己丑,晋王审烜、周王绍□、德王□□同遇害,是日大风。”

明朝宗室里子嗣多达百人的庆成温穆王朱锺镒,即出自晋恭王朱㭎庶四子庆成庄惠王朱济炫。据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记载,朱锺镒有子四十四人。卷之六十六记载弘治五年(1492年)时,朱锺镒已有子女九十四人,引起了巡抚山西都御史杨澄等人的注意。杨澄认为其中恐有收养异姓之弊,于是请求礼部议处并限制各郡王以下妾媵之数。礼部查勘之后,发现朱锺镒的子女都是王妃、夫人及宫人、室女所生,并无违碍。经礼部复议,当对宗室纳妾进行限制,其中郡王纳妾不得超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超过三人,各中尉不得超过二人。明孝宗听从了礼部的意见,并著之为令。详细部分以后会在郡王篇提到。



字辈

晋王府的字辈为:

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有明一代,晋王府大宗的字辈传到了“”;对应明成祖朱棣一系的字辈为“”字辈,和崇祯帝朱由检的儿子同辈。

从明代至今,明朝晋府宗室的朱姓后人仍为汾阳、平遥的著姓,分布很广。据了解,当代汾阳城内还有部分李、赵二姓,宏寺村的吕姓,田屯村的秦姓,西南、西北乡的张姓等等,均由朱姓改易。这些人姓氏虽改,但名字的中间一字,仍以原晋府字辈排列,今已传至第十九代“”字辈和第二十代的“”字辈。平遥除宁固镇王智村外,还有香乐乡中官地、西羌、薛贤、宁固镇岳封、营里等村也有朱明后裔,人数不多,但辈份依旧是“继、前、修”等,姓未更改,皆系庆成王及永和王的后人。


历代晋王

注:橙色字体为文章里提及的所有实任晋王,粗体字为历代晋王的谥号,被追封为晋王者以红色字体显示,宗理为蓝色字体。另外,从晋惠王朱慎鋷实际第九代晋王,但本文章包含了未记载于《明史》和《明实录》的晋哀王朱敏游,因此晋惠王朱慎鋷在本文章和世系图里算作第十代。

  1. 朱㭎(1358年-1398年),谥号晋恭王,明太祖朱元璋嫡三子;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受封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己未(3月30日)(《明实录》作三月乙未,误,当年三月无乙未日)病死,,葬于山西驼山。

  2. 朱济熺(1375年-1435年),谥号晋定王恭王朱㭎嫡长子;洪武八年四月戊申(1375年5月19日)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袭封晋王,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甲午朔被明成祖朱棣废为庶人。宣德十年二月初九日(1435年3月8日),明英宗遣使前往平阳府册封其长子平阳王朱美圭为晋王,命其奉父返回太原府。使者未到,朱济熺即于十二日(3月11日)去世,享寿六十一,追复晋王爵位。

  3. 朱济熿(1381年生),无谥号,恭王朱㭎庶三子;洪武十四年八月戊寅(1381年9月14日)生,初封昭德王,后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改封平阳王。其长兄定王朱济熺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甲午朔被废为庶人遂袭封晋王。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因和汉王朱高煦结盟密谋反叛被晋府官员揭发,次年被革爵并发配高墙,卒年不详。

  4. 朱美圭(1399年-1441年),《弇山堂别集》作朱美𡋣,谥号晋宪王定王朱济熺嫡长子;永乐三年(1405年)受封晋世子,永乐十二年(1414年)因父亲而被废为庶人,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改封为平阳王(其三叔朱济熿之前的郡王爵位)。宣德十年(1435年)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1441年)

  5. 朱锺铉(1428年-1502年),谥号晋庄王宪王朱美圭庶长子;正统六年(1441年)六月受封榆社王,次年袭封晋王,弘治十五年(1502年)薨。因其长子和长孙早已去世,晋王爵位由其曾孙朱知烊袭封。

  6. 朱知烊(1489年-1533年),谥号晋端王庄王朱锺铉曾孙,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晋靖王)之孙,世孙朱表荣(追封晋怀王)庶次子;弘治十一年(1498年)受封晋世曾孙,十六年袭封晋王,嘉靖十二年(1533年)薨。因无子,晋王爵位由其侄新化王长子朱新㙉袭封。

  7. 朱新㙉(1516年-1575年),谥号晋简王端王朱知烊之侄,新化恭裕王朱表槏(追封晋安王)之孙,新华端和王朱知㸅(追封晋康王)庶长子;嘉靖十二年(1533年)以新化王长子管理府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嗣封晋王,万历三年(1575年)薨。因无子由弟弟朱新墧的庶长子朱新墧嫡长子朱慎镜嗣封晋王。

  8. 朱慎镜(1578年卒),谥号晋敬王简王朱新㙉之侄,镇国将军朱新墧嫡长子;初封辅国将军,《明史》称其万历四年(1576年)奉敕管理府事,五年袭封晋王,万历六年(1578年)去世,次年(1579年)追封晋王,无子。而弇山堂别集》称其万历六年袭封晋王后才去世,亦有一子(朱敏游)袭封晋王,但名字与谥号在史籍中未有记载。

  9. 朱敏游(1578年卒),谥号晋哀王敬王朱慎镜嫡长子;但《明史》和《明实录》没有记载此人。万历六年(1578年)袭封晋王,同年薨,无子。

  10. 朱慎鋷(1579年卒),谥号晋惠王哀王朱敏游三叔;新化镇国将军朱新墧嫡三子;嘉靖三十年(1551年)受封辅国将军,万历七年嗣封晋王,同年薨。

  11. 朱敏淳(1610年卒),谥号晋穆王惠王朱慎鋷嫡长子;万历十三年(1585年)袭封晋王,但因年幼由时任第五代宁河王朱知𢏅暂管府事,直到十七年(1589年)四月还政。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薨。

  12. 朱求桂(1593年-1630年),谥号晋裕王穆王朱敏淳庶长子;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七月十九日,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起管理晋府事务,至四十一年(1613年)七月二十日袭封晋王。崇祯三年(1630年)十一月十二日薨,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二十五日下葬。王妃万氏,有四子二女。

  13. 朱审烜(1646年卒),无谥号,裕王朱求桂嫡长子;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受封为世子,崇祯八年(1635年)袭封晋王。曾被李自成带到北京,李自成败走之后遂降清,于顺治三年1646年5月23日被清廷诛杀。国榷》则说朱审烜于顺治五年(1648年)遇害。

其他大宗成员

  • 朱美埝,第三代晋王朱济熿第三子

  • 朱美封,第三代晋王朱济熿第四子

  • 朱美壃,第三代晋王朱济熿第五子

  • 朱奇源(1450年-1501年)晋庄王朱锺铉嫡长子,晋端王朱知烊祖父;天顺三年(1459年)封晋世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薨逝,谥晋靖和世子。长孙朱知烊袭封晋王后,被追封为晋靖王。

  • 朱表荣1467年-1493年),晋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晋靖王)嫡长子,晋庄王朱锺铉嫡长孙,晋端王朱知烊之父;成化十四年(1478年)封晋世孙,弘治六年(1493年)薨逝。次子朱知烊嗣位晋王后,被追封为晋怀王。

  • 朱知烁,晋世孙朱表荣追封晋怀王)长子,晋端王朱知烊长兄;封镇国将军,早卒。

  • 朱表槏(1513年卒),晋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晋靖王)嫡次子,晋简王朱新㙉祖父;初封镇国将军,正德五年(1510年)受封新化王,正德八年(1513年)薨逝,谥号新化恭裕王。其孙朱新㙉嗣封晋王后,被追封为晋安王。

  • 朱知㸅(1525年卒),新化恭裕王朱表槏(追封晋安王)嫡长子,晋简王朱新㙉之父;正德十年(1515年)袭封新化王,嘉靖四年(1525年)薨逝,谥号新化端和其庶长子朱新㙉嗣封晋王后,被追封为晋康王。

  • 朱新墧,新化端和王朱知㸅(追封晋康王)次子,晋敬王朱慎镜晋惠王朱慎鋷之父;封新化镇国将军。

  • 朱知𢏅, 《弇山堂别集》作朱知㶮(1592年卒),晋定王朱济熺庶八子宁河康僖王朱美堛之玄孙;万历三年(1575年)袭封为第五代宁河王,谥号宁河恭懿王。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晋穆王朱敏淳年幼而成为宗理暂管府事至万历十七年(1589年)四月。

明朝晋王世系图

出处和注释

  1. 《明宣宗实录》卷27

  2. 《明太祖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六》: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己未,晋王棡薨。王,上第三子,孝慈皇后所生。年十三岁受封。又七年而之国。聪明英锐。受学于翰林学士宋濂。学书于录事杜还。眉目脩耸。美须髯。顾盻有威容,多智。数至是以疾薨,上哀恸,辍朝三日,赐谥册曰:“朕惟先王之典,生有名,殁有谥。所以彰其德表其行也。曩者封建诸子王。尔于晋为国藩屏于兹有年。迩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赐谥曰恭。呜呼!谥法者古今之公议不可废也。尔其有知服斯宠命册宝,俱如秦王制度。晋世子济熺将葬恭王欲得民地千一百余亩为寝园。遣使入奏,上命以八百亩为限而以附近官地偿民,仍量地多寡给钞加赐之。

  3. 明·何乔远《名山藏》卷三十六·分藩记一

  4. 《大政纪》:“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降晋王济熺为庶人,俾与长子美圭同守晋恭王坟。敕谕曰‘尔谋为不轨,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论尔之罪,有不容诛重。念恭王手足之义,特全尔生,令守恭园。其闭门念咎,杜绝外交,改过迁善,以保令终慎之哉。’”

  5.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济熿既立,益横暴,至进毒弑嫡母谢氏,逼烝恭王侍儿吉祥,幽济熺父子,蔬食不给。父兄故侍从宫人多为所害,莫敢言。恭王宫中老媪走诉成祖,乃即狱中召晋府故承奉左微问之,尽得济熿构济熺状。立命微驰召济熺父子,济熺幽空室已十年矣。

  6.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晋)宪王美圭,(晋)定(王)嫡一子,永乐三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阳王。宣德十年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

  7. 《晋定王圹志》,《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尧都区卷》,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65-66页。


各位希望下期看到哪一系明代藩王世系文章?

更多文章




明朝藩王之晋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