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写作本质底层逻辑,将会让写作小白的你少走很多弯路,纯干货,吐血推荐

写作本质的底层逻辑:写作一场外内外的无限循环旅程
(干货太多,脑子比较笨,只能抄字幕。)
写作本质的第一个外,大,我们生活世界的总和,小,生活本身,无所不包,核心要点如下:
- 我们写作者所需要的所有素材,不管是鲜活立体的人,千奇百怪的事,形形色色的物,嬉笑怒骂的情,涵盖了写作者通过看、听、闻尝触所感知来的一切。
- 影响写作者认知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因素有很多,原生家庭:每一个人性格、三观与为人处世的大多数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原生家庭非常重要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悄无声息毁掉一个人,成就与毁灭取决与父母的认知水平,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如何改良,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主要尽力都在学习上,而职场不同,职场是一个熔炉,是一个利用个人时间、精力、能力兑换货币的场所,并且是一个以一个人价值决定定去留的地方,职场的本质决定了大概率不会让一个人过得太舒心,并且同事之前的关系本质决定了不会给你宣泄情绪、防毒疗伤的机会,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来自生活的痛,他永远不可能获得成长。
第一个外是生活本体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有用之不尽的宝藏(写作素材),还包括影响写作者性格形成的场所以及改良个人性格、强化个人认知的载体。
写作本质的内,是指写作者自身所有的思想活动,所见所想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 认识自己,与其说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自我与外界沟通的媒介,不如说是写作者自我探寻、自我认识的方式,因为写作写为,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独行,哪怕笔下万千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哪怕必须笔下故事或悲壮或欢喜或愤懑,哪怕情节缜密,让读者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但这部作品最终是一个人的心血凝聚,是一个人的呓语,是一个人穷尽心力编织出来的梦境或真实或虚拟的独立世界。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未能认清自己,未能真正找个闲暇认真聆听下自己的心声,未曾真正思考过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向哪里去?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要通过怎样合理有效的途径来获得,因为写作是一个人的独行,就决定了写作者,要比任何人都需要认清自己,因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认清他人,那么,这句话要如何来解释呢,因为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知道世间所有人的所思所想,只有通过深挖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才能由此即彼的探索出人性的本质与真相,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人性是人类内心深处共通的隐秘语言,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更好的来塑造角色,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道出世间人们的共同心声,说以说认清自己,不仅是写作者找寻自我纠正自我的过程,更是探索人性真谛,掌握击穿世人心灵密码,写出令世人信服作品的需要,那么一个人写作者要如何认清自己呢,唯有思考,无时无刻的思考,持之以恒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与洞察,前期通过将思考融入日常,将思考成为习惯,最后才能将思考转化为个人的行动自觉。
- 认知思维模型,生活中的素材是原料,认知思维模型等同于可批量加工素材原料的机器,这台机器能够按照写作者的需求,来生产出相应的文字成品,换句话说认知思维模型就是写作者收集素材,按照文章主题加工素材的逻辑体系写作者只要拥有了这台模型,不管是需要撰写什么类型的文章主题,模型总能匹配到相应的素材,按照主题铺设文章框架,并根据框架填充相应的材料。
- 写作者如何汲取素材、敲定主题、选择素材、加工素材、拟定行文框架、遣词造句等撰写文章的工作流程。那么,要如何汲取素材呢,可分两部分如果是初学写作者还没有形成个人写作感谢,还没有达到无时无刻,腹稿式写作的行动自觉,就用主题决定素材选择的方法,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就有意识的留心被写对象的素材,比如说,要写一个街边的小商贩,就以小商贩为观察对象,观察他的外在以及全天候的忙碌状态,如果是资深写作者,就会秉承一个原则,凡是能够引起他人注意力的人、事、物都可以纳入到被观察对象中来,在观察中持续分析思考,他们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做,而敲定主题说的这是这篇文章要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要表达什么核心思想,这里面还要涵盖一些要写给谁,用什么风格、什么语言来写的思考,当主题定了就需要选择那些素材也就定了,如果事故事类文章,首先要定人,要琢磨通过塑造一个怎样的典型人物形象,编制怎么的情节来服务主题。如果事议论性文章,首先要定观点其实是定论据与论证逻辑而如何加工素材取决于文章主题需要,如果是写实性文章,就以现实人物为原型,以客观真是为原则,通过广泛深入搜集人物素材,在参照既定主题有序加工即可,如果是虚构类文章,就虚构出一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可以是你现实中熟悉的人物作为原型,也可以是一个集合了多人特质的复合体,人物熟悉了,在进行据情设计编排即可,简单来说人、事、物等素材的加工处理,是虚与实的结合,是拆分、合并的拼接尝试,这些都需要写作者在一次次创想中来完成,而拟定行文框架,遣词造句则进入到了一个写作的落笔阶段,在这个阶段写作者的思考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文章主题,列出支撑主题成立的核心骨架,通常有平行顺序排布、骨架内容之间平等,没有先后次序,还有就是逻辑上的由浅入深,或者是时间上的由先到到后,不管采用怎么的排布,都要基于一个明确的原则,条例分明层次感强,最后一个遣词造句,测体现在了选词上,首先不同的文体,拥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公文的选词规范、简洁是呈体系化的标准用语,而文学类的语言则更多样化,虽然用词简练是核心要求,但用词的宽泛度要更好一些,可以追求意境上的气势磅礴、娓娓动人,可以糅合进更多的真挚情感,可以加入更多的主观性的爱恨情仇,更加洒脱自如。其实,写作者选词用词的标准是精准,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词意相近的词数不胜数,虽然词意相近,但每一个词却都匹配有专门的应用场景,这就要求子写作者在选词用词上,要用的恰如其分,贴切自然,这不仅可以彰显一个写作者的内功,而已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必要条件。
写作本质中第二个外:这里的外即是写作者文章的归宿,也是文章评价的起源,不然无线循环的定义将无从谈起,说归宿是因为文章写好后,只有让读者看才能实现传递思想的根本目的,才能体现一个写作者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写作者安身立命的需要,也是写作者听取反馈后,再接再厉的需要,当我们认识到写作的本质是一场,外内外的无线循环旅程后,便会知晓写作源于生活,反哺生活的真谛,才会明白一个写作者的天职本分,才能明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