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古文学的范围和历史(唐兰)

2022-11-05 01:30 作者:耑木木  | 我要投稿

甲、古文字和近代文字的关系

称呼来源:

《汉书·郊祀志》:“张敞好古文字。”汉代,通常称谓叫做古文,因为汉代通行文字为隶书和小篆,所以把秦之前的文字叫做古文。那时候的古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竹简上的古文(孔壁);第二类,铜器款识古文。

古文:小篆及其之前的文字

今文:隶书到如今的文字

乙、古文字的四系

按照时代和地域进行划分:

一、殷商系

二、两周系

三、六国系

四、秦系

主要演变趋势:象形字、会意字减少,形声字变多

六国文字讹变甚多,出现了“鸟虫书”

秦系文字承两周系

丙、古文字的材料

古文字的材料:一、古书;二、古器物

殷商系:殷墟甲骨兽骨、也有铭文的铜器

两周系:铜器铭文、考古图著录的石磬

六国系:竹简、铜器、陶器、古玺、货币、银器

秦系:铜器、竹简、刻石、货币、玺印以及汉代的小篆和缪篆


丁、古文字材料的发现和收集

发现:

汉初,武帝时——孔壁古文经、张苍献古文春秋左传

汉世,《史籀》、杨雄《训纂篇》、许慎《说文》、《古文尚书》、《三体石经》

晋代,隶《穆天子传》;南齐,竹简《考工记》

汉后,《孔悝鼎》《尸臣鼎》《仲山甫鼎》

六朝,李阳冰《古文孝经》、卫宏《官书》

唐初,《石鼓文》《三字春秋石经》、秦刻石——泰山、峄山

宋初,徐铉摹写《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诅楚文》(《大沈厥湫文》《巫咸文》《亚驼文》)

收集:

刘敞最先开始,欧阳修《先秦古器记》《集古录》

铜器款识法帖:

吕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王黼《宣和博古图录》、《续考古图录》、王俅《啸堂集古录》、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厚之《钟鼎款识》、汪立名《钟鼎字源》、西清四鉴(《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钱佔《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汲古斋钟鼎款识》、曹载奎《怀米山房吉金图》、刘喜海《清爱堂彝器款识法帖》《长安获古编》、吴荣光《筠清馆金文》、吴式芬《攈古录金文》、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潘祖荫《攀古楼彝器图释》、吴大澄《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陶斋吉金录》、《敬吾心室彝器款识》、陈介祺《簠斋吉金录》

辑录古文字书:

夏竦《古文四声韵》、赵九成《考古图释文》、王楚《钟鼎篆韵》、薛尚功《广钟鼎篆韵》、杨鉤《增广钟鼎篆韵》

货币:

顾烜《泉谱》、洪遵《泉志》、《宣和印谱》、《汉晋印章图谱》、王俅《啸堂集古录》、《集古印谱》、《西清古鉴》(钱录)、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吴式芬《封泥考略》《双虞壶斋印谱》、高庆龄《齐鲁古印捃》、《续齐鲁古印捃》、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谱》

近代材料收集:

第一个王懿荣、第二个刘鹗

刘铁云和罗振玉《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印》、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续编》《殷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磬室所藏玺印》《赫连泉馆古印存》《齐鲁封泥集存》《秦金石刻辞》、明义士《殷虚卜辞林泰辅》《新获甲骨》、王襄《簠室殷契征文》、王国维《戬寿堂殷墟文字》、叶玉森《铁云藏龟拾遗》、容庚《殷契卜辞》、商承祚《殷契佚存》、(待完成、太多了)

戊、古文字学略史

春秋战国:

文字学萌芽大概是春秋时期,尔雅据说在周初,宣王时期《史籀篇》。

解说文字的风气起源于左传,经传里的声训多在春秋之后。

战国《周礼》保氏里有“六书”。李斯作《仓颉篇》。

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汉魏两晋:

汉代通行的字书合并了《爰历》《博学》的《仓颉篇》,后分为两派:

  一派模仿《仓颉篇》,如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杨雄《训纂篇》;

  另一派为解说《仓颉篇》的字义,如张敞传张吉、吉传杜邺,邺传杜林和张竦,杜林作《仓颉故》。

刘向、刘歆《壁中古文经》,张苍《古文左传》,刘歆提倡古文学,其子棻跟随杨雄学习,杜林言小学有藏《古文尚书》,古文字和古文经学关系密切。

王莽好古文,平帝时设置古文(小学)博士,时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古文就是壁中书)。

古文经学对古文字的影响有二:

  一者,古文字和今字的对照,如,《艺文志》古今字卷;

  二者,关于文字构成理论的创立,如,《艺文志》解释六书,郑众注《周礼》,许慎作《说文》。《艺文志》承接刘歆的《七略》,郑众是郑兴之子,许慎是贾护的再传弟子,郑兴和贾护是刘歆的弟子,三说同出一源。

《说文解字》的出现,让攻击古文经学的说法逐渐消失,古今文之争渐渐落下帷幕。

东汉时期,班固续杨雄《训纂篇》作十三章,王育解说《残本史籀篇》,许慎根据《仓颉》《训纂》《史籀》写《说文解字》,分部首统摄文字,影响极大。

许慎以后分两派:

  第一,仓雅派。贾鲂《滂喜篇》与《仓颉篇》《训纂篇》称为“三仓”,张揖《埤仓》《广雅》《古今字诂》,李巡、孙炎注《尔雅》,郭璞《尔雅注》《三仓解诂》。

  第二,说文派。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说文音隐》。

唐代:

唐人重视韵书。

宋元:

宋代说文学复兴,但成就不高。张有《复古篇》、王安石《字说》、王圣美“右文说”。

宋元之际,郑樵《通志六书略》,戴侗《六书故》、周伯琦《六书区讹》。

明清:

清是说文第二次复兴,段玉裁用金文来考订《诗经》、严可均《说文翼》使用金文,王筠金文和说文进行比较。庄述祖用彝器文字来建设一个古籀系统来代替说文系统,吴大澄《字说》建树颇多。

孙诒让,“许慎之後第一人”,《古籀拾遺》《古籀餘篇》,使用偏旁分析法,又作《契文举例》《名原》。

孙氏之后是罗振玉,但罗好用推测,叶玉森妄说文字。王氏释字谨慎,但贡献多在古史方面。

总结:

从春秋到汉朝是古文字学的初始阶段,许慎是这个时期的成功者。

自汉到清初是衰落时期。

清代乾嘉时期到现在是复兴时期,吴大澄、孙诒让,吴大澄较疏,孙诒让较拘泥于经学。

(待补充)










一、古文学的范围和历史(唐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