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国际车展,看车企业绩指南
11月19日,广州国际车展如期而至。
这届车展有三大亮点,一是高品质的中国品牌频频闪耀,二是全面主打智能化,三是新能源车开始崛起。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Z世代消费者扑面而来。和前辈们相比,他们更追求个性、时尚,对汽车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车展上共有全球首发车54台,跨国公司首发车7台;概念车28台,其中国际品牌展车9台;国内外参展车企共展出新能源车241台,其中国外品牌展车88台。展车总数达1020台。
与此同时,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上,中国品牌成长速度非常快。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38.7万辆,同比增长28.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6%。
最值得关注的十款车。
一、长安UNI-V
新车将搭载1.5T高功率发动机,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后期如果市场表现尚可,可能会补充2.0T+8AT的动力组合。
相关上市公司: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发布了三季报,初看起来,营收增长迅速,净利润较2020年有所下滑,表现不佳,但星空君发现,公司的自主品牌,十年来的三季报显示,首次开始盈利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难道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就没盈利过?
合资汽车厂商的财务核算比较有趣,计入营收和成本的,不包括合资品牌,合资品牌作为联营方计入投资收益(上汽集团除外,上汽通过巧妙的并表方式将合资方的营收合并)。
不难发现,在历年的三季报中,2021年之前的营收均小于成本,然后靠着合资品牌带来的巨额投资收益才能实现最终的盈利(偶尔也亏损)。
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以及税金及附加。
公司近年的毛利率在15%左右,营收小于成本意味着毛利被各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等)吞噬了。
一直到2021年三季度,营收才真正能覆盖掉成本。
2021年发生了什么?
继2018年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以来,2021年经历了难得的繁荣。
据公司半年报披露,2021 年上半年, 汽车行业累计产销分别实现 1256.9 万辆和 1289.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4.2%和 25.6%(产销量较 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 3.4%和 4.4%)。
上半年实现销量 120.1 万辆, 同比增长 44.5%,市占率同比提升 1.2 个百分点,重回汽车集团第四,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 66.0 万辆,同比增长 68.3%,重回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第一。
正是国产品牌的强力增长,带动了长安的财报数据更加亮眼。
背后的原因,是一个新的属于Z世代消费者的汽车时代到来了。年轻的消费者对国产、合资品牌没有特殊的偏爱,同等价位下,配置更高、空间更大、外观更炫的国产车,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
2021年,公司迎来了自主品牌首次“盈利”。
二、上汽奥迪Q5 e-tron
作为一款纯电车,Q5 e-tron并非油改电版本,是基于MEB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车,定位于中型纯电动SUV,且是中国市场专属车型。
相关上市公司: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的财报有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并表范围。
随着政策的不断宽松,国外车企可以持股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特斯拉这种完全独资的外资车企。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有外企持股不得超过50%的红线。
根据会计准则,持股是否超过50%,是重要的并表的标准之一。大多数合资车企都是外方与中方各持股50%,由于外方相对强势,具有实际控制权,所以中方不能并表,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能体现在中方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只是作为投资收益进行核算。
在股权架构和会计准则的限制下,上市车企的合资子公司的营收不作为上市公司的营收构成部分,但,上汽集团除外。
上汽是如何实现的呢?
世界500强的唯一排名依据就是销售额,为了能在500强排名中排个好位子,上汽集团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每个合资品牌,再单独成立一个销售公司负责合资车的销售,销售公司由上汽集团控股。
合资公司生产的每一辆车,都先经过销售公司过一手再卖出去,而销售公司又参与并表。虽然还是无法实际控制合资企业,但是通过这种绕道的方式实现了将合资公司的销售额纳入上市公司。和直接并表相比,未将合资公司的资产并入上市公司报表。
如果没有大众和通用的销售额,上汽集团的营收额就会大打折扣,2020年年报显示,二者合计销售额超过3500亿元,约为公司全部营收额的一半。
但是,这种并表方式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销售公司毛利率不高、净资产收益率不高,拉低了整个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指标。而优点只有一个:做大销售额,在500强的排名里更上一层楼。
三、长城机甲龙
长城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沙龙汽车在这次车展上发布首款新车机甲龙。外观浓浓的机甲风格。机甲龙长度约5.2米,轴距超过3米,一款中大型纯电轿跑。
机甲龙采用了大禹115kW.h的电池包,能够实现802公里的续航,并且有前后双电机,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7秒;还有Brembo四活塞的刹车卡钳, 100-0kM/h的制动距离只有33米。
相关上市公司: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最近动作不断,关联交易也非常复杂。
在公司关联交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全称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以办理购车客户融资租赁业务为主。
2020年年报中,公司存在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超过100亿,2021年半年报中依然有77.6亿。可以说,公司账面能周转的动的资金,都在汽车金融。
而汽车金融公司的股权比例也意味深长,公司对汽车金融持股98.81%,怎么看起来都是绝对控股,但表决权却只有50%。
另外持股1.12%的,是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表决权50%。
星空君关心的是,为什么不并表。因为关联交易的意思是,公司和该公司是关联方,而不是母子公司,没有并表。
半年报中,公司解释到:长城滨银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下的关联方,本公司在长城滨银开展存款业务,构成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下的关联交易,不构成《香港上市规则》下的关连交易。
根据上交所的规则,具有实际控制权就应该并表。披露关联交易则意味着,滨海农商行虽然只有1.12%的股份,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有实际控制权并进行了并表,长城汽车虽然持股98.81%却没有并表。
长城金融的董事长,是李凤珍。星空君翻了翻历史资料,李凤珍是原长城汽车的财务总监,为了避免更多瓜葛,她毅然决然辞掉了长城汽车的一切职务,专职做长城金融的董事长。
那么问题就来了,长城金融的实际控制权真的在滨海农商行吗?
假如长城汽车能够拥有长城金融的实际控制权,那么为什么选择不并表呢?并表和不并表的区别是什么?
并表会把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营收等数据进行合并;不并表只需要将净利润按持股比例计入投资收益。
长城公司之所以这么做,有这么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长城汽车不想在合并报表披露金融业务,汽车金融业务发展不稳定,容易影响公司的营收构成;
第二种,因为长城汽车把绝大多数闲置资金都存到了长城金融,那么,很可能长城汽车不想披露资金的最终流向,不用接受过多监管,让资金活跃在表外… …
第三种,因为长城汽车缺乏金融从业资质,需要滨海农商行的相关资质,所以出让了控制权,但是,也不至于花了98.82%的股权换50%的表决权吧?更何况,公司的董事长还是自己人。
四、小鹏G9
G9风格有别于修长的P7,更像一辆越野SUV。车展上没公布价格,也不允许内饰。当前的消息,支持480kW超快充,有空气悬挂,以及配备激光雷达。
预计售价会在30到40万。
相关汽车公司:小鹏汽车。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星空君不太关心盈利情况。即便是特斯拉,为了销量也敢把价格降到膝盖以下狂奔。
那应该关心什么?
一是毛利率,而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只有毛利率为正,公司才有可能盈利,当然,10%左右是很难的,稳定盈利至少15%以上;只有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公司才有可能赚钱。
所以,小鹏的毛利率转正并且逐渐攀升的时候,意味着未来有很大可能盈利。
小鹏的半年报暂未披露现金流量表,从2020年年报的现金流量表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经非常接近正数。
但是,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来看,公司的现金流并不乐观。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是有明确的勾稽关系的。比如,应收款增加的幅度大于营收增加的幅度,大概率是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了,赊销增加了。
小鹏二季报中,和年初相比,应收账款增加了3个亿、预付款项增加了1.5个亿、账面现金减少40多个亿,其他应收款增加4个多亿,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很可能变的更差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假如到年底,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依然为负数,甚至比上年同期数值加大,那么公司的盈利仍将比较遥远。
现金流为什么这么重要?
从公式上来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等于销售出去的货物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费用花的现金,抵减的差额。
你还需要花钱去投入生产线的建设,如果产品赚回来的现金连最基本的成本开支都包不住的话,那只能靠投资人烧钱回血了。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剔除掉赊销赊购的“真正”的盈利能力,只有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足够优异和稳定,公司才有可能在长远的未来盈利。
京东上市后亏损十年,但其中有九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
所以,小鹏什么时候能在毛利率为正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什么时候才有可能让投资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