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的结果,是全国多出了1.3亿亩水浇地
“农业学大寨”的结果,
是全国多出了1.3亿亩水浇地

毛泽东时代的英雄模范大都来自于工农兵。
于是,基层大量的干部通过“以工代干”、“以农代干”而产生。他们的表现如何,我们还是来看看具体的代表人物。
陈永贵,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大叔,因为带着大寨人民战天斗地,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成为了政治局委员、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
于是头上勒着白毛巾、穿着对襟衣、满脸皱纹的永贵大叔就成为国内外举世瞩目的人物。
1973年4月,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访问大寨时,对大寨精神倍加赞扬,和永贵大叔交上了朋友,送给大寨一套农田喷灌设备。
1974年5月,埃切维利亚邀请陈永贵访问墨西哥。永贵大叔不看风景名胜,却蹲在农场的一套滴灌系统前傻了眼,愣是蹲在那儿不走了。两个小时参观时间结束了,他还是不走,直到善解人意的主人总统埃切维利亚答应送他两套,他才高兴的起身。
永贵大叔是农民出身的农业主管,当然明白喷灌、滴灌系统对于中国农田的重要性。随后有关单位支持了一条高压电路,大寨率先开展了喷灌、滴灌试点。

在1977年的《大寨》剧组中担任摄影助理的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王安光说:“我跟随剧组到达大寨时,看到的已经是改造后的层层梯田和先进的喷灌设备。”
大寨试点成功后,各地纷纷到大寨参观学习。1975年,农田喷灌、滴灌系统在全国农村逐步铺开。鉴于当时我国电力供应不足,很多地方是用柴油机带着抽水机。农村社员看到新的水利系统,高兴的喜笑颜开。有的人还犯迷糊,水怎么自己转着喷呢?人们憧憬着一旦电力供应满足后,灌溉庄稼就是按下电门就行了。
“农业学大寨”的结果,是全国多出了1.3亿亩水浇地。

毛主席曾经握着永贵大叔的手说:“永贵好,永贵好,大老粗能办成事。”
陈永贵去世前说:“我这一辈子能够和毛主席连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一场了。人总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
这些具有典范意义的领导干部,把毛泽东时代的干群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