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看山计划第十七题:2018年国考副省级第5题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指点】
这个大作文非常好,好在具有明显的“划时代”意义,不再是单纯地让考生大量概括原材料来“复制”出大作文。而是除材料5之外,前文材料能用的信息非常零碎、非常少。这个特点在之前大作文是少见的,在今后大作文中也不会太多见(但要提防副省级作文会再出现)。但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如果大作文完全脱离材料,完全不给方向,那就变成了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就缺失了确切的可执行阅卷的标准,因此这篇大作文还是非常详尽的给出了材料5的内容,非常详细深入地带领我们探讨了三方面源泉的深层含义。以此为基础和方向,去构思文章。
开头可参考材料信息:
接下来的时代应该是“想象力经济时代”。只要拥有想象力,敢于创新,就有可能迎来想象力经济的时代。
科学可参考材料信息:
敢于批判,不断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艺术可参考材料信息:
服务设计就是数字化与用户体验的交互,就是在产品中融入时间、情感等因素。未来真正的“智造”,一定需要智能化、交互化的工业设计。
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
古文化可参考材料信息:
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多研究吸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如在设计中国的传统建筑或家具时,应该更多地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这并不意味着在一个现代物品上印几个传统图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美。
历经多少世纪而留存下来的古文化,蕴含着需要想象力才能充分挖掘的惊人智慧和秘密,它是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不少思维活跃的前沿科学家都是人类学和古文化的爱好者。他们研究的科学决然不是宗教,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于那些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和宗教,并从中大量汲取了养分
思考:
科学是基础,让思想站在巨人肩膀,才能拓宽想象空间。
科学是方向,在科学的道路上想象,才能让想象推动时代发展。
科学是勇气,科学的核心是敢于批判质疑,给了想象的勇气。
艺术是灵气,想象因艺术而生动、富有美感。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
艺术是人性,让想象更具有生活气息、拥有情感。
古文化是源泉,集合了先祖的想象力,供我们吸收养分
古文化是灵感,蕴含智慧和美。
古文化是特色,塑造中国人特质,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学生范文】
追溯想象力源泉 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黄小qin 指导:中指
众创模式创造商业价值,共享经济提高产业效率,智能制造轻松改变生活……当无形的想象力落地成有形的事物,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甚至推动想象力时代到来。深度挖掘想象力是叩开新时代大门的关键,想象力虽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但如果没有想象的力量、方向和基础,就难以让想象力落地实现,只能化为空中楼阁,让人望而兴叹。因此,唯有追溯想象力的源泉,以科学为力量,艺术为方向,古文化为基础,才能不断激发、丰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
发扬科学的批判精神,赋予想象力力量。科学精神蕴含的敢于批判、不断质疑的特质,能够让人们从旧的认知中发现新的突破,以此来拓宽想象力空间,创造前所未有的科学成果。智能机器人的诞生,逐渐代替了人类劳动力;互联网的创造,引领人们进入全新发展平台……如果没有批判质疑、追寻真理的勇气,就不可能让科技从无到有的产生,社会也不会进步如此之快。唯有不断追寻探索科学精神,才能让想象力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赋予人类创新发展的信心,摆脱思维的枷锁、传统的束缚,让想象力自由地驰骋,创造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探求艺术的人性之美,指引想象力方向。艺术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是人类文明永恒话题。从金石书画各种奇思巧作的视觉之美,到各类智能交互设计让人关注人性发展,艺术美对人的熏陶贯穿古今,形成人们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如果没有对艺术“美”的探求,人们就不会产生对美的向往,无法催生“高颜值”的想象力;如果没有对艺术“善”的探求,人们就难以产生对人性的关怀,不能获得“有温度”的想象力。艺术美给想象力指引了向善向美的明确方向,我们应探求艺术本质,创造出关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事物。
挖掘古文化永恒魅力,散发想象力光芒。古有蛟龙入海美丽传说,今有蛟龙潜水器探索未知海域,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今有“嫦娥工程”探索月球奥秘。古文化充满了古代先贤对广阔宇宙、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思考,经历跨越时空的传递与丰富,成为一代代人们想象力的源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而厚重深沉的中国文化,更是成为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宝库,其蕴含的惊人智慧和秘密,催生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东方式灵感,让我们在当今世界创造一个个发展奇迹。因此,我们应不断提升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体味文化精髓来获得创新发展的思维启迪。
想象力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给时代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给人类命运带来积极推动。在这想象力不断涌动的时代,唯有用科学、艺术、古文化为人类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才能颠覆过去的经验,突破认知的边界,飞跃已有的成就,让梦想照进现实。
汲取不竭源泉 迎接想象力时代
作者:Tina 指导:中指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从AlphaGo战胜世界棋坛冠军,到无人驾驶公交在深圳试行……想象力推动科技飞速发展,让世界日新月异。未来世界更是以想象力为基础,想象力推动未来世界,因此我们要深挖想象力来源,从科技、艺术、古文化当中寻求想象力的精髓,让我们真正迎来想象力的时代。
科学是基石,为想象力奠定基础。敢于批判,不断质疑,既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也是想象力诞生的推动力。正是拥有不断证伪的科学精神,才能让人类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敢于创造新生事物。若没有哥白尼挑战教会权威,提出日心说,就无法革新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若没有达尔文摧毁唯心主义,提出进化论,就没有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推动着科技进步,让人们挣脱以往的经验束缚,不断激发想象力创造更多的奇迹。因此,要注重涵养科学精神,勤于思考,独立判断,汲取多元的知识集群,厚积薄发,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动性,夯实想象力根基。
艺术是翅膀,让想象力自由翱翔。艺术是一门追求美的学科,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有了艺术,想象力才能无止境地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当艺术与历史相碰撞,精美的故宫产品成为网红;当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简单实用的设计提升了生活品质……这些都是艺术与想象力的结合,在创造中展现美,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艺术代表着美的精神力量,艺术之美为人们指引着真善美的方向,我们应当深入探寻艺术的本质,思考人与产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创造中融入情感与关怀,让想象力汲取美的精神力量。
古文化是养分,让想象力茁壮成长。历经几千年而留存下来的古文化,蕴含着惊人的智慧和秘密,为想象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中国人的想象力更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优势可以依托: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为“天宫计划”提供了设计灵感,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为水利工程的理念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人先贤对改造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伟大想象在今天变成了现实。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先人的智慧丰富想象力,用“东方式点睛”激发想象力,突破历史成就,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未来的时代属于想象力,我们要在科学、艺术、古文化中汲取想象力不竭源泉,让想象力点亮每个人生活,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同描绘出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