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先生究竟躬耕是南阳还是襄阳?

2021-07-20 05:26 作者:做个小人物也挺好  | 我要投稿

#写诗鬼才#卧龙先生究竟躬耕是南阳还是襄阳?
这段日子,网上关于孔明躬耕何地的归属,闹的真是欢腾,开始我在想,现代人真有意思,不就一个归属地嘛,管他南阳或襄阳,有哪个必要争论吗?后来转间一想,没那么简单,这关系着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关系着两地百姓的福址。名人效应使得孔明先生即使走了一仟七百八十七年了,也能造福后人,真是有趣。我作为一个河南人,又饱读诗文,自然也得为老乡说上几句话不是。
想弄明白孔明先生的归属地并不是很难,只要翻开唐诗,就能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我就把关于南阳同襄阳的唐诗找了一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但凡和孔明有关的唐诗,都几乎和南阳有关,而和襄阳有关的唐诗,却连半点孔明的影子也找不到了。
《咏史》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咏南阳
汪遵 〔唐代〕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筹笔驿
罗隐 〔唐代〕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留别王司马嵩
李白 〔唐代〕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襄阳歌
李白 〔唐代〕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窦巩 〔唐代〕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襄阳曲四首
李白 〔唐代〕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登襄阳城
杜审言 〔唐代〕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唐代〕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看到了吗?我没说错吧!至于有些网友说,南阳在古时是南阳郡,说不定也包括襄阳,我就乐了,其实不怪他们,在东汉末年,是有个襄阳郡的说法的,这点可以去翻翻书就明白了,南阳同襄阳不存在历属关系,只是同级关系。
我在想,惹出这个争议的最初的人物是谁呢?不得而知了,不过,在清朝咸丰年间,两地争议的也很大,有个襄阳人顾嘉衡做了南阳知府,他说:“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说的看似非常有道理,其实同没说一样,作为南阳知府的襄阳人,从诗文用词的顺序来看,他只是故意让人误以为,先主是指襄阳,后主指是南阳,说的是何必辩,其实他还是有意偏向自己的家乡的。他能当上知府,定是饱读史书,岂会不知卧龙之地就在南阳,但若讲了实情,回到家乡,家乡人定会骂他,若讲了虚意,他在南阳为官,南阳人也定会骂他,只好用反问你语气来打哈哈讲,何必辩襄阳南阳?其实内心跟明镜似的,他只是在打太极罢了。其实这种太极高手,现在还出现了一位,那就是易中天大师。易大师说,那时从南阳到襄阳之间有一条驿道,交通和信息很方便。当时诸葛亮隐居在离襄阳城不远的隆中。这个隆中现在也是和河南与湖北争抢诸葛亮的隐居地,这个诸葛亮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实际情况是,诸葛亮居住的这个地方当时是属于南阳的。所以,可以叫做南阳诸葛庐。但是,地理位置离襄阳非常近,只有20里路。所以襄阳人说隆中是襄阳的也说得通。
显然,易中天是赞同襄阳说的。河南的网友不愿意了。你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电视台凭啥邀请易中天到北京大学演讲,就是想再次挑起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就是想让当今红得发紫的易中天来定论,显然是别有用心。北京大学是你湖北的讲坛吗?你易中天出名了就能乱讲么?其实我们得理解易大师,俗语讲,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嘴,不然就会被人家打脸,前些日子某院士不就是吃了人的喝了人家的不帮人家办事给人家揍骨折住院了吗?易中天大师吃了人家襄阳人的,喝了人家襄阳人的,自然也就会像猴子一样为人家买力的表演啦!文人的嘴,婊子的腿,谁管吃为谁吹,谁管喝同谁怼,易大师做的尽善又尽美,不然人家大耳光子煽他的嘴。我们得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易大帅的言论!不过,我只列举诗文证明,我相信坚持襄阳说的网友们指定不服,因为他们也有文字证明,比如下面这段文字,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号曰隆中。”我初看这句话,也几乎给唬着了,后来查了一下诗文,也就乐了,因为古人诗文从没有记载“邓县”的习惯,古人诗文只有记载“邓城”的文献,很明显这句话是后人杜撰上去的,只可惜杜撰的不太高明,因为邓县同邓城是两个不同的名词概念,稍有点文学知识的人都明白。哈哈,或许杜撰的人故意留下一个小破绽,让我来挑穿他的把戏的吧!古人记载文献,都是惜字如金的,因为古代的纸张很贵的,三言两语的就能讲明白的事情,又怎么啰嗦啰嗦尽写废话呢!他若是这么写,亮家于南阳邓城,号曰隆中,或许我真的就信了。
争来争去,无非名利二字,我作为上蔡的一个农村人,即便为南阳争卧龙之地,对我也没半点好处,我只是觉得身为河南老乡,看不惯易大师的做派,说白了是看不惯戴建业的做法,加之又多读了几本破书,无聊之余,卖弄一下文字罢了。其实襄阳的文化地蕴也是很浓厚的,只不过人们不去用心发现她罢了。在我看来争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名人,还不如用心去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名人的好。再说了,孔明也并非南阳人,而是山东人,人家山东人都不争,我们再争,不脸红吗?唉!长安多少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有点想黄庭坚老人家了。名利二字真是害人不浅呀!害得古人也不安生。
最后用唐代诗人鲍溶的襄阳怀古作结束语吧!
襄阳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邢稳超留书。2021.7.20.04:28.







龙先生究竟躬耕是南阳还是襄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