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结局:司马懿父子用出身压制迫害名将,可谓劣迹斑斑!

2021-07-20 04:3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上一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在汉末到三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形成了一套在今天看来相当奇特的风气。这就是入朝为GUAN甚至是带兵打仗,都要先看出身的现象。是不是出身当时的豪族和本人是不是名士,甚至比一个的人实际能力更重要得多。诸葛亮之所以在蜀国长期执政说一不二。除了本身是托孤重臣外,诸葛亮的高贵出身和超级名士的双重身份,是其最大的金字招牌。诸葛氏是琅琊郡的名门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家族甚至是3面下注。诸葛亮在蜀汉当执政;诸葛瑾在东吴也是一流重臣。其后人诸葛恪也当过东吴的后期执政。而另外一个诸葛堂兄弟诸葛诞在曹魏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到司马氏上台以后,诸葛家都出过宗室王妃。因此表面看起来是诸葛家族多面下注,确保任何一方强大,诸葛家族都会沾光。


而实际上是魏蜀吴的皇帝家族,都要主动拉拢诸葛家一类的人才,为自己的政权增光添彩。因此各个政权实际上和当时的豪门大家族都是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也是一种变相的互抬身价。正因为如此,在蜀汉政权里面,包括老刘家,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直接挑战诸葛亮的背景身份。这是除了诸葛亮个人执政风格严谨清正之外,另外一个导致诸葛亮生前权力非常稳定的,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根本原因。而既然北伐的蜀军由诸葛亮这么一个当时的超级“大咖”率领。而如果曹魏方面与之长期对抗的主帅是一个不入流的人物的话,曹魏方面是丢不起这个人的。因此曹真之后,不论是从带兵经历还是实战能力看,张郃都是在西线对付诸葛亮大军的最佳人选。但是曹魏方面却最终选择了司马懿;明显属于有苦难言。张郃前面说过其是河北名将;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张郃毫无家族背景。基本和张飞关羽都是乘着黄巾之乱起家的普通人而已。张郃凭着军功后来食邑已经高达4300户,也算是一个新兴的大地主了。可惜当时的人根本不管你是多大的暴发户,而一定要看祖宗八代是否出国高官或者名人才算是真正的大户人家。短时间内的暴发户不但不被羡慕反倒有各种被鄙视。当时的人不但对打打杀杀的将军们是这么看,甚至对贵为新一代北方霸主和新皇族的曹家都是这么看的。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从曹丕篡汉到高平陵政变老曹家失势,中间一共也不到30年。而曹魏在曹丕和曹丕之后,历代皇帝都还算勤勉,能力也算可圈可点,并无什么大的失德;期间也没有什么大的农民起义或者突发性大动LUAN。而曹操努力统一北方,可以算是重整河山,对大半个天下的黎民百姓有很大的功劳。按理来说,曹魏起码有150年的国运应该是正常的。谁能想到曹魏连30年的国运都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曹操家族是借宦官上位的伪豪门,最终被时人低看并且抛弃有很大的关系。


而司马懿家族却不同。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就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可见在曹真死后,曹魏方面能找出来的既能带兵又家族显赫的名士,也只能选司马懿了。但是这种对当时风气的妥协,也为曹魏政权的短命自掘了坟墓!曹丕为了成功篡汉。还搞出了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九品中正制”。本质上就是把朝廷和豪门士族的共生关系制度化。是一种利益上的重大交换。虽然曹氏家族开价如此之高,但是并没有真正让北方的豪门大族彻底归心。出身决定一切的思维模式,仍然让曹魏皇族被普遍瞧不起。而后来的司马家族上位成功后,其作S程度可谓空前绝后,短短几年就把天下都折腾没了。但是并不妨碍在司马睿逃到江南后,继续获得王谢等大家族的支持又当了皇帝。可见当时这种风气属于变态一般的强大。


如果看汉末三国一直到两晋的历史人物是否是豪门士族出身。只看其历史介绍的生卒年代就可以区分得很清楚。比如狼山提到过的曹真和司马懿的两大副职,一个是郭淮,一个就是张郃。他们都是曹魏当时的一流大将。职位很高待遇也很高。但是两人却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出生年月,只有死亡的时间。相反,诸葛亮、司马懿等名人的生卒年月都被正史记录得一清二楚。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曹魏。就是蜀汉和东吴的大将和名人们都有这个情况。比如东吴大将甘宁等,也只有死亡时间而没有出生时间。而张昭等名士的生死时间却都很清楚。为何如此?关键就看当事人是否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名门望族的人出生都有正式记录,死亡就更不用说了。是要大范围发讣告的。而郭淮、张郃、甘宁等人,即使出生时无人关注。但是其在三四十岁以后已经是天下皆知的名将。肯定是要做寿的。既然做寿,外人肯定要问做寿的人多少岁了?一反推就知道这些名将的出身年代。按理说当时的史官也会记录下来。


而实际上到最后这些历史名将的生卒年代还都是有尾无头。并非当时的史官不去记录,很大程度上是不屑去记录。也就是你就算是当世名将,但是如果不是出身大族,那么史官才懒得记录你哪一年出生的。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生卒年份的缺失,已经显示出当时的士族和其他人在社会上身份地位的天壤之别。因此司马懿给张郃故意的穿小鞋。让他去追击中伏,并非单纯的G大一级压死人;两者出身的差距。也让张郃被如此打压,一点脾气都没有,明知火坑也必须去跳。这种风气,不单纯是当时的文官对武官。就是文官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司马懿对张郃的故意迫害,与北宋开始的,严重重文抑武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实际上司马氏用故意迫害的方法对待曹魏名将,不单纯是张郃一个孤例。司马懿掌权后,仅仅听人说《玄石图》中有个谶言“牛继马后”,就直接把后将军牛金给鸩杀。而钟会(钟会未婚,只有2个侄子当养子,也都跟着一起倒霉)、邓艾灭蜀有奇功,却都被司马昭灭门。这些将领的结局在司马氏手里还不如张郃呢!

(全文完)


大结局:司马懿父子用出身压制迫害名将,可谓劣迹斑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