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越寒,就越上火?简单两味药,一味补,一味泻
上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就比如说口腔溃疡、脸上冒痘痘、牙龈肿痛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上火。但是这些看似上火的现象,其实里边的学问并不少。
我们就从门诊上的案例来说起。一个小姑娘,最开始是口腔里长了溃疡,大家都知道口腔溃疡有多难受,这个小姑娘就开始喝凉茶、吃冰淇淋来缓解,几乎每天都如此。没过几天,口腔溃疡还没好,那边倒开始冒痘痘了。这还不算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脾胃被搞得不好了。动不动就腹泻,让她伸手摸摸肚子,指尖感觉凉凉的。这种现象其实就是过度的食用寒凉食物损伤到了我们的脾胃。

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土是需要温暖才能够孕育万物的,冰凉、寒冷的土壤是不能够孕育万物的,只会寸草不生。
中医还认为,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喜欢温暖,不喜欢寒凉、寒凉。脾胃太寒,运化功能就会越来越不好,就等于说是道路上遇到了交通阻塞,导致道路瘫痪了,原本要用下行的火气去温暖手脚的,现在下不去了,形成了郁火。

这个时候用寒药,上火的次数只会越来越频繁,脾胃就更遭殃了;用热药的话,原本已经生成的火又该怎么办呢?
既然补药不行,泻药也不行,那索性就补泻一起来好了,寒热并用。今天分享的小方子正好与此相得益彰,栀子是苦寒的,干姜又是辛热的。

我们先来说栀子,它可清三焦之火。别管是哪里的火,只要见到栀子,都会被吓跑。它是一味药食两用的药材,除了清热,还能除烦,还可利尿、凉血、解毒。
再说干姜,也属于是药食两用的药材,不过与生姜还是不太一样,生姜可以掐出来汁,但是干姜是用生姜原生的根茎晒制而成的,干巴巴的,又皱又瘪的。

他可以一直往里走,从体表到脏腑,再走到脾胃。比较擅长温里祛寒,可把所有的阴寒邪气给赶走。由此以来,脾胃的寒凉、下行不了的火气,两味药材搭配轻松的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辩证,在辩证后才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