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利用讲义和习题的关联性锻炼举一反三!

最近总有同学做作业的时候问跟讲义例题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我一直拽着你们模仿讲义的例题做。不会做了让你们翻翻讲义的例题,看看自己的笔记,甚至讲义所有题目重新独立做,然后模仿例题来解决习题。
这是效率非常高的学习方法,但有同学总不想重做,觉得浪费时间,耽误进度。这就很悲剧了,因为这样的同学往往我讲过的讲义原题都做不顺,甚至不会做,那做会了这个习题也只是看别人的答案而已,根本不是自己做的,印象不深刻,很容易忘。如果总这么操作,就是典型的狗熊掰棒子!
聪明的同学会抓住讲义例题和习题的相似性,在别人用1000个题才能训练出来举一反三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好这个相似性,300个题就能锻炼出举一反三能力。不聪明的同学,就只会盯着进度,一个一个硬啃,啃得没力气了,就想让别人给他看一下怎么写的,也就是想看答案。他宁可一个不会的题看半天,也不愿意回到讲义母题踏下心好好做做。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想要反三,先得有这个一!
不聪明的同学从来不都不会利用讲义例题和习题的这种一和三的关联性。这也能体现这个不聪明的同学利用资源的能力差,将来无论读研、工作,都会比别人进步慢。最会学习、进步最快的人,无疑都是最会充分利用身边资源的人。
所有同学,以上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