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杨家将演义》读后感-设定框架好,人物塑造烂,后期脱离历史过甚

2022-08-17 02:32 作者:呆呆兽面包  | 我要投稿

杨家将哪怕现在也是一个大IP,评书影视改编无数。而源头之一杨家将演义这本小说前段也好好读了一下,来说说感想。



书总体不算很长,阅读的流畅感还是可以的。架构上也有一定的优点,但是缺陷也很突出。


差不多分为呼延赞和杨业先后降宋-杨业阵亡-对抗辽国入侵-破天门阵-破辽-破西夏这几段。


总体而言,前半段到杨业死,是相对最符合历史的一部分。正反两方也是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后期随着偏离历史,质量就明显下滑。让吕洞宾帮辽国摆天门阵是个很好的点子,实际却只是公式化的斗阵和比谍战,而且草草收尾。


最后部分则更是抗辽神剧,情节YY,文学性基本也不值一看。基本就是比谍战,谁的卧底更给力。辽国的卧底王钦算是尽职尽责,从开头捣乱到最后。顶不住大宋这里一个个的上。如果说辽国至少是大部分时间的对立面,西夏的剧情纯粹就是让十二寡妇和下一代更多发挥。所有的改编,也都没有采纳后面灭辽灭西夏。


战斗描写好在没有绝对无敌的角色。总体前期还行,后期基本依靠神兵工具人,或者两边的卧底发力。后期虽然宋方也有损失,但基本都是遇到挫折后反杀的套路。加上违背历史看着很无趣。


不过在演义小说里,杨家将的基本架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前期和天门阵两段。战斗也不过分凭借个人能力。最大问题在于大部分人物刻画都比较平面和肤浅。特别是杨家的角色基本都是面目模糊,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这些人物并不是没有拓展空间。


杨业作为北汉将军,被宋军离间而降宋。期间作为降将应该有不少在人物刻画上做文章的,特别是被潘仁美背叛时。但是只是写成了一个忠臣,不得不说比较可惜。


杨四郎被俘后即便是出于卧底目的,对于赏识他,把公主嫁给他的萧后应该是很复杂的情绪。然而全程他都心安理得的做卧底,一再坏辽国的事。唯一展示情绪的是萧后自尽后,他要求厚葬。


杨家将的改编多,也和这些角色基本设定在,经过拓展后可以很出彩有关。


焦赞和孟良这二位比杨家将大部分角色都给印象深刻,也承担起了“干脏活”的任务。比如杀奸臣是全家老小,还砍下小使女的脑袋。


卻說焦贊抹過東牆,見不甚高,遂攀援而登,踴身跳於後花園內,密進廚下。家人俱各在堂上伏侍謝金吾,只有小使女在灶前燒火。焦贊於皮靴中取出利刀,先將使女殺了。提著死人頭,走向堂上。只見謝金吾當席而飲,樂工歌童列於庭側,逕將人頭對面擲去。謝金吾吃著一驚,滿面是血,即喊:「有賊!眾人何在?」焦贊踏進前罵曰:「弄權奸佞!今日認得焦贊麼?」言罷,一刀從項下而過,謝金吾頭已落地。眾人看見,四散逃走。焦贊殺得手活,搶入房中,不分老幼,盡皆屠戮。可憐謝金吾一家,並遭焦贊所害。


敌人也就算了,为了赚穆桂英下山,也杀了她老小。

孟良不敢應。退出在外,思忖一計道:「若不用著毒心,彼如何輒肯下山?」至黃昏左側,盂良密往寨後,放起一把無情火。正值九月夭氣,夜風驟起,霎時間煙燄沖天,滿谷通紅,穆柯寨四下延燒。眾噗羅大驚,齊來救火。孟良提刀入桂英寨內,將其家小殺去一半。


这俩最后也在找杨业遗骸时候相互误杀,多少说明作者自己也知道这些行为未必好,黑锅背完便当。


爱情方面不用说,和大部分演义小说一样,写的非常粗糙和敷衍,倒贴至极。比如最著名的穆桂英和杨宗保,不仅是一见钟情,而且被杀了家小还能瞬间劝回来。



卻說穆桂英捉宗保入帳中,令嘍囉縛之,宗保厲聲曰:「不必用苦刑,要殺便殺。」桂英見其青年秀麗,言詞慷慨,自思:「若得與我成為夫婦,不在為人生一世。」

部將進說曰:「此必孟良見寨主不肯下山,故行此計。今山寨凋零,家小拋棄,不如相助宋君,一者佳配完全,二者建功於朝廷,亦良會也,何必自傷和氣耶?」桂英沉吟半晌,乃曰:「汝言極是。」即命將寨中所積糧草,用車裝載齊備,扯起穆柯寨金字旗號,率眾逕赴宋營中來。


大部分女角色不仅恋爱剧情生硬,塑造上也没有比大老爷们好到哪去。包括佘太君对于丈夫儿子的死描写也很肤浅。这些都是靠后期的进一步改编才出彩的。单说这本演义小说本身做得不太行。



潘仁美是杨家将系列最著名的大奸臣,其实书里大部分时候他还是作为宋朝将帅正常办事,只是因为杨业的私怨坑人。倒也不算过分丑化了,毕竟潘美本人的确也对杨业的死负有一定责任。而且这本书里他也不算主要反派,杨业死后很快就被告发免职了。宋朝君臣除了八王这个铁打的良心,也是墙头草随风倒。


而作为主要对立面的辽国大部分角色,除了立场不同外,没有显出什么邪恶来,当然也有用和六郎长得像的边民杀了冒充。


萧后(书中设定为辽国皇帝)除了立场外,是个很正面的形象。善纳人言,赏罚分明,礼贤下士,也没有什么暴虐和歧视,是人才都愿意用。唯一缺点也就是太轻信他人了。比如杨四郎要骗她的头发救六郎,她立马就给。


駙馬曰:「得娘娘龍髮,亦可代之。」公主曰:「此則不難。」即遣人前詣軍中見蕭后,道知取龍髮療駙馬之事。蕭后曰:「既駙馬得疾,此如可愈,我安惜哉?」遂剪下其髮,付與來人而回。


但是这反而显出萧后爱惜人才,不摆架子。而且YY的自尽结局,也显得她是个豪杰。比起宋君好多了。全书看下来,对她的钦佩程度是高于杨家将的。


后期吕洞宾本身这个“逆天”的点子很带感,这段写的也挺彰显个性。


大中祥符四年,蓬菜山鐘、呂二仙,適在三島洞中煉丹、圍棋。鐘離問曰:「汝曾憶岳陽樓賞白牡丹之事乎?」洞賓答曰:「色慾之心,人皆有之。若敝弟子尚且脫胎換骨,亦被迷戀,況凡夫俗子耶。」鐘離曰:「此理本然。」又問:「黃鶴樓酒舍,汝何留戀半載?此豈仙家之所宜乎?』』洞賓曰:「弟子存神煉氣,此味不能斷之。」鐘離笑曰:「眾道友論汝『酒色神仙,猶有餘染,果不虛也。」洞賓自覺愧郝,尊敬師長,弗敢與辯。忽然南北起一道殺氣,衝入雲漢,但見:紅光萬丈隨火人,千條殺氣進煙來。洞賓看罷,喚仙童撥開雲霧視之。回報道:「卻是南朝龍祖與北番龍母相鬥,殺氣進入於此。」鐘離曰:「吾以氣數推之,尚有二年殺逆未除,只是可憐黎民受其茶毒。」洞賓曰:「既師父以氣數知之,還是龍母戰勝,龍祖戰勝?」鐘離曰:「龍母逆妖之類,走下北番,霸起一國。龍祖應天運而生,以作萬民之主,今遭其擾鬧,不久當為龍祖滅也。」洞賓曰:「二龍爭攘,百姓何辜?我仙家以救人為心,師父何不降凡,收龍母以歸升,免得為民之患,豈不美哉?」鐘離曰:「世界紛紛,自有人定。我等只存修養,莫將閒事惱心。」言罷逕人洞中。

  洞賓見鐘離已去,自思:「眾仙笑我酒色為重,師父指道龍祖為能。我今要親降凡間,扶佐龍母,滅卻南朝,又恐師父分上有礙。近見番界碧蘿山有萬年椿木,今成精怪,不如今他脫身降世,以助龍母。」



这个设想很棒。算是给逐步下降的中段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本可以大书特书写成特洛伊那样没有明确正邪,神灵在幕后指挥相助,凡人英雄搏杀的故事。然而具体描写上只有冗长的布阵加上一些外挂,重点也在双方卧底的情报对抗上。最后吕洞宾也是一出手就被汉钟离一说就回去了。之后就彻底让书烂尾,即便不考虑历史,也是无趣的一边倒。


总体而言,杨家将演义在古代演义小说里还算能看的一本。因为其和现代价值观冲突的地方还不是很多。整体架构也很有可取之处,缺陷还是后期过分YY质量下降和人物塑造平面。而这些都可以靠二创解决,这也是为何这个IP如此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杨家将演义》读后感-设定框架好,人物塑造烂,后期脱离历史过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