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梁咏琪的陶艺哲学

2023-08-13 23:18 作者:在时间的答案里  | 我要投稿


最近,你可以在港铁墙壁上看到梁咏琪的抗衰老产品广告,或者看到她覆盖整个建筑物侧墙的美容仪器巨幅广告。多年来,Gigi一直是许多美容产品的代言人,她的完美皮肤自然与化妆品相得益彰。

在娱乐圈,Gigi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歌手,拥有30多张国语、粤语唱片,也是一位广受好评的女演员。她的电影生涯始于1995年的《烈火战车》,一直延伸到去年上映的最新作品《阖家辣》。在此期间,她曾为杜琪峰、郑保瑞、彭浩翔等导演拍摄过50多部电影和多部电视剧。她的作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

这可能是粉丝最了解Gigi的原因。但鲜为人知的是,Gigi在陶艺以及糕饼烹饪方面的天赋。在乐天陶社举办的「花、非花。器、非器」陶艺展中,Gigi与陶艺家李美娟、黄可欣合作,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才华。

这次展览就在Gigi首次接触黏土并对这种媒介产生浓厚兴趣的同一工作室里举办。Gigi制作的精致瓷花排列在四个白色架子上。

最高的架子上悬挂着一朵飘逸的飞花和一朵流云,都是无釉瓷的。

紧接着的第二层架子上,布满了一排盛开的白色瓷花,花的造型既来自大自然,又来自Gigi的想象。

第三层架子上,精致的瓷花呈现出枯萎的状态,这部分包括一株枯萎昙花的精确复制品,它修长、丰满地闭合着,看起来就像一株迷人的科幻植物。

Gigi在最底层的架子上撒了一把白瓷沙,这些白瓷沙是她在窑中烧制后在研钵中精细磨碎的,排列成扁平的菱形,并用手指从中间划过。

“做陶瓷就像冥想,”Gigi说,“每次触摸黏土,你都会更多地了解自己。我觉得我正在将某种能量传递到用手指按压的每片花瓣上”。

Gigi2007年开始学习陶艺,并被陶艺作为艺术媒介的特殊性和黏土对制作者塑造力的磨砺所吸引。“尤其是白瓷,它非常柔软细腻,很难控制,你必须保持谦卑,”她说。“你必须遵循它特殊的质地,你不能强迫它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做事,因为这不会起作用。这真的就像一种关系:你必须像水一样,知道如何变得柔软并使用这种材料。它让你学会如何保持谦卑。”

经过多年的陶轮和手工制作(陶艺家用手和工具进行工作,但不使用陶轮这样的电力设备)之后,Gigi跟随香港陶瓷艺术家、树艺师王俊贤(Leo Wong)上课。Leo Wong一直致力于创作各种尺寸的陶瓷牡丹等花卉,他给它们上色,从逼真的粉彩到引人注目的粉色、红色和黄色。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制作陶瓷牡丹的技巧,牡丹非常美丽、精致、饱满,非常有吸引力。后来我想做更多的变化,比如创作出一个有机的花园。”Gigi说。

这是一个需要在创作手法上发挥创造力的过程。“我必须颠倒创作的过程,这样颠倒工序的创作,可以使作品达到想要的形状。”她解释道。在这次展览中,枯萎的花瓣是通过将瓷花瓣扔到地板上来制作的,Gigi会看它们落地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褶皱。

陶瓷,尤其是瓷,具有不可预测性。你很难预见窑里会发生什么。烧制过程总是有点神秘,某些时候成品可能会比预期更好,也可能完全偏离轨道——出现扭曲的形状或不可预测的颜色。这是陶瓷教导操作者学会放手、相信过程、不要太执着于结果的另一种方式——这与佛学的教义没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修行,我学会欣赏花朵由绽放到枯萎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生命是短暂的——美丽,但短暂。”Gigi说。

她为展览写下这样几句导赏文:

看过盛放的当下 便知美好我赞叹但不留恋

“是的,我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她说。



{同场展品对比}

这次展览中,Gigi的空灵白花与黄可欣稍作解构的月形罐、李美娟对另类黏土的探索相结合。

月形罐是韩国陶瓷中最经典的形式之一:白瓷圆形器皿,始于朝鲜王朝(1392-1910年),最常见的是两个半球形在其圆周的最大点处相连,这样两个深碗就可以变成一个球形的、像满月一样的器皿。

黄可欣通过敲击开口、剥去器皿口上的黏土,或添加额外的元素,如器皿侧面的扁平线圈等额外元素,重新审视了这种古典形式,将它们变成更接近太空探索船的月球罐,而不是浪漫的朝鲜艺术家想象中的乳白色月球。

李美娟则继续探索是什么造就了香港。继之前使用来自香港建筑工地的野生黏土进行创作之后,李美娟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是用农历新年种植水仙球茎的土壤制成的。

她将它们塑造成类似莲花荚的形状,并涂上黄色和白色的釉料,用她的话说,将土壤转化为“花/非花和器/非器的形式”。

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之间的反差是惊人的,但她们似乎也进行了一场和谐对话:同一种艺术形式,关于时间的流逝,关于我们用手在黏土上留下的记忆。

展览将在乐天陶社举办至8月18日。

*原文为英文,本文为作者编译

图文 | Zolima CityMag

文字 | Ilaria Maria Sala

图片 | Onn Sek 


梁咏琪的陶艺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