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29.1 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i]
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它要求直接按照每个工作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产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和民族,一律实行同工同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由于: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那样高度的水平,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进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只有劳动,成了决定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福利的唯一依据。此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熟练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本质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可以刺激劳动者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逐步消灭。按劳分配可以使每个工作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劳动成果,从而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同对待其他客观经济规律一样,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运用着按劳分配规律。在贯彻按劳分配规律中,必须同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和机关中的工资,以及合作社、集体农庄中按劳动日付给的报酬,都是按劳分配的形式。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