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28.7 供求关系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7、供求关系[i]
是指居民对若干商品或某一商品有货币购买能力和这种需要[ii]与这些商品供应之间的关系。供应和需求经常互相影响。为使商品销售能够正常进行,必须使流通中的商品总量与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适应,以及使商品的花色品种与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供求关系是自发形成的,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各经济部门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发生影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生产的增长,是资本主义的特征,以致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社会,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商品供应之间的关系是按照计划规定的。在这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是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研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计划地供应商品以适合居民的需要,不断降低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521页。
[ii] 或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