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朝皇帝开个会,刘邦会给这位一巴掌,这皇帝还创了个吉尼斯纪录

如果汉朝皇帝们开一个大会,刘邦并不会给瑟瑟发抖的汉献帝任何责备,也不会给在一旁旁听的刘备什么教训。这位来路不明的皇叔,连刘胜都不知道是不是与自己有关系。而刘邦此时走了过来,上去就是给汉桓帝刘志一巴掌。

大会的屏幕开始回放刘志的一些故事。这位刘志,就是《出师表》中著名的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个桓就是汉桓帝刘志。
汉本初元年(146),大将军梁冀将指责他嚣张跋扈的汉质帝杀害,另立了年仅十五岁的刘志为帝,以便于他的控制。汉桓帝继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梁冀都把持着朝政,为了实现亲政,桓帝选择了培养自己的党羽。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几乎是古代权力斗争的主旋律,于是桓帝便选择了支持宦官来抗衡作为外戚的梁冀。

延熹二年(159),汉桓帝成功凭借宦官的势力诛灭了梁冀,但日益强大的宦官成为了新的隐患。鉴于这一情况,朝中的许多大臣、朝外的豪族和太学生纷纷表示反对,但汉桓帝鉴于宦官为自己夺回权力,便大力打压反对宦官者。
梁冀专权的时候,除了李固等少数几人对梁冀进行了失败的抵抗之外,绝大多数朝臣,都充当了梁冀的走狗。以至于在清除梁冀的余党后朝廷竟然为之一空。因此桓帝认为,士大夫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们要么当叛徒,要么当烈士,总之他们干不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这样一来危及到外戚和士大夫们的权益。而以权谋私、卖官鬻爵等各种弊政使桓帝时期的朝政糟糕至极。为了维护东汉王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太学生及郡国士人就联合起来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上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抨击。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结太学生、都国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桓帝的怒气才稍稍缓解,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对其实施终生禁锢。并且将党人的名字6记录在案。这就是著名的“党锢”。

东汉桓、灵二帝之前,宦官、外戚虽然专权,但有名臣陈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强等心向朝廷,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即《后汉书》中所说的“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但两次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加为所欲为,残害百姓,因而激起民变,酿成黄巾之乱。士大夫、豪强离心,于是黄巾之乱以后群雄并起,东汉最终走向了灭亡。

此外,汉桓帝还热衷于享乐,他不但召入五六千女子在宫中,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没事还开泳装patty,夜夜笙歌。大型海天盛筵,将国库消耗殆尽。过度纵欲的汉桓帝没有任何子嗣。
后来,汉桓帝因为没有钱财可供挥霍,更是直接公开对朝中的重要官职进行售卖。如曹操的父亲曹嵩,便是靠花费巨额资产买到了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尉一职。因为官职可以售卖,许多人花钱买官,又依靠职权大肆搜刮民财收回成本,于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度腐败,这就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华夏第一帝国的汉朝就这样毁在他手里,再次强盛就要等到五百年后的隋唐。
王夫之如是评价: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