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说 97】《月亮与六便士》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你一生真正的抉择只有一次,你应该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
——《月亮与六便士》
初识毛姆始于他的一篇文章,而后又多次听闻他的名号。但要说毛姆最为人所知的作品,非《月亮与六便士》必属。
追逐理想并非是为自己赢得一场噩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到了月亮……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绘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是英国某证券交易所里的一位证券经纪人,事业稳定,家庭美满,人到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深处的呼唤,仿佛“被魔鬼附了体”,不惜舍弃一切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在异国他乡,他肉体上不仅承受着贫穷和饥饿的煎熬,精神上同样备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斯特里克兰最后选择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终于在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中获得灵感,并最终找到了灵魂的安宁。他在岛上同一个名叫艾塔的土著女子共同生活,并育有两子。在远离世俗烟火的日子里,他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杰作。在他染上不治之症的最后的生命旅程中,他在自己住房的四壁绘制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却又在与世长辞之前,执意命令艾塔在他死后把这幅巨作付之一炬。
我仍清楚的记得当作者代主人公的妻子去巴黎询问为什么要抛弃整个家庭,斯克里克兰回答到:“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就被淹死。” 这段话其实是斯特里克兰最真实的心声,也是他在面对中年危机的一次自我拯救。在现实生活与艺术,他选择听从了内心的召唤,让自己的人生重新焕发生机,让自己的人生再次启程,踏上一条未知的路。当主人公的妻子听说自己的丈夫不是为了女人而是为了理想抛弃自己的那种惊讶甚至可以说是震惊,因为妻子并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有什么绘画方面的天赋,自己也常嘲讽丈夫,我还记得作者对主人公的妻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意思是:你可以宽恕他因为一个女人离开你,但你不能宽恕他因为一个理想离开你。是吧?因为对你来说,前者是敌人,而后者却无可奈何。”这句话触碰到她的伤心处,但她仍无可奈何。两段话结合看,斯特里克兰太太并不懂得他的人生追求,她要只是他提供的安稳、体面、富余的物质生活。说到底,斯特里克兰的婚姻里不再有爱了,而他不愿意再忍受了。
在书中作者毛姆对成功下了自己的定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这部作品中,毛姆以月亮象征高高在上的理想、精神,以六便士暗指被金钱腐蚀的现实、物质,通过讲述一个看似离经叛道、颇具反传统意味的画家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但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