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艺术
虽然早有预料,不过看完这片子后还是颇多感慨。于此写下我的第一篇B站长评,聊一聊我理解的艺术。
前排阅读警告:本文作者是一个粗野而直白的人,讨厌说谎,最讨厌无意义的吹捧和遮掩。因此接下来的文字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建议谨慎阅读。
什么是(我理解的)艺术?
如果说科学是“服务于人的身体”的技术,那么艺术就是“服务于人的心灵”的技术。重点不是心灵,也不是技术,而是“服务于人”。
我觉得以下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人看的书、没有人看的画、没有人听的音乐……没有任何意义。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讲,不受观测的物体甚至不能说是“存在”。不过我们今天不扯那么远,就讲一些五岁小孩都懂的道理。
《红楼梦》是不是世界名著?其存在有没有价值和意义?那么假如曹雪芹在写完之后直接把原稿埋进土里,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看过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有这本书,那么《红楼梦》还有价值和意义吗?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不是世界名曲?其存在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假如上帝在贝多芬创作完欢乐颂后灭绝了人类,把欢乐颂循环播放给草履虫听,那么《欢乐颂》还有价值和意义吗?
假如半人马星座伽马星系有一种外星人,其种群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喜欢欣赏自己产生的排泄物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极大的震撼和满足感。对于这种外星人来说,排泄物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也是这样吗?
事实就是这世界上并没有“永恒的美”或者“纯粹的艺术”这样无厘头的东西。所有美与艺术都建立在有人欣赏的基础上,并在被欣赏时与观众的精神产生反应——不管是悲伤也好、欣喜也好、愤怒也好,总之要让他们震撼、对他们产生影响,让这些可怜人能在短短几十年里过的不那么乏味,让他们见证未曾见过或者不曾留意的精彩、忘掉生活里的一切恐惧与无聊。
这就是我理解的艺术——并不伟大、并不永恒,但很温柔。只不过很多“艺术家”已经忘记了这一点,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拿起画笔和雕刻刀。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只要忽略掉艺术为人服务的初衷,就可以把厨房污渍吹捧成世界名画,把工地噪音吹捧成世界名曲,把小学生作文吹捧成锦绣文章,把“丑陋”吹捧成“丑陋的美”。虽然绝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们疯了,不过无所谓,少部分疯子和投机客会把这些“名作”的价格炒得高高的,或者……至少创作出这些垃圾的人心里能得到不少安慰。
纪录片里,当主持人说“很多人会说,这些东西不是好材料,它们只是垃圾”时,接受访问的“艺术家”的回答竟是“很多人都是傻瓜”。噗,不好意思,我是真的笑了。据我的经验,一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通常自己才是傻瓜。稍微有些理智与羞耻心的人怎么可能会说出这种话?
观众不欣赏到底是观众愚昧还是艺术家有问题?人民群众不喜欢你喜欢,你算老几?
最后说一句,“不被大众接受”绝对不是现代艺术身上固有的标签——古代艺术里也有差不多的玩意,毕竟哪个时代里都会有自命非凡的傻瓜(虽然过去的人可能脸皮会更薄一些)。现代科技可以把傻瓜的作品保留得更长久,把傻瓜的影响扩散得更广阔,让傻瓜们可以更方便的互相吹捧。等几百年几千几万年后,只要欣赏作品的人类还没灭绝,那么《红楼梦》、《欢乐颂》就不会灭绝,从女人身上撕布或者地上摆的那几块镁合金板就不一定了。
最后声明一点,以上内容并不针对纪录片中出现的所有艺术家,其中几位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大众也可以接受。另外一些嘛……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