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人言携NeuReport 2022-2023届委员会成员来和大家见面啦~
“NeuReport”是“脑人言”旗下一个专门为产、学、研一线的脑科学专家学者提供网络学术报告服务的栏目。本栏目旨在以网络学术会议、科普讲座以及圆桌论坛等的方式加强各界脑科学工作者的分享交流,推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传播,并引导有志于探索脑科学奥秘的学习者成长。
自NeuReport于2020年发起至今,我们已累计举办29期报告(报告回放请观看投稿视频),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多个单位的神经科学相关研究工作者进行工作分享。我们的报告平台涉及ZOOM、B站、腾讯会议、Youtube,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大量听众参与交流讨论。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于2021年设立的NeuReport委员会成员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该委员会由多位国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组成,旨在邀请或推荐主讲人,主持会议,协助报告举办等,和“脑人言”工作团队一起打造更好的NeuReport系列网络会议。我们希望通过提升网络报告的品质、丰富其形式,使之成为“脑人言”与青年学者(PI或资深博士后)沟通的桥梁。
我们的委员会任期为一年,每年的年中会换届。青年学者可以通过自荐或者被举荐的形式加入我们。今年的委员会刚完成换届,共有15位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我们。他们之中,有人是资深博后,有人已经成立自己的实验室。有人来自国内的中科院、北京脑中心、复旦大学,也有人来自欧美的多伦多大学、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匹兹堡大学、鲁汶大学、南加州大学与贝勒医学院。他们的研究方向,从离子通道与脑肿瘤、听觉感知和耳聋、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自闭症、情感障碍和认知缺陷的机制探究,到学习与记忆、动物本能及社会行为、灵活决策行为、猕猴高级认知的进一步探索。还有神经界面、感觉系统与情绪调节系统交互、大脑信息处理的普适性原理等方面也有人涉猎。
接下来,正式带大家认识一下我们NeuReport 2022-2023届委员会成员们吧,欢迎大家联系他们来主讲我们NeuReport的报告,与我们一起在脑科学探索的路上相伴同行。
我们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1)分子与细胞神经生物学
2)神经环路与行为
3)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
4)认知心理学
5)临床神经科学
6)神经工程/脑机接口
✦
✦
报告形式:
单项科研成果报告:
邀请顶刊的一作、通讯作者做报告。
研究方向报告:
邀请领域内开拓者做综述性报告。
小型研讨会:
邀请数位小领域内的学者召开小型研讨会。需紧密围绕某一特定话题。
圆桌讨论会:
邀请数位不同领域内的嘉宾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探讨,并与听众交流。
✦
✦
Meet our committee (按拼音排序)

陈欣
中科院神经所神经生物学博士,多伦多大学病童医院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在脑肿瘤机械特性中的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已在 Neuron、J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邓娟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PI。通过环路示踪,光遗传、药理遗传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解析慢性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发生发展机制。

李雪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青年研究员、PI。研究方向:脊柱与外周神经界面,多模态脑机接口,微纳传感器。将超柔性神经界面概念推广到脊柱与外周神经领域,为临床疾病的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与大范围神经成像相结合,为神经生物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李思海
维克森林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博士后。通过认知行为学、多通道胞外电生理记录、行为药理学和数学模型研究猕猴的工作记忆和失匹配负波的神经环路机制。

梁小平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博士阶段通过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手段以酵母为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领域组蛋白变体H2A.Z的识别和染色质的组装;其后加入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研究听觉感知和耳聋的机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Neuron。

刘鼎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从事动物本能及社会行为的下丘脑神经环路研究。

唐华
神经生物学博士,NIH博士后。通过多通道胞外电生理、光纤记录技术和数学模型研究猕猴(强化)学习和(工作)记忆的皮层-皮层下结构的神经环路机制。

涂毅恒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PI。通过结合认知心理学范式、人工智能算法、多模态脑成像和临床干预方法,探索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与调控。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使用认知行为学、脑电生理结合双光子成像、分子基因工程改造和计算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对情感障碍和认知缺陷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薛澄
哥廷根大学博士,匹兹堡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使用猕猴行为电生理,人类心理物理,计算神经等手段研究灵活决策行为的神经机制。代表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Neuron,PNAS,Cerebral Cortex,JoN等主流学术期刊。即将赴芝加哥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担任专职科研员。

姚滔
神经生物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FWO博士后。主要通过多通道胞外电生理记录研究猕猴高级认知(如注意,规则,抉择等)活动的神经机制。同时也用监测眼动等方法进行人的心理物理实验。

张光伟
南加州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为感觉系统与情绪调节系统的交互作用。
既往工作见:
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Guangwei-Zhang-3

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从事理论及计算神经科学的研究。他通过与系统神经科学家紧密合作来建立严谨的理论以及符合生物细节的数学模型来阐述大脑信息处理的普适性原理,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大脑的计算原理,并且为开发新一代类脑智能算法提供启示。

周健
贝勒医学院Duncan NRI Zoghbi Scholar博士后。通过研究表观遗传与转录复合体对神经元活动依赖通路的调控,探索自闭症等神经发育疾病的机理并开发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

周景峰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PI。以行为学和多通道在体电生理为主要工具,结合光遗传学、计算神经科学等方法,研究动物行为与认知的神经环路机制。
联系我们
如果有兴趣参加我们的活动,欢迎大家直接联系我们的委员会成员,或者项目组工作人员。
Program officer
小胡,中科院 脑智中心(CEBSIT)神经生物学博士在读,
neureport_2@ibraintalk.com
林阳,清华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在读,liny17@mails.tsinghua.edu.cn
✦
✦
欢迎通过邮件订阅 “NeuReport” 。我们会将报告和活动信息通过邮件发送,使您轻松获取我们组织的每一场前沿报告资讯。
订阅方式:发送邮件(任意内容)到neureport123+subscribe@googlegroups.com,如无法打开确认邮件的链接,可以直接回复邮件确认订阅。
(ps:订阅后如未收到后续报告信息,请查看通知邮件是否被错误归于垃圾邮件)
脑人言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NeuReport
关于我们

脑人言
一群科研人员组成的科普团队,坚持做有趣而严谨的「原创科普」。我们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脑、保护脑,探讨如何模拟脑。

“脑人言”是公益脑科学原创科普团队,由海内外一线研究人员组成,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官方网站:www.ibraintalks.com。关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转载请联系:lyx15951083876;合作请联系:iam7182;更多联系方式请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