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廊桥》导演柳迪:碰上好传动画这帮“冤大头” | 雷报

作者:孔媛
编辑:努尔哈哈赤
唐末乱世,尸骸遍野,被饥饿逼疯的人们同胞凶残、以人肉为食。形容枯槁的老者闭目暂歇,他背脊佝偻、霜发凌乱,无人知晓他也曾是仗剑天涯的游侠,直到一个小女孩突然闯进他的生活。
由好传动画、微尘定格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作品《风雨廊桥》上线以来好评如潮,目前该作品在B站、豆瓣分获9.8和8.8评分,在A站、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30.7万和41.6万。
作为好传动画旗下专注做定格动画的团队,微尘定格动画工作室将定格动画这一小众动画品类带回了观众视野。近日,雷报【微信:leinewspaper +关注】对《风雨廊桥》导演柳迪进行了专访。
精耕细作,孕育多年
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的柳迪导演原本主要学习三维动画,在他看来,三维动画是“一个人做片子,一个人就能出东西”的动画品类。
但是自2012年至今,柳迪已经做了八年定格动画,大学时期做定格的经历使他感受到,定格动画所具备的真实感是三维动画无法取代的。在创作《风雨廊桥》剧本的过程中,柳迪发现,相对于三维、二维动画,定格动画与故事本身粗粝的气质和武侠题材更加契合,是更为合适的呈现方式。
《风雨廊桥》的前期筹备有些曲折。“加入好传动画的契机就是《风雨廊桥》。当时我就拿着剧本到处找钱,到处碰壁。”
柳迪导演回忆,找投资时,曾有感兴趣的投资人询问这部动画的盈利模式。
“我都被问懵了,回去总结了好多种盈利的方式,其实都不可行,自己也低沉了很长时间。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让我碰上好传这帮‘冤大头’了。”柳迪笑着说。
在已知项目确无盈利途径的情况下,好传动画决定和柳迪一起“为了定格动画努力一把”。
《风雨廊桥》制作历时三年,柳迪导演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剧本、分镜等前期工作。在创作剧本时,导演翻阅史书查阅侠客故事,从侠客最原始的状态入手。
“《史记》里有《游侠列传》,但从唐朝开始,侠客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唐末史书上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柳迪认为,唐朝盛世倾颓和侠客走向衰败在时间点上十分契合,可以结合在一起互相衬托。
“其实并非只有唐朝如此,每一个乱世都这样,每个战乱的国家都要面对失去人性、法度、道德的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境下,闪耀的侠义精神和人性的晦暗面皆被激发出来,光明与黑暗在动画中被客观地一并呈现。
最初,主角被设定为一对父子,但写到中途时,出于增强共情的考虑,柳迪将儿子的角色置换为素昧平生的小女孩。
“希望用乱世里的小女孩形象让观众有一个情感的代入,对她多点同情心。她的选择是乱世里一个人的正常反应,她的人性让位于生存的本能。如果是父子之间骨肉相残,故事可能就更黑暗、更残酷了,本就小众的片子也会更小众。”
比起呈现人性中一体同源的善恶,《风雨廊桥》更想传达和平的可贵。“希望这部片子,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繁荣安定的生活。”
乱世群像,善恶同源
柳迪导演介绍,《风雨廊桥》是一个从低角度视角出发看世界的故事。在前期筹备时,柳迪画了很多钢笔画风格的概念稿,最终沿用这一设定,将动画制作成了风格冷冽的黑白无声片。
“黑白能进一步凸显真实感,无声则是因为,那个年代,生死之间,不必多言,留着力气都用来逃命了。”
作为黑泽明的粉丝,柳迪通过桥中央三方对峙的过肩镜头致敬了《罗生门》,但真正启发他创作的是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在他眼里,不靠武力而靠智慧赢得战斗才是真正的侠客,当这种侠客不得不苟全于乱世,命运的悲剧感便油然而生了。
《风雨廊桥》意在展现战乱中的一个角落和蜷缩在角落里的人群,故而选择了社会不同阶级属性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借此刻画乱世中的群像。善与恶同时寄寓于小女孩身上,为了生存,她偷窃饼子、背叛老者,老者却为了救她付出了生命。在柳迪看来,这是值得的。
“侠客已经完成了使命,他自己问心无愧,这样死去总比在森林里饿死好得多,而且最后老侠客应该是理解了小女孩的。”
女孩用于“交换”饼子的拨浪鼓是孩提时代的玩具,象征着天真、纯粹。老者一生跌宕,暮年遭逢乱世,赤子之心和侠客情怀在苍老的身躯中陷入沉睡,这份深埋心底的“真”被拨浪鼓重新唤醒了,侠客的精神活过来了,宛如行尸走肉的老者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垂暮英雄是突然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角色,人人都在说正当年的大侠怎么厉害、怎么锄强扶弱,可是老了会怎样?这种思考也和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执一把锈剑、在乱世中坚持过时正义的苍老英雄是柳迪心境的一种投射,毕竟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坚持做定格,和在乱世中坚守正义一样难。
匠心之作,追求质感
“动画本就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工作,定格就更是如此。市场的接受度、大环境让定格很难生存。”
《风雨廊桥》做道具、拍摄和后期用了一年时间,为了保持合适的卡动感,导演以一拍二的形式制作定格。
“我们追求画面内没有静止的东西,除了个别气氛要求绝对静止的镜头外,头发、布料等小零碎都要动。”
据柳迪介绍,保持定格的流畅度需要经验,也需要镜头、角色表演、动势、剪辑等全方位的配合,每一个节点都很关键。
为了营造空间感,导演坚持实景拍摄,尽量用真实材质制作道具,片中的廊桥做了两个半月,唐刀则是由钢材制成。
“尺寸控制要精确,差0.5mm刀的气势就会弱,就会缺乏真实的杀气。”
在拍摄武打段落时,导演追求真实械斗、拳拳到肉的效果,在制作表情模子、调动作等方面投入较大,也曾遇到很多困难。
“常见情况是,花费两天拍一个6秒的镜头,第5秒时因为支架问题角色倒了,你是找回动势还是重拍?这种令人崩溃的状况很常见。”
但定格同时也催生了导演的创作灵感。
“现在呈现出的镜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当初的设计,大部分都是拍摄时现改的、临场的发挥。定格的优势是比其他动画更接近真人电影,它有一种呼吸感,当你置身桥里,看着破败的柱子、血迹和角色那一帧的表情,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在环境中才会出现的情境感。”
柳迪很庆幸,一般的项目创作到最后会做减法,难免损失内容,《风雨廊桥》却在每一个步骤做了加法,在情绪的浸泡里捕捉到了闪念和闪光。
“你一直伴随着老头,跟着他落寞、不断压抑自己,体会他的无力感,拍摄时很多东西自然就会跳出来,让你抛弃之前的想法,做出更符合角色当下情绪的安排。”
在拍摄树林里的长镜头时,主创团队构思了一个星期,在没有摇臂、场地也受限的情况下,用U形轨道和三脚架一次性完成了拍摄。
“这个场地大小本不允许三个角色同时奔跑,为了把它实现出来,摄影机怎么转、角色怎么跑都要在脑子里提前考虑到。”
《风雨廊桥》使主创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据柳迪透露,目前手头的另一个定格项目技术更成熟,视觉上更好看,同时保留了硬派的风格,每个项目都是一次成长。
“定格动画比二三维更有真实感,又比真人电影更灵动、更天马行空,给创作者的空间和可能性更大。对观众来说,一直看二三维,审美或许会疲劳,定格能带来新鲜感。”
在制作《大理寺日志》的片尾定格小剧场时,时间安排原本有些紧张。
“2个月要出4集,而且我们做定格时间长了,很难知道观众对定格欣赏的线在哪里,有时会觉得动得太少了。但是好传会有评判,人偶本身也有运动的局限,双方配合起来,就势使其变得更加可爱、精致。”
《大理寺日志》上线后,观众十分喜爱小剧场,戏称其为“正片”,从小剧场到《风雨廊桥》,观众的支持给导演打了一剂强心针。
柳迪导演一面欣慰于成片效果受到认可,一面谦虚地表示“观众抬爱了”。“《风雨廊桥》原本定位是小众的片子,我们都不敢想观众的反应,却意料之外收到好评,这一届观众真的非常优秀。”
目前,由柳迪导演的漫改定格动画《灯笼刀》正待上映。
柳迪向雷报【微信:leinewspaper +关注】透露:“故事很精彩,很爽也很燃,拿音乐来类比就是重金属、死亡金属,武侠+克苏鲁风格和《风雨廊桥》很搭。”
柳迪表示,自己“不太爱在安全区待着,不爱走回头路,未来会有更多元类型的尝试”,但在创作时会以项目为主,看项目的气质、表现和表达更适合什么方向。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他会继续做定格。
在谈到定格动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时,柳迪导演坦言:“定格找到自己的路很关键,也很难,写了剧本给别人看,会被问为什么不拍成真人的。定格为什么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取代?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定格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所在。”
《风雨廊桥》上线之时,好传动画运营总监夜雨曾说:“定格动画作为曾经的辉煌带给了我们快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手艺匠人精神慢慢也快消失不见。我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动画人加油铺路,让落下的断层能够接续,让很多东西能有接力和传承。”
《风雨廊桥》让定格动画重回观众视野,便如让熄灭之火春来复生,火光虽弱,但若能细心呵护,总有一天能够再次照亮一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