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技术交流:想要让你理解,为什么抓举宁可偏后不要偏前,为什么要躯干反弓后摆



主旨:主旨是什么很难说,主要想给我很关注那位年近四十还相当有潜力的网友。
其实我关注老弟训练已经很久了,不是因为你的技术,而是因为你的年龄,看你的训练能看到几年前的自己。
借这个机会在举重理念方面理解方面写写我的看法,个人的看法。接着酒劲儿赶紧写,要不然回头就没动力了。
首先用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去讲讲为什么宁可偏后不可偏前的问题。
抓举中预备提铃时杠铃位于体前,人体的躯干重心基本上是位于杠铃之后的。而支撑以后,杠铃位于颈后耳后或背后的上方,躯干的重心相对于预备提铃时时向前方有一定的位移的,躯干重心前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横向无外力,则杠铃的重心必定是有一定的后移的,肉眼可见不可见另说。
如果杠铃的后移不够,甚至杠铃的重心也前移的话,那么人体躯干的重心需要更多的前移才能够完成支撑(能量守恒),实操中也就是前跳或者重心偏前。由于人体具备一定的调整能力,即便偏前一点,依然可能通过调整重心来完成支撑,但这不是极限情况,也即是错了我还能改过来,你可以提高改错能力来提高成功率,但更应该改错来提高成功率,下面我要无耻的开始灵魂画手了。奶奶的,画了半天词不达意,放弃!
理论上,杠铃的重心相对于预备提铃而言略微偏后才是完美的重心迁移。这个能理解不?无法理解就算了。
展体幅度。根据选手的力量特点、技术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在发力展体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躯干反弓!预备提铃的时候躯干位于杠铃后方,肩位于杠铃前方,为了让杠铃在尽可能窄的通道里通过躯干上行,人体的躯干一定需要一定程度的反弓的,即后摆让出杠铃的上行通道。
无论幅度大小,反弓姿态是”必须“的,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杠铃只能是前抛来完成支撑。
重复:无论”幅度“大小,反弓姿态是必须的。
你不反弓的话,怎么办?只能是摇臂呗。你现在90%的这一把摇臂也撑住了,但是,105%呢?你是前掉还是后掉了呢?99.9%是前掉!因为你的物理学轨迹结果就是这个,只要超出了你的前倾调整能力就会前掉,这与你的发力能力不相关!
第二点,我想要说的是啥我忘了!等我醒醒酒的再说。
想起来了:位置、时机、角度!这是举重技术的核心!虽然我偶尔也在技术交流视频中提起肌肉感受,比如股四头肌的收缩感等,但举重技术的核心并非肌肉收缩感受,而是位置、实际、角度三要素。
从大脑发出指令,到指令传达到四肢,这个时间是远远低于发力时间的。也就是说,你指望边想边做动作是不可能滴!百分之一万不可能滴!
举个例子!.....~忽然想起来游戏界一个传奇,无血的ken格挡了春丽的一系列大招,他强不是强在反应快,因为反应不过来,他是凭着精准的预判来完成的反杀,那一刻他是用心在战斗,看不看其实都无所谓了。跑题了,麻烦哦,我有点懒得写了。待会再说吧,今夜酒醒就继续,否则,就来日方长吧
2021-01-27 以上 2021-01-29 以下,醒了,继续。



就用这个路径来说明吧。首先还是在用语上细分一下,发力展体时的“后摆”,说后摆不等于让你做吴景彪式的后空翻式后摆,往后一点点也是后摆,往后空翻也是后摆,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后摆,否则就会伸髋不足、身体伸展不充分,这个度是多少没法量化。尽可能做就是了,至少要给杠铃贴身在较窄的管道上行让出通道。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通过高拉来寻找展体后摆使身体反弓的姿态,没有这个后摆反弓姿态的话,就会撅屁股做抓举形成程度不一的摇臂或前抛。
杠铃的贴身是有后摆和提肘两个动作协同动作,首先需要后摆反弓,这是先决条件,也就是把通道让出来,通道都不畅通的话,光靠提肘是无法做到贴身的(下蹲抓中)。所以,后摆反弓是先决条件,故我们经常要先看你身体在发力的后程是否伸展,是否能够形成最最基本的反弓姿态,在次基础之上再来看你的提肘是否起到让杠铃贴身的作用。
上面的路径与下面专业选手的路径比较一下即可知,主要的问题是发生在发力上行以后,其实预备提铃到发力时的轨迹尚可。在横向上你能够做到的就是展体反弓(即后摆)和提肘这两件事儿。反弓后摆是先决条件,夸张点说,你后摆展体要是做足了,提肘这个事儿水到渠成,不需要想你也能做出来,让杠铃带着手臂也能做出来。展体不足的时候楞琢磨提肘是不够的。

台举郭婞淳是属于展体后摆幅度比较小的,几乎完全依靠腿力带铃,腰背参与相对来说小一些,尤其跟吴景彪这种后空翻式展体后摆选手比较而言。她的腿力本身就比较突出,大到可以完全忽略后摆髋发力带来那点红利,这是一种技术特点。但是她也是有后摆的,我认为她的后摆根本就是为了给杠铃让通道。


不后摆行么?也行,但那样前抛和支撑偏前的可能性或幅度会比较大。如果这个偏大的幅度在你调整能力范围内的话,那么你既然能够成功完成试举。但一旦这个偏差超过了支撑调整能力,那么即便发力带铃高度足够高也会导致成功率大幅度下降。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填上的坑。
其实没有必要害怕增加了后摆展体以后就不会蹬腿发力了。假如你下周下个月要参加比赛的话,那么我不会建议你大幅度调整技术动作。没有比赛任务的话,该改就改,该调整就调整,调整伴随着短期的成绩下降,但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呢?蹬腿以后的持续伸髋和后摆做不好的情况下,蹬腿做的再完美也还是不够,早晚有一天要结合调整。
其实接下来继续往下谈的话内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环扣一环又变成长篇大论了。我想就先写到这里,不过接下来大体上可以简单描述个大致的方向。
【蹬展蹬展,先蹬再展,不是让你先展再蹬】展体,伸展身体,也就是后摆和反弓是在蹬腿之后的。过早展体也就是过早伸髋会导致草杠铃,所以我们强调,发力前肩背要“压住”,即从过膝以后人虽然是持续伸髋的,但是这个持续伸髋也是有节奏变化的,在蹬腿之前要压住,此时伸髋要慢蹬腿要快。首先依靠蹬腿带铃加速,到达发力点时继续“膝髋并伸”完成发力,发力末端提踵后摆完成最终的展体。要把蹬展结合起来练习,如果你还处在不会蹬腿的阶段的话,那么不会格外强调你的展体问题,是可以先做好做全蹬腿再琢磨展体的,不过你目前的蹬腿发力做得非常好了,进一步的话,就是要调整展体了,再蹬腿+展体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蹬腿并调整展体。
此外,从我个人训练经验上而言,伸膝不充分的人往往伸髋也好不了;而伸髋充分的人,绝大多数伸膝不会存在伸展不充分的问题,单纯就伸展充分度而言。
【蹬展蹬展,先蹬再展,不是让你先展再蹬】展体,伸展身体,也就是后摆和反弓是在蹬腿之后的。过早展体也就是过早伸髋会导致草杠铃,所以我们强调,发力前肩背要“压住”,即从过膝以后人虽然是持续伸髋的,但是这个持续伸髋也是有节奏变化的,在蹬腿之前要压住,此时伸髋要慢蹬腿要快。首先依靠蹬腿带铃加速,到达发力点时继续“膝髋并伸”完成发力,发力末端提踵后摆完成最终的展体。要把蹬展结合起来练习,如果你还处在不会蹬腿的阶段的话,那么不会格外强调你的展体问题,是可以先做好做全蹬腿再琢磨展体的,不过你目前的蹬腿发力做得非常好了,进一步的话,就是要调整展体了,再蹬腿+展体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蹬腿并调整展体。
此外,从我个人训练经验上而言,伸膝不充分的人往往伸髋也好不了;而伸髋充分的人,绝大多数伸膝不会存在伸展不充分的问题,单纯就伸展充分度而言。
举重技术探讨 世界冠军 吴景彪 石智勇 吕小军 抓举展体幅度比较 不同技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