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在网络上“由黑翻红”?
这些年,网上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黑社会头目杜月笙,由黑翻红,成了网络红人。
随之而来的关于杜月笙的传记和影视剧如《上海皇帝》等,更是多如牛毛,恐怕仅次于曾国藩和胡雪岩。


在这些书和影视剧中,无一不把杜月笙描写成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独自闯荡上海滩,从一个水果店的小伙计变成在叱咤风云的上海皇帝的励志故事。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龙傲天!
咦,巧了,TVB拍摄的《枭雄》中以杜月笙为原型的角色就叫齐傲天。

看杜月笙的传记和影视剧,屌丝们似乎觉得自己也化身成了杜月笙,也能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成就一番事业……
一如武侠小说和网络小说一般,让广大屌丝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网络屌丝对杜月笙的推崇之处,最重要的就是一点:会做人。
这似乎符合了当下人对的社交和人脉的需求:如何会做人,如何打造人脉。
网络上流传着许多杜月笙会做人的 “杜氏名言”:
刀切豆腐两面光;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体面,二是场面,三是情面;
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这些话也不知真假,或许半真半假,不过对于许多患有“人脉焦虑症”的人来说,简直是至理名言,奉之如圭臬。

不过,纵观杜月笙的人生,会发现他哪里是什么人生励志的榜样,简直是一个心狠手辣五毒俱全的黑社会头目!
放到今天,他就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头号打击目标,枪毙他一百回都够了!

苦难的童年
清朝光绪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兰盆节,杜月笙(原名月生)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二十二保三十四图(现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沈家弄村)。
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杜月笙在鬼节出生,他就像一个恶鬼,从地狱里逃出,祸害人间!
杜月笙2岁丧母,5岁丧父,由后妈和舅舅抚养长大。因为家里太穷,他只读了五个月私塾。
十四岁时,杜月笙来到了上海十六铺元盛水果行做学徒。
有一次他看到街上有反童工的游行,激情澎湃,竟然也加入了游行队伍。回店后,老板嫌他惹事就把他开除了。
一说他与当地的一些流氓地痞鬼混,嗜赌成性,盗窃水果店钱款被开除。
后来他又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在这里,他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削梨技术,能一边和别人说笑,一边右手持刀,左手握着梨,飞快的转动手指,削下一圈圈果皮,果皮不断,粗细深浅如一,令人赞叹不已。
从此,杜月笙得了个外号:“水果月生”、“莱阳梨”。
如果杜月笙一直在水果店干下去的话,那么上海滩最后可能多出一个水果店主,而不是一个黑社会头目。
但当时上海滩十里洋场,华洋混居,龙蛇混杂,一派纸醉金迷的殖民地畸形繁荣景象。14岁的杜月笙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又没有大人在一旁教导,所以难免会被这种社会氛围所影响,他一个小赤佬很快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和一群流氓瘪三为伍。
后来,杜月笙更是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 “老头子”,正式入了青帮,走上了罪恶的不归路。
上海滩毒枭
19岁时,杜月笙又投靠了黄金荣。黄金荣比他大20多岁,任法租界的华探督察长。依仗法国人的租界势力,他狗仗人势,势力遍布全上海,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

杜月笙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很快获得了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
黑社会做的事,离不开黄赌毒。
当时,上海的烟土走私被英租界探目沈杏山为首的“大八股党”操控,获利丰厚。杜月笙眼红,找来顾嘉棠、叶焯山、高鑫宝、芮庆荣、杨启堂、黄家丰、姚志生、侯泉根等八人,组织“小八股党”,建成流氓团伙与大八股党争夺烟土利益。
小八股党人人心狠手辣,武功高强,他们开始黑吃黑,或明抢,或暗劫,多次抢夺大八股党的烟土。1919年初,“小八股党”最终取代“大八股党”,成为上海烟土行业第一走私集团,杜月笙由此名声大振。
1925年7月,在法租界与上海军阀庇护下,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
从此,杜月笙开始崛起,甚至成为和黄金荣平起平坐的人物。
三鑫公司靠贩***赚了多少钱呢?
据当时的西文报纸《字林西报》所载,三鑫公司贩运鸦片一年所得,相当于当时北洋政府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富可敌国不过如此。
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详细描述了杜月笙毒品“全球网络”:杜月笙的很多海洛因都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法国大市场的,由于上海法租界由河内管理,而不是直接由巴黎管理,这就构成了一个由上海到河内、西贡进而直到马赛黑社会的阴暗交通网,这个网由科西嘉人强大的“科西嘉联合会”所控制。这个联合会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是“黑手党”。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
一包包的毒品,一块块的鸦片,毒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已经无法统计了。
这些人,这些事,在上海大世界中觥筹交错酒池肉林的杜月笙根本不关心。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毒品又卖了多少,又赚了多少钱。
杜月笙的每一块铜板,都沾着别人的血和泪。
杜月笙迅速崛起,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同年担任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上海法租界纳税华人会监察,成为法国人的另一条走狗。

一次,黄金荣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在看戏时争风吃醋, 结果被痛打一顿,又被绑架至龙华护军使署看守所里。


杜月笙与张啸林设法营救。杜月笙向法租界各大土商索取巨款,作为军费献给卢永祥,又请青帮“大”字辈的大佬张镜湖出面说情,向卢小嘉赔礼求情。终于平息了卢小嘉的怒气,把黄金荣放了出来。黄金荣为感谢杜月笙、张啸林之“救命之恩”,与二人结拜成把兄弟。
杜月笙从此与黄金荣平起平坐,并在青帮之外建立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开始自立门户了。
他手下门徒数万,当时上海有“杜月笙吼一吼,上海滩抖三抖”一说。

反革命屠夫
1927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3月,为了迎接北伐军,周恩来、汪寿华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工人武装暴动,占领上海。北伐军挺进上海。
但蒋介石背叛革命,决定“清党”。4月5日,蒋介石派青帮、洪门大佬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组织“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会,以对抗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和纠察队。
当时蒋介石是中国如日中天的人物,杜月笙坚决支持蒋,认为投靠蒋,积极反共,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从此,杜月笙又成了蒋介石的忠实走狗,蒋介石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4月11日,杜月笙邀请汪寿华赴宴,汪一入杜宅就被打昏,随即被活埋。

汪寿华为了革命需要,也曾加入青帮,是青帮的“通”字辈,比与“悟”字辈的师侄杜月笙高一辈,二人以前私交甚好。 但杜月笙为了向蒋介石邀功请赏,残忍的杀害了汪寿华。
解放后,杀害汪寿华的凶手被枪决。

汪寿华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反动军队和青帮匪徒屠杀了300多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上海陷入了血泊之中。
南京政府成立后,杜月笙因为投靠蒋介石、屠杀革命者有功,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大大提高了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使他开始从黑社会逐渐洗白。
从此,除了法国人,杜月笙又攀上了蒋介石,飞黄腾达。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插手上海的各行各业,在银行界、工商界、交通运输界,乃至电影界、新闻界都有杜月笙的股份。
最多的时候,杜月笙担任了七十多家上海有名大公司的董事长。
1929年,杜月笙开设中汇银行。
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取得较高社会地位。
1934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杜月笙带头响应,戒掉长期的鸦片烟瘾。
杜月笙究竟聚敛了多少财富,这是一个谁也无法计算的天文数字。
传说当年杜月笙的车牌号是77777,为上海滩最风光的一个车牌号。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高桥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
1931年6月9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许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学术泰斗、京剧名伶等纷纷前来祝贺,成为百年来上海空前绝后的奢侈典礼。
席尽人散后,杜家祠堂成了远东最大的地下吗啡和海洛因加工厂。无数人因吸食鸦片倾家荡产乃至死亡,给整个中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这是杜月笙最风光的时刻,他成了“上海皇帝”。
“杜先生一句闲话”,在上海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为了维持人情关系,杜月笙一掷千金,有求必应,毫不吝啬。
在上海滩跟杜月笙有交往的人,都接受过他的钱物馈赠。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但这种靠金钱维系的交情,有多牢固呢?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抗日不忘发国难财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人占领了上海,杜月笙因为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所以不愿当汉奸,远走香港。
实事求是的讲,杜月笙在抗战时期做了为抗战做了许多好事。如他成立了赈济委员会第九区赈济事务所,动员恒社门生暗杀投靠日伪汉奸,协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动委员会”,为八路军捐赠防毒面具等。
但在抗战的国难时期,他也不忘走私发财。1943年,杜月笙成立通济公司,以国统区的战略物资换取沦陷区的棉纱,大发“国难财”
此外,他还与戴笠合伙成立了“港记公司”,把国民政府在川、康、滇一带以禁烟为名掠夺的鸦片烟土运往他处销售,获取丰厚利润。
被遗弃的夜壶
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回到了离开了八年之久的上海。
本以为凭借自己在抗战时期的忠心和所作所为,一定会得到民国政府的青睐,加官进爵,担任上海市长,他也可以过过官瘾。
没想到经过上海北站时,上海市政府取消原定的欢迎仪式,已搭起的牌楼也已拆除,北站还贴出了“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
杜月笙深感气愤和失落,不敢在上海北站下车,改到上海西站下车。
下车后,没有一个上海大员前来迎接。杜月笙深感落寞和愤懑,但无可奈何。
因为抗战前,上海被分隔成英美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中国人居住地区)三部分,黄金荣、杜月笙在法租界依靠外国势力,组织黑社会,大肆经营黄赌毒。

国民政府威慑于外国势力,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回了所有外国租界,与美国关系密切,标榜“民主”、“法制”。所以,蒋介石对杜月笙这类黑社会分子极为厌恶,唯恐避之不及。
而黄金荣、杜月笙再也没有可以依仗的外国势力,黑社会根本无力和政府对抗,所以杜月笙只能屈服于国民政府。
1946年,蒋介石为体现“民主政治”,下令“民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杜月笙有意竞选议长,但蒋介石传来口信不许他选。
杜月笙气不过,执意参选,但当选之日就立即辞职。
此事之后,杜月笙深知自己大势已去,从此再也不过问政治,一心赚钱。

“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无间道》里这句台词大概可以说出杜月笙的心声
他终于明白政治的无情。蒋介石当年可以搞“清党”,现在也可以清他。
杜月笙曾有一句名言:“我就是蒋介石的一个夜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塞到床下嫌臭。”与蒋介石的关系彻底破裂。

但,你不搞政治,政治就搞你。
1948年,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蒋介石派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因“囤货炒股”,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
网上说说的杜月笙会做人,朋友遍天下,他散尽钱财,存交情。可结果呢,他落难了,这些平时和他称兄道弟,拿过他多少好处的所谓的“朋友”,可曾有一人出面替他分担?可曾为他奔走,营救他儿子出狱?
一个都没有。
不知道杜月笙此时此刻存的交情,有什么用呢?
人人都看出来,现在的杜月笙不再是30年代的上海皇帝了。老蒋才是皇帝,杜月笙只不过是蒋介石的一个被丢弃的夜壶罢了。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这些话早在明朝出版的《增广贤文》 中就已经说过,杜月笙是吃了没文化不读书的亏啊。

丧家之犬,客死他乡
1949年,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败局已定,蒋介石要求杜月笙跟随自己去台湾,共产党为了稳定上海局势也秘密派人传话给杜月笙希望他留下来。
当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杜月笙青帮匪徒屠杀了大批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包括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的汪寿华。他怎么敢留在上海,于是匆忙领着家人,带着四十万美元逃往香港。
逃到香港的杜月笙经济陷入困境,那些得过他好处,借过他钱的人,没有一个伸出援手,没有一个还钱的。以至于杜月笙发出了“香港居,大不易”的感慨,只好把一沓欠条全部烧掉。
随着气喘病情不断恶化,又在报纸上看到黄金荣在大世界门口扫大街,杜月笙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于1951年8月16日病死,终年63岁,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杂草横生,荒芜野冢
1952年10月,杜月笙遗骨被运往台湾,葬于台北县(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
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牌坊上有题字“誉闻永彰”。
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何应钦挽杜月笙:
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
首丘慰遗志,成同酧酒大招篇。
据新闻报道,杜月笙的墓园因长期无人打扫,荒草丛生,残破不堪。
不知道当年在上海滩呼风唤雨长袖善舞广结人脉的杜月笙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对杜月笙的评价,中国社科院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说的最好最客观:“杜月笙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起家于帮会,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又支持过抗日,也就有了‘白’或‘正’的一面。而历史评价应该实事求是,该否定就否定,该肯定就肯定。对杜月笙来说,虽有‘正’的一面,但总体而言,‘邪’的一面更突出,不是个值得特别肯定的人物。”
杜月笙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畸形的地点,出现的一个黑邪人物。不可复制。
希望广大的网络屌丝们好好读读这段话。
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