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法学学硕经验分享
一、基本情况
1. 初试
报考深圳大学法学学硕(民商法方向),初试成绩384分(政治70分,英语一66分,法学基础107分,法学专业141分),专业总排名第6名。
2. 选择考研的原因
选择考研一直是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从未有过动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想在某一领域真正做到发光发热,就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沉淀自身,考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是继高考后又一次难得的经历,因为你可能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心无旁骛地学习,远离一些无用社交,真正地独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对于自身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你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有所帮助。
考研也是你学会和自己独处,与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备考期间,不再会有老师和家长对你的督促,推着你前进,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由你自己决定。哪怕你有时候会摆烂,会崩溃,想偷偷懒,也不会再有人严厉地批评你。这时你的压力,往往来自于你的内心。“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就在一瞬间”,这是我在备考期间经常领悟到的一句话,但只要慢慢学会调节心态,平静对待,就能够化解压力,让它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因此我认为,考研是一个学会与自己独处的过程。
二、双考时间安排

三、关于择校
1. 择校的考虑因素
Ø 考研的目的/未来规划
Ø 学校综合实力:985/211、五院四系
Ø 学硕/专硕
Ø 地理因素:就业、人脉
Ø 专业排名
Ø 报录比
Ø 导师
Ø 自身实力
Ø 其他因素
本人最开始在中大与本校之间选择,主要考虑因素是地理因素。选择深大,一是因为深大处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发展前景广阔的深圳;二是深大毕业的学生在深圳就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在读研期间可以积累一些人脉和各类资源;三是家就在深圳,离家近,通勤方面可以很便捷,能够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四是由于深大是本校,对于学校的出题方式比较熟悉,也有更多可以联系到的师兄师姐、老师同学。至于为什么选择学硕,这个问题我没有太纠结,因为深大没有全日制专硕。而具体的专业方向,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
2. 择校收集信息途径
Ø 研招网
Ø 学校官网
Ø 师兄师姐
Ø 老师同学
Ø 知乎

四、初试备考情况
1. 英语一
(1)参考书目
Ø 词汇APP:扇贝单词英语版 不背单词
Ø 基础知识&真题: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考研英语命题研究组《考研真相》全套
Ø 语法&长难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晓燕《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
Ø 作文:“晶婷老师”
(2)复习过程
Ø 背单词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开始的比较早,我从3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主要集中在APP上,因为可以设定每天学习的单词量和复习计划,我每天会抽空背200个单词(包括新词和熟词)。除此之外就是在做阅读练习和学习基础知识时遇到不会的单词,我会统一记下来,贴在便利贴上每天再过几遍。我认为,一直到考研之前都不能停止背单词。
Ø 基础知识&真题
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可能是张剑黄皮书,但据我了解《考研真相》会比较适合基础偏薄弱的同学,书里面对于知识点讲的会比较细,还是看个人习惯。我做真题的开始时间比较晚,集中于中后期,我更偏向于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做真题练习,但是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提早一点开始,可以多做几轮,更加有题感。在做题时可以适当总结、复盘易错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强化。需要注意的是,最新三年的真题最好是用作考前模拟,这样效果最好。
Ø 语法&长难句
语法和长难句前期可以多看看书,打好基础,我主要是跟刘晓燕的书,书里有推荐的备考时间安排,且语法书里会设定Day1,Day2这样的任务,跟着书走就很好。也可以跟一些公众号上的每日一句,每天至少学1~2句长句解析。到后期的长难句主要是从真题中学习,如果在做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长难句,一定不能放过,要反复学习,进行结构解析。
Ø 作文
作文主要是在考前集中背了一下B站的模板,很多人可能跟的是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个人选择。有部分地区改的很严,对于太过于模板式的作文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不能死背模板,还是要灵活应用,加一些自己的话进去,整理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模板。
2. 政治
(1)参考书目
Ø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肖秀荣考研政治》四本套
Ø 公众号:腿姐考研政治课堂
Ø B站:空卡空卡空空卡
(2)复习过程
政治可以稍晚一点开始学习,但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提早一点开始,我是从7、8月才开始政治的学习,一开始是跟着肖秀荣配套的视频课学习,一天听1~2个视频,建议可以倍速听,后来逐渐增加,不固定时间,根据其他科的学习进度调整。我从9月份开始刷1000题,真题至少要刷两轮,还要及时总结知识点和易错题,不要过于在意正确率。后期是跟了肖四肖八,刷了肖八的选择题,跟着空卡B站视频背的肖四大题。政治方面主要是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对于一些细碎的知识点,可以采取滚动复习法,重复地进行背诵。我还跟了腿姐的知识点带背和参加了研学的带背营,可以强制自己打卡,进行多轮背诵。
3. 专业课
(1)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显《法理学》(第五版)
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宪法编写组《宪法学》(第二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七版)
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第五版)
民法学:法律出版社 王利明《民法学》(第七版)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
(2)复习过程
备考过程中专业课学习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占比较高,并且是你学习这个专业的基础。基于考研的题型来看,考研更加注重对于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对学界各种理论的掌握,因此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也是以背诵为主。
在考研前期,我先是对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刑事诉讼法以及民法学的相关教材进行通读,广撒网式学习,重在理解,在脑海中能够有一个大概的基础框架和脉络,中期可以结合官网发布的大纲整理笔记,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同时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细读,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资料或问老师同学,到了后期就可以直接背诵笔记了。由于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在9月中旬时深大发布改革政策,将原本的4个科目改为8个科目,将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单列为一级学科,并新增对应科目,打了个措不及防。结合法考和自身的时间规划,我从原本准备的经济法方向转为法学大类学科,所以在9月份又对新增的科目从头进行学习,大致方向与前4科的情况一致,到后期可以同步进行。其中,宪法学主要参考了人大的讲义。总体而言,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比较紧凑,主要集中于中后期,以背诵为主,并辅佐一些辅助资料,但好在还是赶上了进度,最后分数也还算理想。
★ 背诵技巧
① “背多分”。相信作为学习法学的同学来讲,都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法,每一套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因此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就我而言,我会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发散式学习,在记忆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零散地学习书以外的一些知识。若是规定了参考教材,那么一定以教材为王,因为教材是出题老师们出题的根据,也是最权威,最无需争议的说法。
② 先建立框架,再填充细节。推荐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软件,先对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大的框架,再填充具体的知识小点,这样可以避免学了很多但又非常零散,想不起来的困境。另外,学校发布的大纲也很重要,如果可以结合大纲整理笔记,点对点地进行记忆,可以节省很多功夫。
③ 效率第一。我不会给自己规定每天需要学习多长时间,而是给自己设定一定的任务量,当完成这些任务时,就可以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比起学习时长,我认为效率才是第一位的。要时刻调整学习状态,将自己保持在高效中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④ 劳逸结合。如果发现自己静不下心,背了半天还停留在某一句话,知识无法进入脑子,可以尝试着读出声来,以听觉记忆的方式进行辅佐,活跃脑细胞。如果是实在背不进去,状态很差的时候,也不要强行停留在这种状态进行学习,可以出去走一走,运动一会,或是换一个环境学习,也许会豁然开朗。
五、复试备考情况
1. 英语
以练习口语为主,同时进行翻译练习。可以练习一下雅思口语或英语六级,前期多一下六级听力,培养语感。仍然要继续背单词,单词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可以在背单词的时候跟读,将每一个单词读准确。可以背一下法律专业英语词汇。翻译主要是根据北大法宝中的法条英文版进行练习,没有具体部门法范围,但基础词汇一定要熟悉。推荐APP:扇贝背单词,推荐B站视频:影子跟读。
2. 专业课
重温一遍初试的内容,有新的复试资料(我用的是西政的讲义)也可以看看,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热点,以及法律规范的变动情况,了解前沿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面试老师可能会从什么角度问相关问题,以及你要怎么回答,推荐按点回答,培养自己回答问题的条理与逻辑,回答时有意识地说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等。还可以适当看一看专业方向的导师近期写的论文,了解一下导师研究的领域。
3. 其他
提前准备好个人简历,在2月之前写好中英文自我介绍,每天熟读并背诵,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做好表情管理以及保证发音准确。还需要准备中英文面试常见问题,同时适当关注时政。
更多深圳大学考研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树蕙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