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上)

卷一
纪一
世祖光武皇帝
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出自长沙定王发,定王生舂陵节侯。舂陵本在零陵郡,节侯孙考侯以土地下湿,元帝时,求封南阳蔡阳白水乡,因故国名曰舂陵。
皇考初为济阳令,济阳有武帝行过宫,常封闭。上将生,皇考以令舍下湿,开宫后殿居之。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上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皇考异之,使卜者王长卜之。长曰:“此善事不可言。”是岁嘉禾生,一茎九穗,大于凡禾,县界大丰熟,因名上曰秀。是岁凤皇来集济阳,故宫皆画凤凰。圣瑞萌兆,始形于此。上为人隆准,日角,大口,美鬚眉,长七尺三寸。在舂陵时,望气者苏伯阿望舂陵城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仁智明远,多权略,乐施爱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穑。兄伯升好侠,非笑上事田作,比之高祖兄。年九岁而南顿君卒,随其叔父在萧,入小学,后之长安,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大义略举,因学世事。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具为同舍解说。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姦邪,吏治得失。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南阳大人往来长安,为之邸,闇稽疑议。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稿钱若干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王莽时,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运关东诸仓赈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赡官以廪之,盗发其廪,民饿死者十七八,人民相食。末年,天下大旱,蝗虫蔽天,盗贼群起,四方溃畔。荆州下江平林兵起,王匡、王凤为之渠率。时南阳旱饿,而上田独收。宛大姓李伯玉从弟轶数遣客求上,上欲避之。先是时伯玉同母兄公孙臣为医,伯升请呼难,伯升杀之。上恐其怨,故避之。使来者言李氏欲相见款诚无他意,上乃见之,怀刀自备,入见。固始侯兄弟为上言:“天下扰乱饥饿,下江兵盛,南阳豪右云扰。”因具言谶文事。“刘氏当复起,李氏为辅。”上殊不意,独内念李氏富厚,父为宗卿师,语言谲诡,殊非次第,尝疾毒诸家子数犯法令,李氏家富厚,何为如是,不然诺其言。诸李遂与南阳府掾史张顺等连谋。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绦衣赤帻。时伯升在舂陵亦已聚会客矣。上归旧庐,望见庐南若火光,以为人持火,呼之,光遂盛,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异之。遂从南郭归宅,乃与伯升相见。初,伯升之起也,诸家子弟皆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闻上至,绦衣大冠,将军服,乃惊曰:“以为独伯升如此也,中谨厚亦如之。”皆合会,共劳飨新市、平林兵王凤、王匡等,因率舂陵子弟随之,兵合七八千人。上骑牛与俱,杀新野尉后乃得马。光武起义兵,暮闻塚上有哭声,后有人著大冠绦单衣。使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湖阳尉。五威将军严尤击下江兵,上奉糗一斛,脯三十朐诣幕府营。进围宛城。王莽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来征,更始立,以上为太常偏将军。时无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二公兵到颍川,严尤、陈茂与合。尤问城中出者,言上不敢取财物,但合会诸兵为之计策。尤笑言曰:“是美眉目者耶?欲何为乃如此?”初,莽遣二公,欲盛威武,以振山东,甲衝輣,干戈旌旗,战攻之具甚盛。至驱虎豹犀象,奇伟猛兽,以长人巨无霸为垒尉,自秦、汉以来师出未曾有也。上邀之于阳关。二公兵盛,汉兵反走,上驰入昆阳,诸将惶恐,各欲散归。与诸将议:“城中兵穀少,宛城未拔,力不能相救。今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将亦灭。不同力救之,反欲归守其妻子财物耶?”诸将怒曰:“刘将军何以敢如此!”上乃笑,且去,唯王常是上计。会候骑还,言大兵已来,长数百里,望不见其后尾,前已至城北矣。诸将遽请上,上到,为陈相救之势。诸将素轻上,及迫急,上为画成败,皆从所言。时汉兵八九千人,留王凤令守城,夜出城南门。二公兵已五六万到,遂环昆阳城作营,围之数重,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尘熛连云,金鼓之声数十里。或为地突,或为衝车撞城,积弩射城中,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二公自以为功成漏刻。有流星坠寻营中,正昼有云气如坏山,直营而霣,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压伏。时汉兵在定陵郾者,闻二公兵盛,皆怖。上历说其意,为陈大命,请为前行诸部坚阵。上将步骑千馀,前去大军四五里。二公遣步骑数千乘合战,上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奇怪也。”上复进,二公兵却,诸部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令轻足将书与城中诸将,言宛下兵复到,而阳坠其书。读之,恐。上遂选精兵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奔阵。二公兵于是大奔北,杀司徒王寻,而昆阳城中兵亦出,中外并击。会天大雷风,暴雨下如注,水潦成川,滍水盛溢。二公大众遂溃乱,奔赴水溺死者以数万,滍水为之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滍水逃去。汉军尽获其珍宝辎重车甲,连月不尽。五月,齐武王拔宛城。六月,上破二公于昆阳。破宛后数日,收伯升部将刘稷,而伯升强争之。更始遂用谮诉,复收伯升,即日皆物故。上降颍阳,虽得入,意不安。门下有击马著鼓者,马惊硠磕。邓晨起走出视之,乃马也。上在父城,徵诣宛,拜上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更始害齐武王,光武饮食语笑如平常,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更始欲北之雒阳,以上为司隶校尉,先到雒阳整顿官府,文书移与属县,三辅官府吏东迎雒阳者见更始诸将过者已数十辈,皆冠帻,衣妇人衣,诸于绣拥□,大为长安所笑。知者或畏其衣,奔走入边郡。见司隶官属,皆相指视之,极望老吏或垂涕曰:“粲然复见汉官威仪。”贤者蚁附。更始欲以近亲巡行河北,大司徒赐言上第一可用。更始以上为大司马,遣之河北。十月,上持节度孟津,镇抚河北,安集百姓。上至邯郸,赵王庶兄胡子进狗□马醢。故赵缪王子临说上灌赤眉。赵王庶兄胡子立邯郸卜者王郎为天子,移檄购求公十万户。光武为王郎所追,至饶阳,称邯郸使者,入传舍。厨吏方进食,官属从者饥,遮夺之。吏卒惊起聚语,乃椎鼓数十通,诈言邯郸将军至,官属皆惧失色。上临升车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升,后有传呼,寺门开之,是雒阳吏耳。上出,蒙犯霜雪。光武大会真定,自击筑。上率邓禹等击王郎横野将军刘奉,大破之,还过邓禹营,禹进食炙鱼,上大餐啗。时百姓以上新破大敌,欣喜聚观,见上餐啗,劳勉吏士,威严甚厉,于是皆窃言曰:“刘公真天人也。”世祖引兵攻邯郸,连战,郎兵挫折。郎遣谏议大夫杜长威持节诣军门,上遣棨戟迎,延请入军,见公据地曰:“实成帝遗体子舆也。”公曰:“正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也。况诈子舆乎!”长威请降得万户侯。公曰:“一户不可得。”长威曰:“邯战虽鄙,君臣并力城守,尚可支一岁,终不君臣相率而降但得全身也。”辞去。而郎少傅李立反郎,开城门。汉兵破邯郸,诛郎。入王宫收文书,得吏民谤毁公言可击者数千章,公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者自安也。”上围邯郸未下,彭宠遗米糒鱼盐以给军粮,由是破邯郸。更始遣使者即立公为萧王。诸将议上尊号,上不许。又击破铜马,受降适毕,封降贼渠率,诸将未能信,贼亦两心。上敕降贼各归营勒兵待,上轻骑入,按行贼营。贼将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由是皆自安。诏冯异军鴈门,卒万馀人降之。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北平,连破之。后反为所败,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门不觉。上破贼,入渔阳,诸将上尊号,上不许。议曹掾张祉言:“俗以为燕人愚,方定大事,反与愚人相守,非计也。”上大笑。光武发蓟还,士众喜乐,师行鼓舞,鼓声歌咏,八荒震动。过范阳,命诸将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请上尊号,曰:“帝王不可久旷。大王社稷为计,万姓为心。”耿纯说上曰:“天时人事,已可知矣。”初,王莽时,上与伯升及姊婿邓晨、穰人蔡少公燕语,少公道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刘子骏也。上戏言:“何知非僕耶?”坐者皆大笑。时传闻不见赤伏符文军中所,上未信,到鄗,上所与在长安同舍诸生彊华自长安奉赤伏符诣鄗,与上会。群臣复固请,上奏世祖曰:“符瑞之应,昭然著闻矣。”乃命有司设坛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改元为建武,改鄗为高邑。十月,帝入雒阳,幸南宫,遂定都焉。光武破圣公,与朱伯然书曰:“交锋之日,神星昼见,太白清明。”二年正月,益吴汉、邓禹等封。上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博士丁恭等议:“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上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封功臣地多而灭者也。”乃遣谒者,即授印绶。自汉草创德运,正朔服色未有所定,高祖因秦,以十月为正,以汉水德,立北畤而祠黑帝。至孝文,贾谊、公孙臣以为秦水德,汉当为土德。至孝武,倪宽、司马迁犹从土德。自上即位,案图谶,推五运,汉为火德。周苍汉赤,水生火,赤代苍,故上都雒阳。制郊兆于城南七里,北郊四里,为圆坛,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行夏之时,时以平旦,服色、牺牲尚黑,明火德之运,徽炽尚赤,四时随色,季夏黄色。议者曰:“昔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图谶著伊尧赤帝之子,俱与后稷并受命而为王。汉刘祖尧,宜令郊祀帝尧以配天,宗祀高祖以配上帝。”有司奏议曰:“追迹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故禹不郊白帝,周不郊帝喾。汉虽唐之苗,尧以历数命舜,高祖自感赤龙火德,承运而起,当以高祖配尧之后,还复于汉,宜脩奉济阳成阳县尧冢,云台致敬祭祀礼亦宜之。”上遣游击将军邓隆与幽州牧朱浮击彭宠,隆军潞,浮军雍奴,相去百馀里。遣吏上奏言:“宠破在旦暮。”上读檄未竟,怒曰:“兵必败,比汝归可知。”吏还,未至隆军,果为宠兵掩击破。浮军远,至不能救,以兵走幽州。咸曰上神。南越献白雉。三年,光武征秦丰,幸旧宅。十月,上幸舂陵,祠园庙,大置酒,与舂陵父老故人为乐。以皇祖皇考墓为昌陵,后改为章陵,因以舂陵为章陵县。隗嚣上书,报以殊礼。四年五月,上幸卢奴,为征彭宠故也。自王莽末,天下旱霜连年,百穀不成。元年之初,耕作者少,民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石。至二年秋,天下野穀旅生,麻菽尤盛,或生瓜菜菓实,野蚕成茧被山,民收其絮,採获穀果,以为蓄积。至是岁,野穀生者稀少,而南亩亦益闢矣。建武五年,初起太学,诸生吏子弟及民以义助作。上自齐归,幸太学,赐博士弟子有差。野穀弥多。六年二月,吴汉下朐城,天下悉定,唯独公孙述、隗嚣未平。上曰:“取此两子置度外。”乃休诸将,置酒,赏赐之。每幸郡国,下舆见吏辄问以数十百岁能吏次第,下至掾史。简练臣下之行,下无所隐其情,道数十岁事若案文书,吏民惊惶,不知所以,人自以见识,家自以蒙恩。远臣受颜色之惠,坐席之间,以要其死力。当此之时,贼檄日以百数,忧不可胜,上犹以馀间讲经艺,发图谶。制告公孙述,署曰“公孙皇帝”。嚣虽遣子入侍,尚持两心。嚣故吏马援谓嚣曰;“到朝廷凡数十见,自事主未常见明主如此也。材直惊人,其勇非人之敌。开心见诚,与人语,好丑无所隐讳。图讲天下事,极尽下恩。兵事方略,量敌校胜。阔达多大节,与高帝等。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如卿言,胜高帝耶?”曰:“不如也。高帝大度,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不饮酒。”嚣大笑曰:“如卿言,反复胜也。”代郡太守刘兴将数百骑攻贾览,上状檄至,光武知其必败,报书曰:“欲复进兵,恐失其头首也。”诏书到,兴已为览所杀。长史得檄,以为国家坐知千里也。七年正月,诏群臣奏事无得言“圣人”。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既上,诣北军待报,前后相尘,连岁月乃决。上躬亲万机,急于下情,乃令上书启封则用,不得刮玺书,取具文字而已。奏诣阙,平旦上,其有当见及冤结者,常以日出时,〔驺骑驰出召入,其馀以俟中使者出报,即罢去,所见如神,远近不偏,幽隐上达,民莫敢不用情。追念前世,园陵至盛,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浸以无限,诏诰天下令薄葬。八年闰月,车驾西征,河西大将军窦融与五郡太守步骑三万迎上。隗嚣士众震坏,皆降,嚣走入城。吴汉、岑彭追守之。九年正月,隗嚣饿,出城餐糗糒,腹胀死。十二年,吴汉引兵击公孙述,入犍为界,小县多城守未下。诏书告汉直拥兵到成都,据其心腹,后城营自解散。汉意难前,独言朝廷以为我缚贼手足矣。遣轻骑至成都,烧市桥,武阳以东小城营皆奔走降,竟如诏书。汉兵乘胜追奔,述距守。诏书又戒汉曰:“成都十万人,不可轻也。且坚据广都城,去之五十里,待其即营攻城,罢倦引去,乃首尾击之,勿与争锋。述兵不敢来,转营即之,移徙辄自坚。”十一月,众军至城门,述自将,背城而战。吴汉攻之,述军大破,刺伤述,扶舆入壁,其夜死。夷述妻子,传首于洛阳。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吊民之义。”又议汉杀述亲属太多。是时名都王国有献名马宝剑,直百金。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苑囿池籞之官废,弋猎之事不御。雅性不喜听音乐,手不持珠玉,衣服大绢,而不重綵。征伐尝乘革舆羸马。公孙述故哀帝时,即以数郡备天子用。述破,益州乃传送瞽师、郊庙乐、葆车、乘舆物,是后乃稍备具焉。述伏诛之后,而事少闲,官曹文书减旧过半,下县吏无百里之繇,民无出门之役。十三年,封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卫公。越裳献白兔。十四年,封孔子后孔志为褒成侯。十五年,诏曰:“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聚人遮道啼呼。”十七年,上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谶多,御坐庑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左右有白大司马史,病苦如此,不能动摇。自强从公,出乘,以车行数里,病差。四月二日,车驾宿偃师。病差数日,入南阳界,到叶。以车骑省,留数日行,黎阳兵马千馀匹,遂到章陵,起居平愈。幸章陵,修园庙旧宅田里舍。凤皇至,高八九尺,毛羽五彩,集颍川,群鸟并从,盖地数顷,留十七日乃去。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十九年,光武下诏曰:“唯孝宣皇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上幸南阳、汝南,至南顿,止令舍,大置酒,赐吏民,复南顿田租一岁。吏民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但复一岁少薄,愿复十岁。”上曰:“天下重宝大器,常恐不任,日慎一日,安敢自远期十岁。”复增一岁。二十年六月,上风眴黄瘅病发甚,以卫尉关内侯阴兴为侍中,兴受诏云台广室。甘露降四十五日。二十五年,乌桓献貂豹皮,诣阙朝贺。二十六年正月,诏曰:“前以用度不足,吏禄薄少,乃自益其俸。”自三公下至佐史各有差。初作寿陵,始营陵地于临平亭南。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临平望平阴,河水洋洋,舟船泛泛,善矣夫!周公、孔子犹不得存,安得松、乔与之而共游乎!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独完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迭兴之后,亦无丘垄,使合古法。今日月已逝,当豫自作。臣子奉承,不得有加。”乃令陶人作瓦器。
上常自细书,一札十行,报郡县。旦听朝,至日晏,夜讲经听诵。坐则功臣特进在侧,论时政毕,道古行事,次说在家所识乡里能吏,次第比类。又道忠臣孝子义夫节士,坐者莫不激扬悽怆,欣然和悦。群臣争论上前,常连日。皇太子尝承间言:“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道。今天下大安,少省思虑,养精神。”上答曰:“我自乐此。”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上悔前徙之。三十年,有司奏封襌。诏曰:“灾异连仍,日月薄食,百姓怨歎,而欲有事于太山,污七十二代编录,以羊皮杂貂裘,何强颜耶?”三十二年,群臣复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也。”遂登太山,勒石纪号。改元为中元。中元元年,上幸长安,祠长陵,还洛阳宫。是时醴泉出于京师,郡国饮醴泉者,痼疾皆愈,独眇蹇者不差。有赤草生于水涯。郡国上甘露降。群臣上言:“地祇灵应而失草萌,宜命太史撰具郡国所上。”上遂不听,是以史官鲜记焉。冬十月甲申,使司空冯鲂告祠高庙曰:“高皇吕太后不宜配食。薄太后慈仁,孝文皇帝贤明,子孙赖福,延至于今,宜配食地祇高庙。今上薄太后尊号为高皇后,迁吕太后于园,四时上祭。”是岁,起明堂、辟雍、灵台,及北郊兆域。二年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在位三十三年,时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如孝文皇帝旧制,葬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太子袭尊号为皇帝。群臣奏谥曰光武皇帝,庙曰世祖。三月,葬原陵。
汉以炎精布耀,或幽而光。
上东西赴难,以车上为家,传荣合战,跨马操兵,身在行伍。
帝即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光武诏曰:“明设丹青之信,广开束手之路。”
光武功臣邓禹等二十八人皆为侯,封馀功臣一百八十九人。
帝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故皆以列侯就第,恩遇甚厚,远方贡甘珍,必先遍赐列侯,而大官无馀。有功辄增封邑,故皆保全。
光武封新野主子邓泛为吴侯,伯父皇皇考姊子周均为富波侯,追封外祖樊重为寿张侯,重子丹为射阳侯,孙茂为平望侯,寻玄乡侯,从子冲更父侯,后父阴睦宣恩侯,子识原鹿侯,就为信阳侯,皇考女弟子来歙征羌侯,弟由宜西侯,以宁平公主子李雄为新市侯,后父郭昌为阳安侯,子流绵曼侯,兄子竟新郪侯,匡发干侯,以姨子冯邯为锺离侯。
光武皇帝虽发师旁县,人马席荐羁靽皆有成贾,而贵不侵民,乐与官市。
东观汉记卷二 纪二 显宗孝明皇帝 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建武四年五月甲申,皇子阳生,丰下锐上,颜赤色,有似于尧,上以赤色名之曰阳。年十岁通春秋,上循其头曰“吴季子”。阳对曰:“愚戆无比。”及阿乳母以问师傅,曰:“少推诚对。”师傅无以易其辞。母光烈皇后,初让尊位为贵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为东海公,三岁进爵为王。幼而聪明叡智,容貌壮丽,世祖异焉,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谋谟甚深。温恭好学,敬爱师傅,所以承事兄弟,亲密九族,内外周洽。世祖愈珍上德,以为宜承先序。建武十七年十月,诏废郭皇后,立阴贵人为皇后,以上为皇太子,治尚书,备师法,兼通四经,略举大义,博观群书,以助术学,无所不照。中元二年二月,世祖崩,皇太子即位。帝即祚。长思远慕,至踰年,乃率诸王侯、公主、外戚、郡国计吏上陵,如会殿前礼。正月,上谒原陵,梦先帝、太后如平生,亲率百官上陵,其日降甘露,积于树,百官取以荐。会毕,上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妆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长水校尉樊鯈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于是下太常、将军、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王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明帝封太后弟阴兴子庆为鮦阳侯,子博隐强侯,阴盛为无锡侯,楚王舅子许昌龙舒侯。永平二年正月,上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上及公卿列侯始服冕冠、衣裳。祀毕,登灵台。三月,上初临辟雍,行大射礼。十月,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十月元日,始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轮,朕亲袒割牲,祝哽在前,祝噎在后。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学明,以二千石禄养终身。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教朕十有馀年,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甲子,上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历览馆舍邑居旧处,会郡县吏,劳赐作乐。有县三老大言:“陛下入东都,臣望颜色容仪,类似先帝,臣一驩喜。百官严设如旧时,臣二驩喜。见吏赏赐,识先帝时事,臣三驩喜。陛下听用直谏,默然受之,臣四驩喜。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臣五驩喜。进贤用能,各得其所,臣六驩喜。天下太平,德合于尧,臣七驩喜。”帝令上殿,欲观上衣,因举虎头衣以畏三老。上曰:“属者所言我尧,削章不如饱饭。”十一月,诏京兆、右扶风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出郡钱穀给萧何子孙,在三百里内者,悉令侍祠。永平三年诏曰:“登灵台,正仪度。”春二月,图二十八将于云台,册曰:“部符封侯,或以德显。”秋八月,诏曰:“琁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会明帝改其名,郊庙乐曰太予乐,正乐官曰太予乐官,以应图谶。十月,上与皇太后幸南阳章陵,周观旧庐,召见阴、邓故人。上在于道所幸见吏,劳赐省事毕,步行观部署,不用辇。甲夜读众书,乙夜尽乃寐,先五鼓起,率常如此。四年,诏书曰:“朕亲耕于藉田,以祈农事。”五年十月,上幸邺,赵王栩会邺,赐钱百万。六年,庐江太守献宝鼎,出王雒山,纳于太庙。诏曰:“易鼎足象三公,岂非公卿奉职得理乎?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庙,以备器用。”七年,公卿以芝生前殿,奉觞上寿。八年十月,上临辟雍,养三老、五更。礼毕,上手书赦令,尚书僕射持节诏三公。九年,诏为四姓小侯置学。十年闺月,行幸南阳,祠章陵。以日北至,复祠于旧宅。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上自御埙箎和之,以娱嘉宾。至南顿,劳飨三老、官属。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被野。十二年,以益州徼外哀牢王率众慕化,地旷远,置永昌郡。十三年二月,上耕藉田毕,赐观者食。有一诸生前举手曰:“善哉!文王之遇太公也。”上书板曰:“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也。”有司奏楚王英聚姦猾。十四年,帝作寿陵,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出外为小厨,财足祠祀。明帝自制石椁,广丈二尺,长二丈五。十五年二月,东巡狩。癸亥,帝耕于下邳。三月,幸孔子宅,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御讲堂,命太子、诸王说经。幸东平王宫。上怜广陵侯兄弟,赐以服御之物,又以皇子舆马,悉赋予之。十七年春,甘露仍降,树枝内附,芝生前殿,神雀五色,翔集京师。是夜,上梦见先帝、太后,梦中喜觉,因悲不能寐。明旦上陵,百官、胡客悉会,太常丞上言陵树华有甘露,上令百官採甘露。受赐毕,罢,上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流涕,敕易奁中脂泽妆具。自帝即位,遵奉建武之政,有加而无损。初,世祖闵伤前世权臣太盛,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汉家中兴,唯宣帝取法。至于建武,朝无权臣,外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势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至永平,后妃外家贵者,裁家一人备列将校尉,在兵马官,充奉宿卫,阖门而已无封侯豫朝政者。自皇子之封,皆减旧制。尝案舆地图,皇后在傍,言钜鹿、乐成、广平各数县,租穀百万,帝令满二千万止。诸小王皆当略与楚、淮阳相比,什减三四,曰:“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又国远而小于王,善节约谦俭如此。八月,帝崩于东宫前殿,在位十八年,时年四十八,谥曰孝明皇帝,葬显节陵。十二月,有司奏上尊号曰显宗,庙与世宗庙同日而祠,祫祭于世祖之堂,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孝明皇帝尤垂意于经学。即位,删定拟议,稽合图谶,封师太常桓荣为关内侯,亲自制作五行章句。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辟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 肃宗孝章皇帝 孝章皇帝讳炟,孝明皇帝太子。永平三年二月,以皇子立为太子。年四岁,幼而聪达才敏,多识世事,动容进止,圣表有异。壮而仁明谦恕,温慈惠和,宽裕广博,亲爱九族,矜严方厉,威而不猛。既志于学,始治尚书,遂兼五经,周览古今,无所不观。于是上敬重之,每事谘焉。以至孝称,孜孜膝下。永平十八年,孝明皇帝崩,帝即位。 诏曰:“行太尉事赵憙,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其以憙为太尉。” 建初二年,诏齐相其止勿复送冰纨、方空縠、吹纶絮也。 建初四年,诏诸王、诸儒会白虎观,讲五经同异。 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 章帝行幸,敕御史、司空,道桥所过历树木,今方春月,无得有所伐,辂车可引避也。 章帝元和二年,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毕,有黄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祀坛上,东过于宫,翱翔而上。孔子后褒成侯等咸来助祭。祀五帝于汶上明堂,耕于定陶。 祠礼毕,命儒者论难。 章帝东巡狩,祠泰山,还,幸东平王宫,涕泣沾襟。 章帝元和二年,凤皇三十九、麒麟五十一、白虎二十九、黄龙四、青龙、黄鹄、鸾鸟、神马、神雀、九尾狐、三足乌、赤乌、白兔、白鹿、白鷰、白鹊、甘露、嘉瓜、秬秠、明珠、芝英、华平、朱草、木连理实,日月不绝,载于史官,不可胜纪。 凤皇见肥城句窳亭槐树上。 章帝元和二年,三足乌集沛国。三年,代郡高柳乌子生三足,大如鸡,色赤,头上有角,长寸馀。五月戊申,诏曰:“乃者白乌、神雀、甘露屡臻,降自京师。”又有赤乌、白燕。 元和三年,白虎见彭城。 章帝章和元年,嘉穀孳生。 章和中,有华平生也。 章帝时,白狐见,群臣上寿。 章帝时,美阳得铜酒樽,采色青黄,有古文。 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稜楚龙泉,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一室两刃,其馀皆平剑。其时论者以为稜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文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 明德太后姊子夏寿等私呼虎贲张鸣与敖戏争斗,上特诏曰:“尔虎贲将军,蒙国厚恩,位在中臣,宿卫禁门,当进人不避仇雠,举罚不避亲戚。今者反于殿中交通轻薄,虎贲兰内所使,至命欲相杀于殿下,不避门内,畏懦恣纵,始不逐捕,此皆生于不学之门所致也。” 章帝时,嘉禾嘉麦,日月不绝。 章和元年诏:“芝草之类,岁月不绝。” 序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圣之至要也。乾乾夕惕,寅畏皇天,帝王之上行也。明德慎罚,汤、文所务也。密静天下,容于小大,高宗之极致也。肃宗兼兹四德,以继祖考。臣下百僚,力诵圣德,纪述明诏,不能辨章,岂敢空言增广,以累日月之光。 穆宗孝和皇帝 孝和皇帝讳肈,章帝之中子也。母曰梁贵人,早薨。上自岐嶷,至于总角,孝顺聪明,宽和笃仁。孝章由是深珍之,以为宜承天位。年四岁,以皇子立为太子,初治尚书,遂兼览书传,好古乐道,无所不照。章和二年春二月,章帝崩,太子即位。永元元年,诏有司京师离宫园池,悉以假贫人也。二年二月壬午,日有食之,史官不觉,涿郡言之。三年春正月,帝加元服。时太后诏袁安为宾,赐束帛、乘马。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谊。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甚愍焉。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墓,生既有节,终不远身,谊臣受宠,古今所同。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鸿胪悉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彰厥功。”四年春正月,单于乞降,赐玉具剑,羽盖车一驷,中郎将持节卫护焉。六月,大将军窦宪潜图弑逆,幸北宫,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使谒者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五年正月,宗祀五帝于明堂,遂登灵台,望云物,大赦天下。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人,恣得收捕,不收其税。六月,郡国大雨雹,大如鴈子。六年六月,和帝初令伏闭昼日。七月,京师旱。幸洛阳寺,录囚徒,举冤狱。未还宫而澍雨。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擅国重译奉贡。改殡梁皇后于承光宫,仪比敬园。初,后葬有阙,窦后崩后,乃议改葬。十年五月丁巳,京师大雨,南山水流出至东郊,坏民庐舍。十一年,复置右校尉官,置在西河鹄泽县。十二年,象林蛮夷攻燔官寺。秭归山高四百馀丈,崩填谿水,厌杀百馀人。十一月癸酉夜,白气长三丈,起国东北,指军市十日。是月,西域蒙奇、疏勒二国归义。十三年春正月上日,上以五经义异,书传意殊,亲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十六年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坯山。元兴元年五月,右扶风雍地裂。朝无宠族,政如砥矢,惠泽沾濡,鸿恩茂笃。外忧庶绩,内勤经艺,自左右近臣,皆诵诗、书。德教在宽,仁恕并洽。是以黎元宁康,方国协和,贞符瑞应,八十馀品,帝让而不宣,故靡得而记。元兴元年十二月,帝崩于章德前殿,在位十七年,时年二十七,葬顺陵,庙曰穆宗。 序曰:穆宗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业。宾礼耆艾,动式旧典。宫无嫔嫱郑、卫之讌,囿无槃乐游畋之豫。躬履玄德,虚静自损。是以屡获丰年,远近承风云尔。 孝殇皇帝 孝殇皇帝讳隆,和帝之少子也。和帝皇子数十,生者辄夭,故殇帝养于民。元兴元年十二月,和帝崩。是日仓卒,殇帝时生百馀日,乃立以为皇太子。其夜即位,尊皇后邓氏为皇太后。帝在襁褓,太后临朝。殇帝诏省荏弱平簟。延平元年八月,帝崩于崇德前殿,年二岁,葬康陵。御览卷九一 孝殇襁褓承统,寝疾不豫,天命早崩,国祚中绝,社稷无主,天下敖然,赖皇太后临朝,孔子称“有妇人焉”,信哉!
东观汉记卷三 纪三 恭宗孝安皇帝 孝安皇帝讳祜,清河孝王第二子也。少聪明敏达,慈仁惠和,宽容博爱,好乐施予。自在邸第,数有神光赤蛇嘉应,照耀于室内。又有赤蛇盘纡殿屋床笫之间,孝王常异之。年十岁,善史书,喜经籍,和帝甚喜重焉,号曰“诸生”。数燕见在禁中,特加赏赐,下及玩弄之物,诸王子莫得与比。殇帝即位,邓后临朝,以帝幼小,诏留于清河邸,欲为储副。殇帝崩,以王青盖车迎,齐于殿中,拜为长安侯,乃即帝位。谦让恪懃,孜孜经学,志在供养,委政长乐宫。永初元年,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永昌献象牙、熊子。号皇太后母邓夫人为新野君。新城山泉水大出,突坏人田,水深三丈。十一月,上始讲尚书,躭于典艺。二年春正月,帝加元服。六月,雹大如芋魁、鸡子,风拔树发屋。闰七月,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众降。三年,鴈门乌桓及鲜卑叛,战九原高梁谷。四年,司隶、豫、衮、徐、青、冀六州蝗。新野君薨,赠以玄玉赤绂,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五年,汉阳人杜琦叛,琦自称安汉将军。汉阳故吏杜习手刺杀之。六年正月甲寅,谒宗庙。七年,郡国蝗飞过。滨水县彭城、广阳、庐江、九江穀九十万斛,送敖仓。元初元年,日南地坼长百八十二里,广五十六里。二年,青衣蛮夷堂律等归义。安定太守杜恢与司马钧等并威击羌,恢乘胜深入,至北地灵州丁奚城,为虏所害,钧拥兵不救,收钧下狱。蛮田山、高少等攻城,杀长吏。州郡募五里蛮夷、六亭兵追击,山等皆降。赐五里、六亭渠率金帛各有差。四年,武库火,烧兵物百二十五种,直千万以上。诏曰:“方今八月案比之时。”虔人种羌大豪恬狼等诣度辽将军降。延光二年,九真言嘉禾生,禾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三年,凤皇集济南台丞霍穆舍树上,赐帛各有差。卫县木连理,定陵县木连理。颍川上言白鹿见。颍川上言麟见。黄龙见历城,又见诸县。四年三月,帝崩于叶县,在位十九年,时年三十二。御车所止,饮食、百官、鼓漏、起居、车骑、卤簿如故。及还宫,皇后与兄显,中常侍江京、樊丰等共与伪诈,不欲令群臣知上道崩,欲伪道得病,遣司徒等分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诬罔灵衹,以亡为存。其夕发丧,群寮百姓,如丧考妣,塞外蛮夷,致祭涕泣。葬恭陵。 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犊。 圣德炳著。 敬宗孝顺皇帝 孝顺皇帝讳保,孝安长子也。母早薨,追谥恭愍皇后。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性,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年六岁,永宁元年,为皇太子。受业尚书,兼资敏达。初,乳母王男、厨监邴吉为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所谮愬,京惧有后害,遂共搆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安帝崩,北乡侯即尊位。王废绌,不得上殿临棺,而悲哀泣血,不下餐粥。北乡侯薨,车骑将军阎显等议:“前不用济阴王,今用怨人。”白阎太后,复徵诸王子,闭门发兵。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共讨贼臣,以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锺下,即皇帝位。司空刘授以阿附恶逆,辟召非其人,策罢。永建元年,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以阿党权贵,李郃以人多疾疫免。三年,大傅桓焉无清介辟召,策罢。四年,汉阳率善都尉蒲密因桂阳太守文砻献大明珠。诏曰:“海内颇有灾异,而砻不推忠竭诚,而喻明珠之瑞,求媚烦扰,珠今封却还。”太尉刘光、司空张皓以阴阳不和,久託病,策罢。司徒许敬为陵轹使者策罢,以千石禄终身。六年,叶调国王遣使师会诣阙贡献,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赐其君紫绶,及掸国王雍由亦赐金印紫绶。阳嘉元年,望都、蒲阴狼杀女子九十七人,为不祠北岳所致。诏曰:“政失厥中,狼灾为应,至乃残食孤幼。博访其故,山岳尊灵,国所望秩,而比不奉祠,淫刑放滥,害加孕妇。”二年,汝南童子谢廉、河南童子赵远,年十二,各通一经。以太学初缮,应化而至,皆除郎中。疏勒王盘遣使文时诣阙,献师子、封牛,师子形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冬十月庚午,以春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锺,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复黄锺,作乐器,如旧典。四年,太尉施延以选举贪污,策罢。诏曰:“朕以不德,谪见于天,零陵言日食,京师不觉。”永和元年,大将军夫人躬先率下,淑慎其身,追号为开封君。六年十二月诏:“故将军马贤,前伐西夷,克敌深入,父子三人同命,其以汉中南郑之武阳亭封贤孙承先为武阳亭侯,食租税。”汉安元年,雒阳刘汉等百九十七家为火所烧,其九十家不自存,诏赐钱廪穀。时以远近献马众多,园厩充满,始置承华厩令,秩六百石。八月,遣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等八人分行州郡,颁宣风化,举实臧否。二年,诏禁民无得酤卖酒麴。建康元年八月,帝崩于玉堂前殿,在位十九年,时年三十。遗诏无起寝庙,衣以故服,珠玉玩好皆不得下,务为节约。葬宪陵,庙曰敬宗。 有司奏言:“孝顺皇帝弘秉圣哲,龙兴统业,稽乾则古,钦奉鸿烈。宽裕晏晏,宣恩以极,躬自菲薄,以崇玄默。遗诏贻约,顾念万国。衣无制新,玩好不饰。茔陵损狭,不起寝庙,遵履前制,敬勅慎终,有始有卒。孝经曰:‘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臣请上尊号曰敬宗庙,天子世世献奉,藏主祫祭,进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露布奏可。 中常侍籍建,遇姦追臣,追封为汝阴东乡侯。 孝冲皇帝 孝冲皇帝讳炳,顺帝之少子也。年三岁,是时皇太子数不幸,国副未定,有司上言宜建圣嗣。建康元年四月,立为太子。顺帝崩,太子即帝位,尊皇后梁氏为皇太后。帝幼弱,太后临朝。永熹元年正月,帝崩于玉堂前殿,在位一年,葬怀陵。 孝质皇帝 孝质皇帝讳缵,章帝玄孙,千乘贞王之曾孙也,乐安王孙,渤海王子也。年八岁,茂质纯淑,好学尊师,有闻于郡国。孝冲帝崩,徵封建平侯,即皇帝位。传勉头及所带玉印、鹿皮冠、黄衣诣洛阳,诏悬夏城门外,章示百姓。本初元年闰六月,帝崩于玉堂前殿,在位一年,时方九岁,葬静陵。 威宗孝桓皇帝 孝桓皇帝讳志,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孙,蠡吾侯翼之长子也,母曰匽夫人。年十四,袭爵,始入,有殊于人,梁太后欲以女弟妃之。本初元年四月,徵诣雒阳。既至,未及成礼,会质帝崩,无嗣,太后密使瞻察威仪才明,任奉宗庙,遂与兄冀定策于禁中,迎帝即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御却非殿。改元建和。元年,芝草生中黄藏府。江舍及李坚等伏诛。永兴二年,光禄勳府吏舍夜壁下忽有青气,掘之,得玉玦,各有钩,长七寸三分,玦周五寸四分,身中皆有雕镂。诏司隶:“蝗水为灾,五穀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延熹元年三月己酉,初置鸿德苑,置令。二年,大将军梁冀辅政,纵横为乱。帝与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共谋诛之,于是封超等为五侯。五侯暴恣日甚,毒流天下。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并坐不卫宫,止长寿亭,减死一等。以爵赎之。初置祕书监,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烧当等八种羌叛,护羌校尉段熲追击到积石山。三年,白马令李云坐直谏诛。四年,京师雨雹,大如鸡子。五年,长沙贼起,时攻没苍梧,取铜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辅各奔出城。以京师水旱疫病,帑藏空虚,虎贲、羽林不任事者住寺,减半奉。时贼乘刺史车,屯据临湘,居太守舍。贼万人以上屯益阳,杀长吏。七年冬十月,上幸云梦,至新野公主、寿张敬侯庙。诏曰:“存善继绝,实藉德贞。武骑都尉樊演高祖父重,以光武皇帝元舅,扶助中兴,追封寿张侯,谥曰敬,祖父茂封冠军平望乡侯,五国并建,其二绝者祠之。”八年,妖贼盖登称“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铁券十一,后伏诛。九年,戴异鉏田得金印,到广陵以与龙尚。七月,祀黄老于北宫濯龙中,以文罽为坛,饰金银釦器,采色眩耀,祠用三牲,太官设珍馔,作倡乐,以求福祥。名臣少府李膺等并为阉人所谮诬为党人,下狱死。永康元年,西河言白兔见。在位二十一年崩,年三十六。 孝灵皇帝 到夏门外万寿亭,群臣谒见。 灵帝时,故大僕杜密、故长乐少府李膺各为钩党。尚书曰下本州考治。时上年十三,问诸常侍曰:“何钩党?”诸常侍对曰:“钩党人即党人也。”即可其奏。 会稽许昭聚众自称大将军,立父生为越王,攻破郡县。 陈行相师迁奏,沛相魏愔,前为陈相,与陈王宠交通。 使中郎将堂谿典请雨,因上言改崇高山名为嵩高山。 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白衣人言“梁伯夏教我上殿”,与中黄门桓贤语,因忽不见。 有黑气墯所御温明殿庭中,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有头,体长十馀丈,形貌似龙。 灵帝光和四年,初置绿骥厩,领受郡国调马。 光和四年,郡国上芝英。 五年,帝起四百尺观于阿亭道。 中平二年,造万金堂于西园。 三年,又造南宫玉堂,筑广成苑。 灵帝铸黄锺二千斛,四悬于嘉德端门内,二在云台殿前也。
东观汉记卷四 表 诸王表 王子侯表 功臣表 恩泽侯表 百官表 窦宪作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傅。 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其将军不常置,比公者又有骠骑将军。建武二十年,复置骠骑将军,位次公,有长史一人。 度辽将军司马二人。 章帝又置祀令、丞,延平元年省。 永平六年,以廷尉皆曹吏强为廷尉,以明用达法理,超迁非次。 大鸿胪,汉旧官,建武元年复置。属官大行丞一人,大行丞有治礼员三十七人,主斋祠傧赞九宾之礼。又有公室,主调中都官斗食以下, 鸿胪三十六人,其陈宠、左雄、朱宠、庞参、施延并迁公。 其主薨无子,置傅一人守其家。 桓帝延熹元年三月己酉,置鸿德苑,置令。 州牧刺史,汉旧官,建元元年复置牧,十八年改为刺史,督二千石。 交趾刺史,持节。 其绍封削绌者,中尉、内史官属亦以率减。 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九卿、执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长秋、将作大匠、度辽诸将军,郡太守、国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将、诸郡都尉、诸国行相、中尉、内史、中护军、司直秩皆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中外官尚书令、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公将军长史、中二千石丞、正、平、诸司马、中宫王家僕、雒阳令秩皆千石,尚书、中谒者、谒者、黄门宂从四僕射、诸都监、中外诸都官令、都候、司农部丞、郡国长史、丞、候、司马、千人秩皆六百石,家令、侍、僕秩皆六百石,雒阳市长秩四百石,主家长秩皆四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诸署长、楫櫂丞秩三百石,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秩四百石,秩六百石者,丞、尉秩三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秩二百石,县国丞、尉亦如之,县、国三百石长相,丞、尉亦百石,明堂、灵台丞、诸陵校长秩二百石,丞、尉、校长以上皆铜印黄绶。县国守宫令、相或千石或六百石,长相或四百石或三百石,长相皆以铜印黄绶。而有秩者侍中、中常侍、光禄大夫秩皆二千石,太中大夫秩皆比二千石,尚书、谏议大夫、侍御史、博士皆六百石,议郎、中谒者秩皆比六百石,小黄门、黄门侍郎、中黄门秩皆比四百石,郎中秩皆比三百石,太子舍人秩二百石。
东观汉记卷五 志 律曆志 凡律所革,以变律吕,相生至六十。 礼志 立春之日,立青旛,施土牛于门外,以示兆民。 章帝行幸,敕立春之日,京都百官皆衣青衣,令史皆服青帻。 汉承秦灭学,庶事草创,明堂、辟雍阙而未举。武帝封禅,始立明堂于泰山,犹不于京师。元始中,王莽辅政,庶绩复古,乃起明堂、辟雍。 乐志 汉乐四品:一曰大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郊乐,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周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也”。宗庙乐,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假”,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食举乐,王制谓“天子食举以乐”,周官“王大食则令奏锺鼓”。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辟雍、飨射,孝经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记曰“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社稷,诗所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者也。礼记曰“夫乐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此之谓也。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师大献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也。孝章皇帝亲著歌诗四章,列在食举,又制云台十二门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熹平四年正月中,出云台十二门新诗,下大予乐官习诵,被声,与旧诗并行者,皆当撰录,以成乐志。 郊祀志 太尉赵憙上言曰:“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尝不封禅。陛下圣德洋溢,顺天行诛,拨乱中兴,作民父母,修复宗庙,救万姓命,黎庶赖福,海内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礼官咸以为宜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当仁不让。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以明灵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 中元元年正月,群臣复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辄拒绝不许,臣下不敢颂功述德业。谨按河雒谶书,赤汉九世,当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傅奏左帷。陛下遂以仲月令辰,遵岱岳之正礼,奉图雒之明文,以和灵瑞,以为兆民。”上曰:“至泰山乃复议。国家德薄,灾异仍至,图谶盖如此。” 上东巡狩,至泰山,有司复奏河雒图记表章赤汉九世尤著明者,前后凡三十六事。与博士充等议,以为“殷统未绝,黎庶继命,高宗久劳,犹为中兴。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据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功,后世谓之圣王。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土靡不其有,宗庙不祀,十有八年。陛下无十室之资,奋振于匹夫,除残去贼,兴复祖宗,集就天下,海内治平,夷狄慕义,功德盛于高宗、武王。宜封禅为百姓祈福。请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奏仪制”。诏曰:“许。昔小白欲封,夷吾难之;季氏欲旅,仲尼非焉。盖齐诸侯,季氏大夫,皆无事于泰山。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禅,德薄而任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于得承鸿业,帝尧善及子孙之馀赏,盖应图籙,当得是当。惧于过差,执德不弘,言道不笃,为议者所诱进,后世知吾罪深矣。” 北夷作寇,千里无烟火,无鸡鸣狗吠之声。 封禅,其玉牒文秘,天子事也。 明帝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皇帝配之。 诏曰:“经称‘秩元祀,咸秩无文’。祭法‘功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以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传曰:‘圣王先成民而致力于神。’又曰:‘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孝文十二年令曰:‘比年五穀不登,欲有以增诸神之祀。’王制曰:‘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今恐山川百神应典祀者尚未尽秩,其议增修群祀宜享祀者,以祈丰年,以致嘉福,以蕃兆民。诗不云乎:‘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有年报功,不私幸望,岂嫌同辞,其义一焉。’ 祠礼毕,命儒者论难。 孝成时,匡衡奏立北郊,复祠六宗。至建武都雒阳,制郊祀,六宗废不血食,大臣上疏谓宜复旧。上从公议,由是遂祭六宗。 永平三年八月丁卯,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舞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不皆相袭,以明功德。秦为无道,残贼百姓,高皇帝受命诛暴,元元各得其所,万国咸熙,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行节俭,除诽谤,去肉刑,泽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开地置郡,传之无穷,孝宣皇帝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武畅方外,震服百蛮,戎狄奉贡,宇内治平,登封告成,修建三雍,肃穆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代。以兵平乱,武功盛大。歌所以咏德,舞所以象功,世祖庙乐名宜曰大武之舞。元命包曰:“缘天地之所杂乐为之文典。”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而诗人称其武功。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各与虞韶、禹夏、汤护、周武无异,不宜以名舞。协图徵曰:“大乐必易。”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汉书曰:“百官颂所登御者,一章十四句。”依书文始、五行、武德、昭德、盛德修之舞,节损益前后之宜,六十四节为舞,曲副八佾之数。十月烝祭始御,用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进武德舞歌诗曰:“于穆世庙,肃雍显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协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诏书曰:“骠骑将军议可。”进武德之舞如故。 章帝初即位,赐东平宪王苍书曰:“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对于八政劳谦克己终始之度,比放三宗诚有其美。今迫遗诏,诫不起寝庙,臣子悲结,佥以为虽于更衣,犹宜有所宗之号,以克配功德。宗庙至重,朕幼无知,寤寐忧惧。先帝每有著述典议之事,未尝不延问王,以定厥中。愿王悉明处,乃敢安之。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思有所承,公无困哉!”太尉憙等奏:“礼,祖有功,宗有德。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号曰显宗,四时祫食于世祖庙,如孝文皇帝在高庙之礼,奏武德、六始、五行之舞。”苍上言:“昔者孝文庙乐曰昭德之舞,孝武庙乐曰盛德之舞,今皆祫食于高庙,昭德、盛德之舞不进,与高庙同乐。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庙,当同乐,盛德之乐无所施;如自立庙当作舞乐者,不当与世宗庙盛德之舞同名,即不改作舞乐,当进武德之舞。臣愚戆鄙陋,庙堂之论,诚非所当闻所宜言。陛下体纯德之妙,奋至谦之意,猥归美于载列之臣,故不敢隐蔽愚情,披露腹心。诚知愚鄙之言,不可以仰四门宾于之议。伏惟陛下以至德当成、康之隆,天下乂安刑措之时也。百姓盛歌元首之德,股肱贞良,庶事宁康。臣钦仰圣化,嘉羡盛德,危颠之备,非所宜称。”上复报曰:“有司奏上尊号曰显宗,藏主更衣,不敢违诏。祫食世祖,庙乐皆如王议。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见榱桷,俯视几筵,眇眇小子,哀惧战慄,无所奉承。爱而劳之,所望于王也。” 建初四年八月,上以公卿所奏明德皇后在世祖庙坐位驳议示东平宪王苍,苍上言:“文、武、宣、元祫食高庙,皆以后配。先帝所制,典法设张。大雅曰:“昭哉来御,从其祖武。’又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明德皇后宜配孝明皇帝。” 永初六年,皇太后入宗庙,于世祖庙与皇帝交献焉,如光烈皇后故事。 天文志 地理志 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 霍光墓在茂陵东司马门道南四里。 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 蛇丘有芳陉山。 东缗,县名,属山阳郡。 光武中兴,都洛阳,又于南阳置南都。 鲁阳乡在寻阳县。 西海有胜山。 秦时改为太末,有龙丘山在东,有九石特秀,色丹,远望如莲华。苌之隐处有一岩穴如窗牖,中有石牀,可寝处。 建安二十年,复置汉宁郡,分汉中之安阳、西城。又分鍚、上庸为上庸郡,置都尉。 安帝即位之年,分三县来属。 临济,王莽更名利居,安帝永初二年,改从今名。 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 朝会志 车服志 天子行有□罕。 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议春南北郊,东平王苍议曰:“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路,服周之冕。’为汉制法。高皇帝始受命创业,制长冠以入宗庙。光武受命中兴,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圣明奉遵,以礼服龙衮,祭五帝。礼缺乐崩,久无祭天地冕服之制。按尊事神祇,絜斋盛服,敬之至也。日月星辰,山龙华藻,天王衮冕十有二旒,以则天数;旂有龙章日月,以备其文。今祭明堂宗庙,圆以法天,方以则地,服以华文,象其物宜,以降神明,肃雍备思,博其类也。天地之礼,冕冠裳衣,宜如明堂之制。” 武冠,俗谓之大冠。 贵人、相国绿绶,三采,绿紫白,纯绿圭。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纯紫圭。公主封君同。九卿、中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纯青圭。千石、六百石黑绶,二采,青绀,纯青圭。四百、三百、二百石黄绶,一采,纯黄圭。百石青绀绶,一采,宛转缪织圭。 孝明帝作蠙珠之佩,以郊祀天地。 赐段熲亦帻,故知自上下通服之,皆乌也。厨人绿,驭人赤,舆辇人黄,驾五辂人逐车色。其承远游进贤者,施以掌导,谓之介帻。承武弁者,施以笄导,谓之平巾。
东观汉记卷六 传一 光烈阴皇后 有阴子公者,生子方,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即后之父也。 上微时,过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歎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遂纳后于宛。 光烈阴皇后,上即位,立为贵人。上以后性贤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辄退让,自陈不足以当大位。 后为皇后。 失亲数十年,言及未尝不流涕。 明德马皇后 明德皇后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卜者卦定释蓍,仰天歎息。卜者乃曰:“此女明年小疾,必将贵。遂为帝妃,不可言也。 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髮。 明帝马皇后美髮,为四起大髻,但以髮成,尚有馀,绕髻三匝,复出诸髮。眉不施黛,装不求饰。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常称疾而终身得意。 先人后己,发于至诚。 荐达左右。 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遂登至尊。先是数日,后梦有小虫飞无数随著身,入皮肤中,复飞出。 明德皇后既处椒房,太官上饭,累餚膳备副,重加幕覆,辄撤去,谴敕令与诸舍相望也。 明德马后不喜出入游观,希尝临御牕牖。 马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绮。后曰:“此缯染色好,故直用之。” 明德马皇后尝有不安,时在敬法殿东厢,上令太夫人及兄弟得入见。 马皇后志在克己辅上,不以私家干朝廷。兄马防为虎贲中郎将,弟为黄门郎,讫永平世不迁。 明德马后,时上欲封诸舅,外间白太后,曰:“吾自念亲属皆无柱石之功,俗语曰:‘时无赭,浇黄土。’” 太后诏曰:“吾万乘主,欲身率众,身服大练缣裙,食不求所甘,左右傍人皆无薰香之饰。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之。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止讙耳。” 上欲封诸舅,马太后辄断绝曰:“计之熟矣,勿有疑也。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封爵,违逆慈母之拳拳。吾素刚急,有胸中气,不可不慎。穰岁之后,唯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 后素谨慎,小感慨辄自责,如平生事舅姑。时新平主家御者失火,及北阁后殿,深以自过,起居不忻。至正月当上原陵,言我守备不精,惭见原陵,不上。 明德马后置织室,蚕于濯龙中,数往来观视,内以为娱乐,外以先女功。 明德后诏书流布,咸称至德,王主诸家,莫敢犯禁。广平、钜鹿、乐成王在邸,入问起居,帝望见车骑鞍勒皆纯黑,无金银綵饰,马不踰六尺,于是以白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施亲戚,被服自如。 章德窦皇后 进止得适,人事修备。 后性敏给。 敬隐宋皇后 敬隐宋后以王莽末年生,遭世仓卒,其母不举,弃之南山下。时天寒,冬十一月,再宿不死。外家出过于道南,闻有儿啼声,怜之,因往就视,有飞鸟纡翼覆之,沙石满其口鼻,能喘,心怪伟之,以有神灵,遂取而持归养,长至年十三岁,乃以归宋氏。 章帝宋贵人,时窦皇后内宠方盛,以贵人名族,节操高妙,心内害之,欲为万世长计,阴设方略,谗毁贵人,由是母子见疏。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谮暴卒。 孝和阴皇后 孝和阴皇后,聪慧敏达,有才能,善史书。永元二年,选入掖庭,为贵人,託以先后近属,故有宠 巫蛊咒诅。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后年五岁,太夫人为剪髮,夫人年老目冥,并中后额,虽痛忍而不言,一额尽伤。左右怪而问之,后言:“夫人哀我为断髮,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和熹皇后六岁,诸兄持后髮,后曰:“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奈何弄人髮乎?” 六岁能书。 诸兄读经,难问其意。 和熹邓后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宗族外内皆号曰“诸生”。 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体,荡荡正青,滑如磄□,有若锺乳,后仰嗽之。以讯占梦,言尧梦攀天而上,汤梦及天舐之,皆圣主之梦。 博览五经传记。 和熹邓后逊位,手书谢表,深陈德薄,不足以奉承宗庙,充少君之位。 和熹邓后即位,万国贡献悉禁绝,惟岁时供纸墨而已。 邓太后赐冯贵人步摇一具。 和熹后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主名不立。太后念欲下掖庭考问之,恐有无辜僵仆者,乃亲自临见宫人,一一阅问,察其颜色,开示恩信。宫人盗者,即时其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宫人惊,咸称神明。 邓太后雅性不好淫祀。 邓太后临朝,上林鹰犬,悉斥放之。 下□尚书曰:“国家离乱,大厦未安,黄门鼓吹,曷有燕乐之志。欲罢黄门鼓吹。” 和熹邓后称制,永初二年三月,京师旱,至五月朔,太后幸雒阳寺,省庶狱,举冤囚。徒杜泠不杀人,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畏吏,不敢自理。吏将去,微疾举颈,若欲有言,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信,即时收令下狱抵罪,尹左迁。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邓太后尝体不安,左右忧惶,至令祷祠,愿以人为代。太后闻之,即谴怒,敕掖庭令以下:“何故乃有此不祥之言?”左右咸流涕,歎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后病瘳,岂非天地之应与? 和熹邓后自遭大忧,及新野君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安思阎皇后 顺烈梁皇后 有光景之祥。 九岁诵论语。 孝顺梁皇后,永建三年春三月丙午,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瞿然惊骇,却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太史卜之,兆得寿房,又筮之,得坤之比。 顺帝阳嘉元年,立顺烈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尊后之日,嘉澍沾渥。 太后摄政。 窦贵人 窦章女,顺帝初,入掖庭为贵人,早卒。帝追思之,诏史官树碑颂德,章自为之辞。 孝崇匽皇后 申贵人生孝穆皇帝,赵夫人为穆皇后,匽夫人生桓帝。帝既立,追谥赵夫人为穆皇后,匽夫人为博园贵人。和平元年,桓帝诏曰:“博园匽贵人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会,与天合灵,笃生朕躬,‘欲报之德’,诗所感歎,今以贵人为孝崇皇后。” 孝桓邓皇后 孝桓帝邓后,字猛,父香,早死,猛母宣改嫁为掖庭民梁纪妻。纪者,襄城君孙寿之舅也。寿引进令入掖庭,得宠为贵人,故冒姓为梁氏。 灵帝宋皇后 左道。 灵思何皇后 长七尺一寸。
东观汉记卷七 传二 齐武王縯 縯字伯升。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虫蔽天,盗贼群起,四方溃畔。伯升遂起兵舂陵。 伯升进围宛,莽素震其名,大惧,使画伯升像于埻,旦起射之。 平林后部攻新野,不下,宰潘临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门降。 伯升作攻城斗车,上曰:“地车不可用,谁当独居此上者?”伯升曰:“此兵法也。”上曰:“兵法但有所图画者,实不可用。”伯升遂作之。后有司马犯军令,当斩,坐斗车上。 更始遂共谋诛伯升,大会诸将,以成其计。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更始竟不能发。 刘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阵溃围,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更始何为者耶?”更始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并执伯升,即日害之。 北海靖王兴 兴迁弘农太守,县吏张申有伏罪,兴收申案论,郡中震慄。时年旱,分遣文学循行属县,理冤狱,宥小过,应时甘雨澍降。 北海靖王兴,上抚育如子,每朝廷有异政,京师雨泽,秋稼好丑,辄驿马下问兴。 北海敬王睦 北海敬王睦,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而睦性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岁终,遣中大夫奉璧朝贺,召而谓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趋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已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 北海敬王睦善草书,临病,明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焉。 赵孝王良 光武初起兵,良搏手大呼曰:“我欲诣纳言严将军。”叱上起去。出閤,令人视之。还白方坐啗脯,良复讙呼。上言“不可讙露”。明旦欲去。前白良曰:“欲竟何时诣严将军所?”良意下,曰:“我为诈汝耳,当复何苦乎?” 乾私出国,到魏郡邺、易阳,止宿亭,令奴金盗取亭席,金与亭佐孟常争言,以刃伤常,部吏追逐,乾藏逃,金绞杀之,悬其尸道边树。国相举奏,诏书削中丘。 刘弘 刘弘,字禹孙,年十五,治欧阳尚书,布衣徒行,请诵孜孜。 弘字孺孙,先起义兵,卒。 刘梁 梁字季少,病筋挛卒。 城阳恭王祉 初名终,后改为祉。 刘敞曾祖节侯买,以长沙定王子封于零道之舂陵乡,为舂陵侯。敞父仁嗣侯,于时见户四百七十六,以舂陵地势下湿,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上书愿减户徙南阳,留男子昌守坟墓,元帝许之。初元四年,徙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众弟钜鹿都尉回往家焉。仁卒,敞谦俭好义,推父时金宝财产与昆弟。荆州刺史上其义行,拜卢江都尉。 敞临庐江岁馀,遭旱,行县,人持枯稻,自言稻皆枯。吏强责租。敞应曰:“太守事也。”载枯稻至太守所。酒数行,以语太守,太守曰:“无有。”敞以枯稻示之,太守曰:“都尉事邪?”敞怒叱太守曰:“鼠子何敢尔!”刺史举奏,莽徵到长安,免就国。 敞为嫡子终娶宣子女习为妻,宣使嫡子姬送女入门,二十馀日,义起兵。 祉以建武二年三月见于怀宫。 东海恭王彊 东海恭王彊,光武皇帝长子也。母郭后。建武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十七年十月,郭后废为中山太后。自郭后废,彊不自安,数因左右陈诚,愿备藩辅。十九年六月,彊废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十月,就国,兼食东海、鲁国二郡二十九县,租入倍诸王,赏赐恩宠绝无伦比,置虎贲旄头云罕,宫殿设锺簴之悬。彊性聪达恭谦,临之国,比上书让还东海十九县,又因皇太子固辞。上不许,以彊章示公卿大夫,深嘉歎之。 东海王彊薨,上发鲁相所上檄,下床伏地,举声尽哀,至长乐宫,白太后,因出幸津门亭发丧。 东海王彊薨,追念彊雅性恭俭,不欲令厚葬以违其意,诏中常侍杜岑、东海傅相曰:“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敕官属遣送,务行约省,茅车瓦器,以成王志。” 东海王彊孙顷王肃,性谦俭,修恭王法。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万疋,以助国费。 沛献王辅 沛献王辅,善京氏易。永平五年秋,京师少雨,上御云台,召尚席取卦具自卦,以周易卦林占之,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集。”明日大雨。上即以诏书问辅曰:“道岂有是耶?”辅上书曰:“案易卦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集。蹇,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蚁穴居而知雨,将云雨,蚁封穴,故以蚁为兴文。”诏报曰:“善哉!王次序之。” 沛王、楚王来朝,皆就国,明帝告诸王傅相,王诸子年五岁以上,皆令带列侯印,复送绶十九枚,为诸王子在道欲急带之也。 沛献王辅,性恭严有威,好经书,论集经传图谶,作五经通论。奉蕃以至没,遵履法度,未尝犯禁,称为贤王。 楚王英 楚王英奉送黄缣三十五疋、白纨五疋入赎,楚相以闻,诏书还赎缣纨,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 济南安王康 济南安王康,多殖财货,大治宫室,起内第,奴婢千四百人。 东平宪王苍 东平王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慧。 东平宪王苍,少有孝友之质,宽仁弘雅。中元二年,光武帝崩,明帝诏曰:“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可以託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其以苍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 是时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乃祖庙登歌八佾舞数。苍以亲辅政,尽心王室,每有议事,上未尝不见从,名称日重。 东平宪王苍开东閤,延英雄。 东平宪王苍上书表荐名士左冯翊桓虞等,虚己礼下,与参政事。 上尝问东平王苍曰:“在家何业最乐?”苍对曰:“为善最乐。”上嗟歎之。 东平王苍与诸王朝京师,月馀还。帝临送归宫,悽然怀思,乃遣使手诏诸国曰;“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歎息。” 明帝诏书示诸国曰:“诏问东平王苍处家何等最乐,王对曰:‘为善最乐。’”帝曰:“其言甚大,副其腰腹。”苍美鬓髯,腰带八尺二寸。 上以所自作光武皇帝本纪示东平宪王苍,苍因上世祖受命中兴颂。上甚善之,以问校书郎,此与谁等,皆言类相如、扬雄,前代史岑比之。 建初三年,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孤心惨怆。飨卫士南宫,皇太后因过按行阅视旧时衣物。惟王孝友之德,今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今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致宛马一匹。闻武帝歌天马,霑赤汗,今亲见其然,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四年,苍上疏愿朝。上以王触寒涉道,使中谒者赐乘舆貂裘。苍到洛阳,使鸿胪持节郊迎,引入,不在讚拜之位,升殿乃拜,上亲答拜。苍上疏曰:“赐奉朝请,咫尺天颜,事过典故。”诸王归国,上特留苍。赐以祕书列图、道术祕方。至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鞍马,钱布以亿万计。 东平王苍到国后病水气喘逆,上遣太医丞相视之,小黄门侍疾。置驿马,传起居,以千里为程。 东平王苍葬,章帝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龙旂九旒,虎贲百人。 章帝幸东平,祭东平王墓,云:“思其人,到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阜陵质王延 阜陵质王延在国侈泰骄佚。 广陵思王荆 广陵思王荆,性刻急隐害,喜文法,有才能。中元二年,世祖崩,不悲哀,而作飞书与东海王彊,说之,令举兵为逆乱。彊得荆书,即执其行书者,封上之。以亲亲隐其事,遣荆止河南宫。 广陵王荆祝诅,自杀。 中山简王焉 简王焉以郭太后少子,独留京师。 琅邪孝王京 琅邪孝王京就国都,雅好宫室,穷极技巧,壁带玉饰以金银。 光烈皇后崩,明帝悉以太后所遗金宝赐京。 彭城靖王恭 恭赐号灵寿王,未有国邑。 恭子男丁前妻物故,酺侮慢丁小妻,恭怒,闭酺马厩,酺亡,夜诣彭城县欲上书,恭遣从官仓头晓令归,数责之,乃自杀。 丙为都乡侯,国为安乡侯,丁为鲁阳乡侯。 定兄据卞亭侯,弟光昭阳亭侯,固公梁亭侯,兴蒲亭侯,延昌城亭侯,祀梁父亭侯,坚西安亭侯,代林亭侯。 “恭”,明帝子,永平十五年封为钜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元和二年徙为六安王。章帝卒,遗诏徙封彭城王。 乐成靖王党 乐成靖王党,善史书,喜正文字。 乐成王苌 安帝诏曰:“乐成王居谅闇,衰服在身,弹棋为戏,不肯谒陵。” 下邳惠王衍 和帝赐恭诏曰:“皇帝问彭城王始夏无恙。盖闻尧亲九族,万国协和,书典之所美也。下邳王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宁,姬妾适庶,诸子分争,纷纷至今。前太子卬顽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后诸子更相诬告,迄今适嗣未知所定,朕甚伤之。惟王与下邳王恩义至亲,正此国嗣,非王而谁?礼重适庶之序,春秋之义大居正。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太子国之储嗣,可不慎欤!王其差次下邳诸子可为太子者上名,将及景风拜授印绶焉。” 梁节王畅 梁节王畅上疏曰:“筋骨相连,命在丝髮。” 清河王庆 永元四年,移幸北宫章德殿,讲白虎观,庆得入省宿止。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诏曰:“甲子之异,责由一人。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复宿留。” 平原王胜 平原王葬,邓太后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作传诔,藏于王府。 孝穆皇 孝崇皇
东观汉记卷八 传三 刘玄 刘玄,字圣公,光武族兄也。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繫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飢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诸亡命往从之,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号新市兵。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馀人,号平林兵。圣公入平林中,与伯升会,遂共围宛。圣公号更始将军。自破甄阜等,众庶来降十馀万。诸将立刘氏,南阳英雄皆归望于伯升。然汉兵以新市、平林为本,其将帅素习圣公,因欲立之。而朱鲔立坛城南淯水上,诣伯升。吕植通礼经,为谒者,将立圣公为天子仪以示诸将。马武、王匡以为王莽未灭,不如且称王。张卬拔剑击地曰:“称天公尚可,称天子何谓不可!”于是诸将军起,与圣公至于坛所,奉通天冠进圣公。于是圣公乃拜,冠,南面而立,改元为更始元年。上为太常偏将军。上破二公于昆阳城,而更始收刘稷及伯升,即日皆物故。上驰诣宛谢罪,更始大惭。长安中兵攻王莽,斩首,收玺绶诣宛。更始入便坐黄堂上视之,曰:“莽不如此,当与霍光等。”更始韩夫人曰:“莽不如此,帝那为得之?”更始北都洛阳,李松等自长安传舆服御物,及中黄门从官至洛阳。关中咸相望天子,更始遂西发洛阳,李松奉引,车马奔,触北阙铁柱门,三马皆死。更始至长安,居东宫,锺鼓帷帐,宫人数千,官府闾里,御府帑藏,皆安堵如旧。更始上前殿,郎吏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侍语,郎吏怪之。更始纳赵萌女为后,有宠,遂委政于赵萌,日在后庭与妇人躭饮,诸将军言事,更始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之。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所置牧守交错,州郡不知所从。赵萌以私事捽侍中。侍中曰:“陛下救我。”更始言:“大司马纵之。”萌曰:“臣不受诏。”遂斩之。更始在长安自恣,三辅苦之。又所署官爵皆群小,里闾语曰:“使儿居市决,作者不能得。佣之市空返,问何故,曰:今日骑都尉往会日也。”被服威仪,不似衣冠,或绣面衣、锦葱、诸于、襜褕,骂詈道路,为百姓之所贱。长安中为之歌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由是四方不复信向京师。雒阳人韩鸿为谒者,更始二年,使持节降河北,拜除二千石。其冬,赤眉十馀万人入关。徐宣、樊崇等入至弘农枯枞山下,与更始将军苏茂战。崇北至蓩乡,转至湖。引兵入上林,更始骑出厨城门,诸妇女皆从后车呼更始,当下拜城。更始下马拜谢城,乃去,至高陵。上闻更始失城,乃下诏封更始为淮阳王,而赤眉刘盆子亦下诏以圣公为长沙王。更始仍许赤眉,求降,上玺绶,乃封为畏威侯。赤眉谢禄曰:“三辅兵多欲得更始,一旦失之,合兵攻公,自灭之道也。”遂害更始。诏邓禹收葬于霸陵。 下江王风、王延兵侵疆,与荆州牧战,钩牧车屏□泥,刺款款陪乘,度足以得牧,然不敢害,尚愿望赦。 三辅豪杰入长安,攻未央宫。庚戌,杜虞杀莽于渐台,东海公宾就得其首,传诣宛,封滑侯。 朱鲔 朱鲔等遂会城南洧水上沙中,设坛,立圣公为天子。 鲔破,上大喜,诸将军贺,思上尊号。 更始大司马朱鲔守洛阳,吴汉诸将围守数月不下。世祖以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彭说鲔曰:“赤眉已得长安,今公谁为守乎?萧王受命平定燕、赵,百姓安土归心,贤俊四面云集。今北方清淨,大兵来攻洛,保一城,欲何望乎?不如亟降。”鲔曰:“大司徒公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上北伐,自知罪深,故不敢降耳。”彭还诣河阳白上,上谓彭复往晓之:“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奉上旨,复至城下说鲔,因曰:“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拔擢,深受厚恩,思以报义,不敢负公。”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上。”彭趋索欲上。鲔见其不疑,即曰:“旦蚤与我会上东门外。”彭如期往,与鲔交马语。鲔轻骑诣彭降,彭为杀羊具食。鲔曰:“身为降虏,未见吴公,诸将不敢食。”彭即令鲔自缚,与俱见吴公,将诣行在所河津亭。上即时解鲔缚,复令彭夜送归洛阳。 成德侯朱鲔玄孙杞,坐杀人国除。 申屠志 申屠志以功封汝阴王,上书以非刘氏还王玺,改为颍阳侯。 王郎 宫婢生子,正与同时,即易之。 知命者谓侍郎韩公等。 王郎遣谏议大夫杜威持节诣军门,上遣棨戟迎,延请入军。威称说实成帝遗体子舆也。上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况诈子舆乎!” 苏茂 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与刘永相会。 庞萌 庞萌为平狄将军,与盖延共击董宪,诏书独下延,而不及萌,萌以为延谮己,自疑,遂反。上闻之,大怒,乃自将兵讨萌,与诸将书曰:“吾常以庞萌为社稷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 王闳 王闳者,王莽叔父平阿侯谭子也。王莽篡位,潜忌闳,乃出为东郡太守。闳惧诛,常繫药手内。莽败,汉兵起,闳独完全。 彭宠 彭宠,字伯通,南阳宛人也。父宏,哀帝时为渔阳太守,有名于边。容貌饮食绝众。是时单于来朝,当道二千石皆选容貌饮食者,故宏徙为云中太守。 彭宏元始中迁河南太守,至渑池,夜逢小贼叩马,宏下车,曰:“将军哀之。”车中有监御史马况,奏举,宏乃坐免。 浮密奏宠,上徵之。宠既自疑,其妻劝宠无应徵,“今渔阳大郡,兵马众多,奈何为人所奏,而弃此去”。宠与所亲信吏计议,吏皆怨浮,劝宠止不应徵。 梦臝袒冠帻,踰城,髡徒推之。宠堂上闻虾蟇声在火罏下,凿地求之,不得。 彭宠奴子密等三人共谋劫宠,宠时斋,独在便坐室中,昼卧。子密等三奴缚庞著床板,告外吏:“大王解斋,吏皆便休。”又用宠声呼其妻入室,见宠,惊曰:“奴反!”奴乃捽其妻头,击其颊。宠曰:“趣为诸将军辨装。”两奴将妻入取宠物,一奴守宠。宠谓奴曰:“若小儿,我素所爱,今解我缚,当以女珠妻若。”小奴见子密听其语,遂不得解。子密收金玉衣物,使宠妻缝两缣囊。夜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诣子后兰卿所,其开门出,勿稽留。”书成,即断宠及妻头,置缣囊中,西入上告。世祖封子密为不义侯。 彭宠故旧渤海赵宽妻子家属依託宠居,宽仇家赵伯有好奴,以赇宠。宠贪之,为尽杀宽家属。宠之□德不仁贪狼如此。 卢芳 芳,安定人。属国胡数千畔,在参蛮,芳从之,诈姓刘氏,自称西平王。会匈奴句林王将兵来降参蛮胡,芳因随入匈奴,留数年。单于以中国未定,欲辅立之,遣毋楼且王求入五原,与假号将军李兴等结谋,兴北至单于庭迎芳。芳外倚匈奴,内因兴等,故能广略边郡。
东观汉记卷九 传四 李通 齐武王常杀通同母弟申屠臣,上不得已过通,乃买半臿佩刀裹之。至通舍,时病卧,因持上手得刀。通异之,乃谓上曰:“一何武也!”上曰:“以备不虞耳。” 王莽前队大夫诛谋反者,李次元闻事发觉,被马欲出。马驾在辕中,惶遽著鞍上马,出门顾见车方自觉,乃止。 李通娶宁平公主。为大司空。通性谦恭,常避权势,谢病不视事。 李通上疏曰:“臣经术短浅,智能空薄。” 李通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及有司奏请封诸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邵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祀通父冢。 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箕嗣。 邓晨 晨曾祖父隆,扬州刺史,祖父勳,交阯刺史。 晨与上共载出,逢使者不下车,使者怒,颇加耻辱。上称江夏卒史,晨更名侯家丞。使者以其诈,将至亭,欲罪之,新野宰潘叔为请,得免。 邓晨,南阳人,与上起兵,新野吏乃烧晨先祖祠堂,污池室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入汤镬中?”晨终无恨色。 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僕乎?”建武三年,上徵邓晨还京师,数讌见,说故旧平生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僕竟辨之。”帝大笑。 邓晨为陈留郡,兴鸿郄陂,益地数千顷,溉郡稻,常以丰熟,兼流给他郡。 来歙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冲。歙有大志慷慨,治春秋左氏,东诣洛阳见上,上大喜,曰:“君叔独劳苦。”即解所被襜襦以衣歙,拜太中大夫。 来歙,字君叔,南阳人也。建武五年,持节送马援,奉玺书于隗嚣。嚣遣子恂随入侍。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嚣将王元说嚣,故狐疑不决。歙素刚直,遂发愤责之曰:“国家以公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至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君臣父子信也。今乃欲从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吉凶之决,在于今日。”因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上闻得略阳,甚悦。左右怪上数破大敌,今得小城,何足以喜?然上以略阳嚣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 嚣围来歙于略阳,世祖诏曰:“桃花水出,船槃皆至,郁夷、陈仓,分部而进者也。” 上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隗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诸将,来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疋。 光武使来歙监诸将。 来歙征公孙述,诏于汧积穀六万斛,驴四百头负驮。 隗嚣破后,有五谿六种寇侵,见便钞掠,退阻营堑。来歙乃大治攻具衝车度堑,遂与五谿战,大破之。 来歙与盖延攻公孙述将王元。破之,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歙未死,驰告盖延。延见歙,伏悲不能仰视。歙叱曰:“故呼卿,欲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泣涕乎!”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死。 帝嘉歙忠节,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乡侯。 邓禹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邓禹,字仲华,南阳人也。更始既至雒阳,以世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驩,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禹曰:“不愿也。” 邓禹闻上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上欣其至。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上至广阿,止城门楼上,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卿言天下不足定,何也?” 上破邯郸,诛王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 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制曰:“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封禹为酇侯。” 赤眉入长安,邓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飢民。孰不延望?” 自冯愔反后,邓禹威稍损,又乏食。赤眉还入长安,邓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飢饿,皆食藻菜。帝乃徵禹还,敕曰:“赤眉无穀,自当来降,吾折箠笞之,非诸将忧也。” 邓禹与赤眉战,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飢,争取之。赤眉引还击之,军溃乱。时百姓饥,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菓实为粮。 邓禹攻赤眉,辄不利,吏士散亡尽,禹独与二十四骑还诣雒阳。 建武中,邓禹罢三公,以列侯就第,位特进。 邓禹,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 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 邓禹,字仲华,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自然之应也。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嬴粮策马,以追世祖,遂信竹帛之愿,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师。中兴治定,勒号泰山。圣上继体,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其禹之谓与? 邓训 邓训,字平叔,谦恕下士,无贵贱见之如旧,朋友子往来门内,视之如子,有过加鞭扑之教。太医皮巡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曰:“冀得火以熨背。”训身至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也。 邓训,字平叔,永平中,治滹沲、石臼河,从都庐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筭。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 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后迁护乌桓校尉,黎阳营故吏皆恋慕,故吏最贫羸者举国,念训尝所服药北州少乏,又知训好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于雒阳市药,还过赵国易阳,并载青泥一幞,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是。 邓训为护乌桓校尉,吏士常大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适配偶。 训坐私与扈通书,免归。燕人思慕,为之作歌。 邓训拜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邻郡则之。 训为护羌校尉,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诸故,令不得战。 训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鴈谷。 邓训为护羌校尉,乃发湟中六千人,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舡,乃置于□上以渡河,掩击胡羌卢落大豪,多有斩获。 邓训为护羌校尉,诸胡皆喜。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训闻有困病者,辄拘持束缚,不与兵刃,使医药疗治,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家家立祠,每有病,辄祷求福。 邓鸿 永平六年,邓鸿行车骑将军,位在九卿上,绝坐。 邓陟 邓陟,字昭伯。邓训五子,及女弟为贵人,立为皇后,陟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陟也。 邓陟兄弟常居禁中,陟谦退,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乃许。 永初元年,以定策增封邓陟三千户。让不获,遂逃避使者,间阙上疏,自陈情焉。 殇帝崩,惟安帝宜承大统,车骑将军邓陟定策禁中,封陟为上蔡侯。 邓悝 邓俚,字叔昭。安帝即位,拜悝城门校尉。自延平之初,以国新遭大忧,故悝兄弟率常在中供养两宫,比上疏自陈:“愚闇粪朽,幸得遭值明盛,兄弟充列显位,并侍帷幄,豫闻政事,无拾遗一言之助,以补万分,而久在禁省,日月益长,罪责日深,唯陛下哀怜。” 邓弘 邓弘,字叔纪。和熹后兄也。天资喜学,师事刘述,常在师门,布衣徒行,讲诵孜孜。奴醉,击长寿亭长,亭长将诣第白之。弘即见亭长,赏钱五千,厉声曰:“健直当然。”异日,奴复与宫中卫士忿争,卫士欧箠奴,弘闻,复赏五千。 邓弘收恤故旧,无所失,父所厚同郡郎中王临,年老贫乏,弘常居业给足,乞与衣裘舆马,施之终竟。 邓弘薨,有司复请加谥曰昭成君,发五校轻车骑士为陈,至葬所,所施皆如霍光故事,皇太后但令门生輓送。 邓阊 邓阊,字季昭,迁黄门侍郎。于时国家每有灾异水旱,阊侧身暴露,忧惧□□,形于颜色,公卿以下,咸高尚焉,汉兴以来,为外戚仪表。 邓太后报邓阊曰:“长归冥冥,往而不反。” 邓阊,字季昭,拜侍中,出则陪乘,入侍左右,忠言善谋,先纳善圣法诫臣辅之言,朝夕献纳,虽得于上,身在亲近,不敢自恃,敬之心弥笃。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馀侍中、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邓豹 邓豹,字伯庠,迁大匠,工无虚张之缮,徒无飢寒之色。 邓遵 邓遵,元初中,迁度辽将军,讨击羌虏,斩首八百馀级,得铠弩刀矛戟楯匕首二三千枚。 邓遵破匈奴,得釜镬二三千枚。御览七五七 邓遵破匈奴,得剑匕首二三千枚。 邓遵破诸羌,诏赐邓遵金刚鲜卑绲带一具,虎头鞶囊一,金错刀五十,辟把刀、墨再屈环横刀、金错屈尺八佩刀各一,金蚩尤辟兵钩一。 寇恂 更始时,大司马朱鲔在雒阳。上欲南定河内,问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雒阳,非寇恂莫可使也。”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上拜寇恂河内太守,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馀万。 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 寇恂为河内守,上即位,高邑军食急。恂以骊马送穀,前后不绝。 光武以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同门生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以此时据大郡,此谗人所侧目,怨祸之府也,宜思功遂身退之计。”恂然其言,因病不视事。 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便道之官,郡大生旅豆,收得一万馀斛,以应给诸营。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勅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徵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 寇恂为颍川守,郡中政理,贼不入界。 寇恂为河内太守,徵入为金吾,颍川盗贼群起。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上乃留恂。 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冯异 异荐邑子铫期、叔寿、殷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掾史。 齐武王以谮愬遇害,上与众会饮食笑语如平常。冯异侍从亲近,见上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枕席有泣涕处,异独入叩头,宽解上意。 冯异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民人飢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上纳之。 王朗起兵,上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夜至饶阳燕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飢寒俱解。” 上闻王郎军将至,复惊去。至南宫,天大雨,上引车入道傍空舍,灶中有火,冯异抱薪,邓禹炊火,上对灶炙衣。冯异进一笥麦饭兔肩,因渡呼沲河。 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异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斗。 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矫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雒阳。上乃拜异为孟津将军,军河上,以拒朱鲔等。 上报异曰:“轶多诈不信,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 上以冯异为孟津将车,屯河上,击走朱鲔,追至雒阳城门,环城一匝乃还。上闻之,大喜,诸将皆贺。 黄龙见于河,诸将劝光武立,乃召冯异。冯异曰:“更始败亡,天下无主。”上曰:“我梦乘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冯异,颍川人,建武中,征贼还过阳翟,诏异上冢,别下颍川太守、都尉及三百里内长吏皆会,使中大夫致牛酒,宗族会郡县给费。 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整,无为郡县所笑。”异顿首受命。 黾池霍郎、陝王长、湖浊惠、华阴阳沉等称将军者皆降。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降其将刘始、王重等。 冯异,字公孙,拜为征西将军,与赤眉相距。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谿坂。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之殽底。玺书劳异曰:“垂翅回谿,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使者宋嵩西上,因以章示异。 光武引见冯异,诵于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者也。” 上赐冯异玺书曰:“闻吏士精锐,水火不避,购赏之赐,必不令将军负丹青,失断金也。” 冯彰 永平五年,封平乡侯,食鬱林潭中。 彰子普坐斗杀游徼,会赦,国除。 岑彭 岑彭亡归宛,与贰师严尤共城守。 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淫伟镇淮阳,伟反,击走卬。彭引兵攻伟,破之。 光武使吴汉收谢躬,令岑彭助汉为方略,拜为刺姦大将军,督察众营。上以常自所持节授岑彭,从平河北。 岑彭伐树木开道,直出黎丘。 岑彭据津乡,当江南荆、扬之咽喉,清淨江湖,诸蛮夷贡献,于是江南之珍奇食物始流通焉。 岑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岑彭与吴汉围隗嚣,时以缣囊盛土为堤,灌西城,谷水从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拔。 彭东入弘农界,百姓持酒肉迎军,曰:“蒙将军为后拒,全子弟得生还也。” 彭与吴汉发桂阳、零陵、长沙委输濯卒,凡六万馀人,骑五千匹,皆会荆门。 彭若出界,即以太守号付后将军,选官属守州中长吏。 岑起 起,元初中,坐事免。 贾复 贾复,字君文,治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学,此将相之器。” 贾复为县掾,迎盐河东,会盗贼起,等辈放散其盐,复独完还致县中。 复马羸,光武解右骖以赐之。 时上置两府官属,复与段孝共坐。孝谓复曰:“卿将军督,我大司马督,不得共坐。”复曰:“俱刘公吏,有何尊卑?”官属以复不逊,上调官属补长吏,共白欲以复为鄗尉,上署报不许。 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击青犊于射犬,大战,日中,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吏士飢,且可朝食。”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诸将皆服其勇。 贾复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上惊。复病寻愈,追及上,上见大喜。 徵诣雒阳,拜左将军,南击赤眉新城,转西入关,击盆子于渑池,破之。 吴汉击蜀未破,上书请复自助,上不遣。 上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勳。诸将每论功,复未曾有言。上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复阖门养威重,授易经,起大义。 上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故皆以列侯就第也。 贾宗 贾宗,字武孺,为朔方太守。匈奴常犯塞,得生口,问:“太守为谁?”曰:“贾武孺。”曰:“宁贾将军子邪?”曰:“是。”皆放遣还,是后更不入塞。 贾宗,字武孺,为长水校尉。宗性方正,奉职爱士,及在朝廷,数言便宜,深见亲异,赏赐殊厚。上美宗既有武节,又兼经术,每宴会,令与当世大儒司徒丁鸿问难经传。 冯骏 长沙中尉冯骏将兵诣彭,玺书拜骏为威虏将军。 张丰 涿郡太守张丰举兵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綵囊盛石繫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以反。既当斩,犹曰肘有玉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歎曰:“当死无所恨。” 秦丰 丰,邔县人,少学长安,受律令,归为县吏。更始元年起兵,攻得邔、宜城、鄀、编、临沮、中庐、襄阳、邓、新野、穰、湖阳、蔡阳,兵合万人。 邓奉 光武以邓奉为辅汉将军。 邓奉拒光武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