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四人寝排练战场(3)
3.奶茶,现充罢了 当时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三个人,我没想到多年后依旧会并肩作战的三个人,让我错失掉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获得传说中的宝物的机会的三个人,帮我获得宝物的三个人——奶茶,凉茶,牛仔裤。奶茶和我打了招呼,又戴上了耳机;凉茶和我打了招呼,继续脱鞋;牛仔裤和我握了个手,继续吃外卖。大家有点冷淡,但我也没指望更盛大的欢迎,至于他们为什么有点冷淡,我是在第三天知道的。 话说“话说”“对了”这样的词,现在的人们在初次线上交流的时候都很喜欢用吗,作为发语词。可能以前见面就是线下,不见面就是线上,但是不觉得在现在电话交流纵使不见面也可以叫线下吗?有人说线上交流才会出现直击灵魂的对话,因为它无关乎地点,眼神交流,肢体语言,想象,声音……更纯粹。这些理由无可指摘,但这是否会所谓的直击灵魂,我不好说,只能说打字交流确实能给很大一部分人一些便利。就比如说线下交流有时不好找一个发语词来开启或切换话题,用“话说”“对了”其实不是很自然,但这些放在某段文字里好像还好,阅读文字也是线上文字交流的一部分,所以这些词可能确实好用,线上交流限定。 “话说,我住在八王子,同学你哪里人呢?” 这是奶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和东语有关系的人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当然,是在线上。 (注:东语即东京语言大学的简称) “我是埼玉的……” “属于是东京都市圈一家亲了。” “你过来是不是直接坐地铁(草” “哦,差不多吧。” “你们那儿是不是挺朴素的。” “哦,是吗?” “女生贫乳的很多吧?” “看的少。” (注:在对埼玉的地域黑中有“全国最土的城市”,“贫乳女生最多的地方”这样的说法) 说实话,不是很习惯,可能京爷是这样的,但是我也不好说我有没有完全理解。 “话说,咱们这个专业是搞二次元吗)” “我直说了,你是现充吗?” “你是吗?” “我不是。” 我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书,喜欢的书里也不乏漫画,轻小说啥的。我承认我不擅交友,但并不阴沉,对于我聊喜欢的东西我总是积极的。至于我为啥朋友少,我猜因为我在聊天中不擅长开启或转移话题,不论是哪一种都会把天聊死,我又不喜欢线上对话。我母亲说我没有叛逆期,其实现在看来我有。我当时的叛逆在于太过固执,把某些偶然看成信条,把信条看成个性,把个性看成酷,把酷看成一切。再具体一点,我会故意和别人不同,甚至即使某件事理所当然这样做,可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也会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不惜绕路解决。再具体一点,我喜欢买二手书,起初是因为便宜,但后来我发现我与一些人不同,心里暗爽并想道“不觉得这很酷吗”,之后即使遇到二手贵于全新的情况,我也会因为坚守自己可笑的信条而购买二手书。社交软件普及的时候,大家都在用,而我选择不用。至于一些文人大家,他们慨叹因为发展迅速而变得喧嚣纷乱的当代城市生活之悲哀,并声称向往田园牧歌,他们坚持不用是因为这种充斥小资产阶级论调的高贵情操。我可比不上他们,我是个肤浅的俗人,我不用单纯是因为叛逆罢了,后来因为学习的原因,不得不下载注册了,毕竟有时比起耍酷的暗爽,不便带来的痛苦要压过一头,我是个固执的人,但脑子不至于坏掉。但我纵是使用了,也还是不那么喜欢线上交流。 我不是现充,当然不是。“现充”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心中总能模模糊糊的将这个词与传说中的宝物——桃色青春联系起来,我设想成为现充是否就能得到这传说中的宝物,之少能与之建立联系,这也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但是现在面对新同学我得诚实一点,我尝试思考一些能证明我不是现充的有力凭证。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人们常常将现充与御宅族对立,狭隘地讲,只要会做一些御宅族们也会做的事就能证明我不是现充。那么我发一些我看过的漫画,小说的图片给他,他是不是就能意识到我的确不是现充了? “我直接, 一个成分的查。 ? re0, 路人女主, 成分对上了! 我还再加个五等分。” “看过,挺好看的,但是没有喜欢到想读原作的程度。” “我是先看的原作, 原作画风深得我心属于是。” “哦。” “我是主这仨, fd gs和下册画集我还没买 , 但我买了个动画设定集。” “嗯。” “……” 我无心查收奶茶给我新的回复,他的语言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我点开他的头像,查看他的主页。 他跟我不是一类人,他和我聊的也不是我喜欢的东西,正常来说我不会与他有任何交集。但我应该成熟一点,分清孰轻孰重,探求宝物远比认识一个臭味相投的朋友重要。 后来我和男龙侠和成功哥提起奶茶的时候,我叫他充哥。 (中川·M·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