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授权转载】如何把纸片人老婆合理化——他人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著:meige)

2018-05-23 16:58 作者:三森桐乃  | 我要投稿

      本文有两个契机。第一,这周独自去了南山。这是自日本之行后第一次单独以旅游为目的出行。(可能有人会对这个旅游这个词表示不屑,但是对我而言确实是如此。)这可以让我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另外一个契机是柚子社的新作《Riddle Joker》已于330号发售,这对我很重要,有必要留下点东西作为纪念。

       关于他人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就对人的态度来说,借用某位前辈的话来讲,我缺乏对人的善意。不过这并不完整,应该是我对人缺乏天然的善意,同时我对人也不抱有天然的恶意。对于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存在而言,无论对其抱有的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需要理由的,哪怕这种理由只是一种微弱的感觉。

       很多人因为自己是人,所以推己及人,对人抱有善意。但是,我是人只是因为我恰好为人而已,并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如说如果让我选,下辈子我肯定不愿意做人。没有什么比求知而不得真知的生物更可悲了。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是比较讨厌人的。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有的从人的神性出发(如亚里士多德),有的从人的理性出发(如康德),都认为人应该被尊重,应该被抱有善意。我也并不反对在抽象的层面对人抱有善意(毕竟读古人的书要抱有深深的同情,并且不能反对他们的预设嘛),只是落实在现实中,这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自然科学来讲,人更没有什么可尊敬之处了。只是比别的生物多进化了一些而已,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和抱有善意的。再过个几百万年,或许别的什么生物就能直立行走或者进化出理性了,只是一个时间和概率问题而已。

       就现实生活领域(也是最容易产生混淆的领域)而言,我认为,人依然不应该被天然的抱有善意。确实,现实中的人无论在道德还是科学领域都做出了很多无与伦比的成就,我也不会认为其是无意义的。但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是呢,还是因为自己的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与爱呢?同样,前段时间去世的霍金教授,人们尊重他是因为他是呢,还是因为他的成就和精神呢?只要思考,没人会认为是前者。而对他人的抱有天然的善意只不过是一种未经思考的辐射而已。当然,这种辐射只能是未经思考的,因为它的正当性来源于经验,而从现实经验中,我们能找出无数反例来否定这种的正当性,比如种族屠杀,黑人贸易。

       当然,这里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一点),即无论是爱还是科学,都是人具有的能力,就像帕斯卡说的,人是会思考的芦苇,而会思考这一点就比整个宇宙要伟大。但是,这里的人已经是抽象意义上,作为种属上的人。 所以很遗憾,即使在现实层面,我也无法对人天然的抱有善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像愤青一样对人天然的抱有恶意,因为这同样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总结一下,我对现实中的他人天然的不在意,或者说,在我眼里,现实中的人并不天然的优于其他存在。对于人可能拥有的先验的理性和超验的神性,我只需要保持先验的或超验的尊重即可。 不在意是我对现实中人的天然的态度,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我认为,大部分人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当然,我绝不是说他人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我不是神,不知道他人有没有意义,但是我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只是,对我而言,这意义有多大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那是对于实际体验着自己人生的那个人自身而言的。如果是关系很亲密的人,还能对他的生活有所了解,有所体会;如果是波澜壮阔的人生,还能当作有意思的故事去了解。但大部分的人的人生,在作为无关系的旁观者的我看来,既没有共通的感受,又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像在欣赏一场无聊的话剧,只是乏味而已。当然,这并不是唯我论,因为在他人眼里,我的人生可能一样无趣,而且这种可能性比起一般人更大。我的人生不是为他人而活,同样,他人的人生也并不为我而活,只要能度过自己满意的一生就好。而我,只是比起与大部分人交流,觉得书更有意思一些,仅此而已。

       天然的不在意人,后天的对人没兴趣,看来我被说成是怪人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该如何定位道德和情感。 关于道德,我自认为是个有道德洁癖的人,起码比那些嘴上说着仁义道德,实际上找发票骗科研经费的前辈和满口儒家经典,但上完课从来不擦黑板,直接扬长而去的教授强。在这里多插一句,我觉得陆九渊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同样,虽然我不喜欢读中国哲学的书,但这并不妨碍我做一个正人君子。至于对道德的态度,我觉得《论语》中的一句话很能表达我的观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之所以要做一些事, 我がareteの為に,それだけた。

       至于情感方面,在这里,我要进行一种尝试,为书中之角色证明,证明比起一般人,书中的角色对我而言确实更为重要。对一般人而言,这种证明是愚蠢且基本不可能的,但是对我而言,这并非如此。对人的态度决定了我可以无视书中角色与人的差异。而要证明书中角色比人重要有三个难点,第一,与人相比,书中角色是虚构出来的。第二,书中角色是由他人创作的。第三,书中角色无法与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人永远只能是旁观者。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在南山的雨中,我得出了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是因为它好,还是因为它是真?对于是否喜欢而言,真实有那么重要吗?这就涉及到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之间是否有必然性联结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存疑是最好的回答,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一劳永逸式的答案。而我,在情感方面,更喜欢好的。

       第二,书中角色不只是由作者创作的,不如说,一旦作品产生,它就不属于作者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这一千个哈默雷特怎么来的?自然是读者所创造的。作者只能用有限的文字描述一个骨架,而留个读者的是整个世界。在作品中,作者是不在场的,在场的只有活生生的书中的人物而已。

       第三,也是最难的,人书有别也是因为这一点。无论读者对角色抱有如何深厚的情感,无论读者的脑补能力再强,依然无法与角色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从这一点上,人是不可代替的,比如父母,朋友,师长。但,不可代替只是与我进行互动的人,对于那些没有在我的世界中被赋予意义,没有出场或近乎没有出场的人而言,书中的角色依然比他们重要。比起不知何处可能存在的素未谋面,一无所知的某人,影响了我人格的爱德蒙唐泰斯对我肯定更为重要。 最后,我很庆幸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南山,因为我不想让人与花同时出现在我所拍摄的相片。

 

ps:《RJ》天下第一,柚子社是世界的主宰!




【授权转载】如何把纸片人老婆合理化——他人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著:meig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