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模考作文】“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高分范文

2022-01-26 23:47 作者:爱教语文的钉子老师  | 我要投稿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0分)

    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水受热而产生水汽,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这美丽的虹才是诗。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比喻性材料作文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所涉话题既是对前人生活的总结,也具有时代气息。研菜谱秀美食,种花草秀田园,喝咖啡秀闲情,去远方秀风景……正成为当下很多人认定的诗意生活。本题试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的“诗意”,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引出生活和诗的关系,第二句揭示了诗意生活的形成途径。 “生活”是本体,也是本次作文的核心关键词。水、水汽、彩虹、阳光等均为喻体。“水” 可比作平淡、普通的生活状态;“彩虹”可比作“美好”“丰盈”“优雅”“多彩”等诗意生活;“水汽”可比作经受历练后产生的各种生活状态;“阳光”可比作积极向上、高尚美好的精神追求,可源自于外,也可感悟于心。

       “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这句话是指生活是诗的源泉,但生活本身并不是诗。“水受热而产生水汽,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是说只有经受生活的历练,并从精神层面去观照,生活才能升华为多彩的诗。“水受热而产生水汽”,强调的是“经历”“体验” 等;“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突出的是积极的追求、高尚的信仰、高雅的审美等对生活的升华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审题立意中对材料寓意的理解能做到逻辑自洽、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只有经过历练(如磨砺等),改变平淡、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吸纳或内生出积极向上的因素,生活才能升华为诗。审题立意时,应注意把握材料的核心观点,紧扣“生活”和“诗”的关系,体现“受热”“照耀”的内涵。本则材料的立意指向明确,内涵的理解则因喻体的多义而丰富多样。

       为避免文章内容空洞苍白,写作时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叙述生活中的某一 种状态;或就某一种生活状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针对某一类人的生活状态展开评论等。

 

三、评分说明

1. 判分原则

       (1)考生能抓住“生活”“诗”“受热”“照耀”等关键词,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2)“文体自选”,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体现文体的丰富性。但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3)个案处理

       ①关于喻体的理解。如,将“受热”理解为以自己的热情打破单调、乏味的生活,正常 判分;对“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提出质疑,认为“诗除了美好,还有悲剧”,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彩虹,平凡才是真”等,言之成理,叙述或论证充分,正常判分;对 诗、水、水汽、彩虹、阳光等的理解不能自洽,根据其内在逻辑性,最高不超过48分。

       ②关于关键词的把握。如,脱离“生活”,最高不超过 41 分;只写“生活”和“诗”的关系,最高不超过48分;围绕“生活”和“诗”的关系,但“受热”和“照耀”只提及一方面,最高不超过55分。

       ③关于材料的处理。简单扩写、演绎材料,最高不超过45分。

       ……

       (4)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5)议论类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记叙类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 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判分等级

       建议49分切入。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高分范文1】

诗心(65分)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痕生活下去。春夜很静。有人向往着诗。”加缪如此写道。

    纵观这首小诗,我们可以找寻到一些有趣的结论。为什么如今小说家散文家比比皆是,却鲜见杰出的诗人?为什么大多数的我们丧失了“诗”的能力?因为诗虽一定源自生活,但绝不会是平庸琐碎的柴米油盐,未经提炼的、白开水一般的生活,它不“美”。是的,固然我们的生活鲜少由惊心动魄的奇遇,更多的仍是常态化的平凡,究竟又是什么让诗人们写出“满船清梦压清河”的瑰丽,“以梦为马,驰骋天涯”的情怀?我愿将其称之为诗心。

     生活的常态虽如平静之湖,却也时常会泛起涟漪,若此时用一颗诗心点燃我们灵魂中那一簇隐晦炽热的烈火,生活便会受到热力的鼓动,从而完成了质的升华。亡国的阴影使李煜走出纸醉金迷的靡靡生活,转入沉郁隽永的生命状态里,正是对自身苦痛经历的提取让他完成了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蝶变。若不去在意这蒸腾着的水汽,或者单纯耽溺于经历带来的情绪本身,任由这珍贵的悸动弥散,那它便了无痕迹,重归死水一潭,亦失去了其意义。

     当纤细的敏感性捕捉到了那刻震颤时,在诗心这片阳光的照耀下,那悸动便会闪烁出七彩的光辉——诗。然而,现代人还哪里知道什么是“咏以咏其言,叹以抒其伤,唱则吐于肺腑”,沉迷于爆炸式的信息冲击哪里还去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过快的现代生活戕害了需要在自然、在体悟生活过程中培养出的诗心,人们忘却了亚里士多德所说“诗本身是源于对日复一日平常生活中新奇”,从而失去了诗心所带来的水汽。

     不仅是生活培植出诗,诗也在发掘生活。阳春白雪,飞花流水,晓风残月。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诗以其高度凝练的情感、语言感染着每一个读诗的人以诗心映照生活。对远方情人的眷恋不仅仅是直白的“我想你”,更可以是“鱼传尺素”、“寄得双鲤”;对月感怀可以不是“今天月亮真亮”而可以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是诗的光辉。在纤细诗心的光辉中,这一切被抽离出了生活的平庸的水泽,折射出生命别样的形态。因此它更是与人的生存实境中不可调和矛盾、困苦的和解,它是一种灵魂的回响,一种神圣化的现实。

     生活本身可能直白,充满缺憾,但当把我们心灵上的颤动抽离出具象的环境,使它轻盈地浮起时,有光,就有诗。拥有诗心需要我们慢下匆匆而行的步履,发现生活的美,保持敏感的触觉。

在虹的光晕里,苦难不仅仅是苦难,蔷薇不仅仅是蔷薇。一首诗是醒着的梦。诚如博尔赫斯所说:“从一座庭院眺望古老的星星,曾经察觉到水池里流水的循环,素馨花和忍冬的香气,安睡的鸟儿的宁静,也许这些,便是诗。”

 

【高分范文2】

煮出的诗意(65分)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如此评价辛词:“真正的诗歌,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涤荡下,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成为传唱千古的不朽之作。”

    的确,回顾辛弃疾的一生,词人正是在生活的历练中磨尖了笔锋,写下荡气回肠的诗篇。初次北伐的意气风发,百经调度的不解和郁闷,壮志难酬“鬓如霜”的悲愤凄老,把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磨练成“把栏杆拍遍”诗情大作的词家。词人的视野,词人的境界,在生活之水的煮沸中“更上层楼”。

    如今,诗意的生活成为物质富足的我们的追求。舞文弄墨,吟诵阳春白雪,我们做作地想在生活的淡水之中品出诗意。可这样的诗意没有体验生命之火煮沸,显得空白而浮华。

    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在泪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洗三次,在盐水里煮三次,我们就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生活的诗,是要以诚挚纯净的心,在生活生命的体验中“煮出来”的。

    作家本人即是在生活和劳动的体验中煮出哲理和文学来。身为贵族,他放弃了空中楼阁里的生活,而是走出去,走到田园里去,走到农民身边去,设身处地地,焦急地为他们寻求解放的方式。正如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叙写的一样,贵族老爷的帮助被农民视为花样和计策,托翁激情澎湃的内心和撕裂般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诞生出揭示真理的鸿篇巨制。

    可是生活本身充满了挫折和煎熬。如果被痛苦和煎熬所困,堕入黑暗,便只剩下尖酸和恶毒,何谈诗意?

    于是,我们需将加缪作品中那颗不灭的太阳常悬心头,才能将煮出的水汽,升华成诗意的虹。

    “诗人有翅膀,能飞翔,进入黑暗之中,这是诗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是诗人必须再现。”这是雨果笔下隐入黑暗,向着光明的诗人形象。唯有向着幸福,向着光明前进,才能在煎煮中收获诗意,收获虹般绚丽多彩的希望与未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诗意而又哲理的表达,正道出寻找诗意之真谛。在体验了故乡的麻木生活之后,他曾落入绝望之中。然而,诚如钱理群所言,鲁迅把对于旧时故乡的幻想当做理想世界的光明和希望,因而有了在此岸积极前进的动力。

林语堂曾说:“读书须先知味。”我却要说,生活须尝遍百味,煮出诗意。在挫折与幸福中体验,蒸煮,向着明亮的一方,方可品得诗之境界。


作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UP主删除


【模考作文】“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高分范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