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羞耻感相关,《二次成长》与方法

2023-08-20 13:33 作者:yispace  | 我要投稿

面对一个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爱制造麻烦,甚至到处搞破坏 的“小恶魔”,父母该怎么办呢?大部分父母本能地会觉得孩子不听话, 应该责罚和管教。但这是一个误区,这个时候的管教可能会成为孩子自 我发展的阻碍,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后盾。我承认,后盾不好当, 生气和打骂似乎来得更容易一些,在很多人眼里也是更合理的方式,但 父母这个工作本就是复杂和辛苦的,自然不能用“哪个方式更简单就使 用哪个方式”的原则,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就是要尽全 力去完成的必修课。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在这节课上,我们的父母做得 如何吧! 想象第一个场景—— 一个开始会自己吃饭的小宝贝,突然觉得玩弄食物和餐具很有意 思,“吧唧”把勺子扔在了地上,或者用勺子盛了一勺米饭,然后把米 饭扔在地上,还觉得很有意思,咯咯咯地笑起来。 父母是阻碍——轻则大吼一声:“这是在干什么呢!谁教你的,这 么不听话!坏孩子!”重则直接上手就是一巴掌,嘴里可能还念念有 词:“让你浪费食物!让你扔东西!看你长不长记性!” 父母是后盾——蹲在孩子旁边,询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孩子可能 完全就是把家当成自己的领地在为所欲为,好像不觉得自己需要承担什 应该责罚和管教。但这是一个误区,这个时候的管教可能会成为孩子自 我发展的阻碍,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后盾。我承认,后盾不好当, 生气和打骂似乎来得更容易一些,在很多人眼里也是更合理的方式,但 力去完成的必修课。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在这节课上,我们的父母做得 父母是后盾——蹲在孩子旁边,询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孩子可能 会说:“好玩!咯咯咯。”父母接下来会继续引导:“好玩是吧,爸爸/妈 妈也觉得挺好玩的,但是你看这个地面上沾上了黏糊糊的东西,待会儿 都沾到你的脚丫上啦,来,爸爸/妈妈教你怎么把它们清理干净。” 想象第二个场景—— 一个孩子刚午睡醒来,想玩一会儿玩具,于是把家里的玩具都翻 出来折腾,一会儿在地上各种摆弄,一会儿拿着玩具在屋里跑来跑 去。孩子可能还时不时地会看看爸爸、妈妈是不是在看自己,甚至可 能强行把父母拉入自己的游戏世界。 父母是阻碍——轻则在孩子玩的时候,总是在旁边训斥:“要玩就 好好玩,别乱扔,别乱跑!”在孩子想让父母陪同玩耍的时候,会不耐 烦地说:“我忙着呢,自己玩去!”重则如果孩子把屋子弄乱了,马上就 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可能还会伴随一些责骂。 父母是后盾——孩子在玩的时候,就尽情让孩子玩,如果不是涉及 有危险的情况,轻易不出场干涉孩子的游戏时间;每次孩子在玩的过程 中看向父母的时候,都会发现父母的眼光在注视着他们,一般如果满足 这种情况,他们其实并不会强行将父母拉入游戏中,自己就足够享受 了。但如果父母没有太留神孩子时,孩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也会尽可 能参与一下,满足孩子被关注的需求。 通过这两个场景,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别究竟在哪里,不管大家 是否懂心理学的概念和知识,肯定也都会觉得父母是阻碍的时候,感受 是不舒服的,而父母是后盾的时候,会有充盈的安全感。这个区别的内 核究竟是什么呢?是羞耻感。小孩子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初期的探索时, 会做出很多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不那么道德的、不守规矩的行为,比 如场景一中出现的浪费食物、破坏餐具,以及场景二中出现的破坏环境 妈也觉得挺好玩的,但是你看这个地面上沾上了黏糊糊的东西,待会儿 父母是后盾——孩子在玩的时候,就尽情让孩子玩,如果不是涉及 有危险的情况,轻易不出场干涉孩子的游戏时间;每次孩子在玩的过程 中看向父母的时候,都会发现父母的眼光在注视着他们,一般如果满足 了。但如果父母没有太留神孩子时,孩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也会尽可 通过这两个场景,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别究竟在哪里,不管大家 是否懂心理学的概念和知识,肯定也都会觉得父母是阻碍的时候,感受 是不舒服的,而父母是后盾的时候,会有充盈的安全感。这个区别的内 核究竟是什么呢?是羞耻感。小孩子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初期的探索时, 会做出很多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不那么道德的、不守规矩的行为,比 如场景一中出现的浪费食物、破坏餐具,以及场景二中出现的破坏环境 整洁、打扰父母等。当我们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时,肯 定是难以理解和不能容忍的,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在这种 情绪的驱使下,可能就会像“父母是阻碍”中那样表现,上一秒还觉得世 界安好、自己还很无辜的孩子,下一秒就突然承受了某种难以言说和消 化的羞耻感、被嫌弃的感觉。 也许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好像什么影响都没有发 生,但事实上,一个创伤的小口子可能就在这里撕开了。大家想象一下 在自己只是两三岁时,做了一件自认为合理的事情,却突然在毫无准备 的情况下体验到了羞耻感,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应对了羞耻感。 羞耻感一旦产生,探索欲就会逐渐萎缩,因为在我们的小小的脑袋里, 会不断堆积问号,同时开始滋生恐惧。我们不知道一件事情能做或者不 能做的标准是什么,因为父母没有给我们讲明白,但我们为了应对未来 类似的恐慌,就会本能地用察言观色来面对。这样一来,我们学习到的 第一条在这个世界里自处的规则就是:让父母心情好的事就是可以做的 事,让父母不开心或者生气的事就是不可以做的事。这条规则可能会在 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蔓延到生活里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做让别人开心的 事,才是对的事、应该的事,反之就是不应该的事、应该自我谴责的 事。我想,对于这条规则,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但大家有没有想到 过它竟然是从这里开始的呢? 羞耻感的产生并不是世界末日,羞耻感是我们的基本情绪之一,但 羞耻感的确会让人不好受,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 容易应对的情绪。 第一章 羞耻感的应对和处理 羞耻感是一种负面的情感体验,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羞耻感。 1.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 羞耻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经历羞耻感情境时,可以通过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来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 2.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不要轻易地否认或压抑它们。如果我们试图避免或掩盖自己的羞耻感,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3.理性思考 当我们经历羞耻感时,我们可以试着用理性思考来减轻自己的情绪压力。我们可以询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个羞耻感是否合理、有没有过度夸大这个情况、是否可以改变这个情况等。 4.学会放松 放松技巧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羞耻感的方法。通过深呼吸、冥想或是其他放松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身体反应、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更好地面对羞耻感情境。 5.寻求支持 在面对羞耻感时,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和朋友、家人或是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我们的感受和经历,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章羞耻感的应用和影响 羞耻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维护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羞耻感还可以促进我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但是,羞耻感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人过于敏感或是过度经历羞耻感,可能会导致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我贬低和自我指责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此外,羞耻感也可能被滥用,用于操纵和控制他人。在一些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羞耻感被用作一种惩罚手段,用于教育和约束他人行为。如果滥用羞耻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损害个体的自尊和尊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对于个体的自我成长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羞耻感的本质是个体对于自身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的一种情感体验。羞耻感的成因包括个体自身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情境因素。 为了应对和处理羞耻感,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采用理性思考和放松技巧来减轻自己的情绪压力,并寻求社会支持。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羞耻感的应用和影响,避免滥用羞耻感,保护个体的自尊和尊严。

羞耻感相关,《二次成长》与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