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序&导言--1
人类理性在形而上学中有一种特殊的命运,这个厄运是理性的最高问题所带来的,它提出的它不能解答的问题,这是理性的不幸,但是只有理性才能在它的最高形态中给自己提出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即寻求一条解决理性困境之道(这也是康德开始进入问题的入口)
理性的基本原理就是要从有条件者去追溯它的条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这种工作是无止境的,未完成状态的,这里就不得不去借助一些原理(比如第一实体)。当使用的原理超出一切经验的界限,理性就会陷入黑暗和矛盾冲突中。这就是厄运的由来(理性的本性要寻求一个超出一切经验之上的最高无条件者以便自己不再停留在未完成状态)。
这里康德将形而上学比作赫卡柏王后,来表示形而上的当时的式微。想重建新的形而上学来让古老的形而上学焕发青春。形而上学在当时怀疑论者和独断论者下,遭遇内部分裂和外部攻击。属于你说你的,我说的我的的无政府状态,但还是个联盟。但是休谟这个怀疑论者的威胁就太大了,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能接受,都不认真去对待怀疑论者的挑战,随手成立了一个可知论(健全知性)的联盟,以对抗不可知论者即怀疑论者。
一切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还有分析哲学都以一种冷淡拒斥,装聋作哑的态度放弃一切形而上学的努力,他们遵从的是坏的形而上学,康德强调重建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不可回避性。当然这种面对怀疑论不轻易为之所迷惑,对已经到手的科学知识怀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的态度,也被康德所称赞,这是现代哲学思想的特点之一,一种谨慎的态度,不是思想轻浮的产物。康德的批判,能否奏效,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基础。
首先康德就是个科学家,对当时各门科学都熟知。在柯尼斯堡大学当私人讲师的时候,出版过动力学和数学的专著。他的学术心力主要用在数学和物理学上。三十多岁还发表关于宇宙起源的论文,提出星云假说。机缘巧合下才投入到哲学研究中。他对科学的普遍必然性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当休谟对科学的普遍必然性提出怀疑的时候,康德的反驳并不是证明科学的普遍必然性,而是证明这种普遍必然性是从哪里来的,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康德并没有正面反驳休谟,在他看来科学的普遍必然性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康德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具有(牛顿三大定律一样的贯通万物的彻底性)的理论,来对过去的形而上学加以校正,首先就是从建立旧有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原则(第一实体)开始批判。同时点名了他最需要批判的现实领域(宗教,立法)。他所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理性的法庭,凡是不符合理性的要求的事物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理性应该对自己起诉,对过往所获取的那些“虚假的知识”起诉,以便对自己重新加以检查。也可以说纯粹理性批判是理性的自我批判,法庭是为自己而开。理性要在这个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合法性取得保障,也就是要排除一切由于对理性的滥用而提出的“非分要求”(经院哲学)。
以上就是康德对他在他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概括。主要是当时哲学面临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