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宁箫语·第69期·两种“高级”装饰音·20210910
根宁箫语是我的日常随笔,当然,内容主要是关于乐器和音乐的。

箫演奏中可用于装饰的技巧很多,如:气震音,滑音,揉音,领音,领指,颤音,叠音,赠音,打音,历音,嘶音,气冲音,各种吐音,花舌等。关于装饰音运用的一般原则,可参阅之前刊出的《如何使用装饰音?·如何评价音的质量?》一文(附在文末)。
除了上述常见的装饰音技巧,还有一些较“高级”的装饰音技巧,这些技巧或者难度较高不易练成,或者较为微妙而未能广为人知,一般只在技术熟练的演奏者群体中使用和流行着,现梳理两种,分享如下:
l 敲音:敲音的定义见孙裕德先生的《洞箫吹奏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其定义如下图:

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不单可以按照上述定义对本音上方的孔进行敲音的操作,还可以把一般的打音从开闭一次变成开闭两次,从而让打音变成另一种效果的“敲音”。事实上,许多演奏者使用后者——也就是由打音演变而成的敲音,要频繁得多。
如果用得好,敲音能让演奏增加一种“不经意”的自如感,且效果明显。敲音要求演奏者的手指极富弹性,手指敲打指孔的时间要非常之短,要透出毫无负担的轻巧自如,惟其如此,才能通过敲音有效地增加表现力。
l 滑叠音或滑领音:这是一种由滑音与叠音(或领指)组合而成的技巧,一般用于上行乐句。比如从中音3到5,或从低音6到中音1,根据乐句需要,前音到后音之间要用滑音连接,在刚好滑到第二个音的同时使用叠音或领指。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用法,可能要针对性地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同敲音一样,如果用得好,滑叠音或滑领音也能明显地提升表现力。
附:《如何使用装饰音?·如何评价音的质量?》(节选)
问:吹奏一首曲子时叠音和打音的应用是凭感觉加进去还是有固定的模式?
答:装饰音是一种点缀和美化。类似于房间的陈设装饰,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样就不是装饰,而是严格的规范,其结果是扼杀了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在承认装饰音使用灵活性的基础上,也必须认识到,叠音、打音等装饰音,也是造成常见音乐表现风格的主要手段之一。虽说装饰本身存在灵活性,但音乐风格的特征却是相当严格的。比如,把陕北民歌风格曲子吹成了湖南民歌的风格,这就失去了原意,在音乐表达上会是失败的。
总结:
1、演奏者应先了解曲目的风格。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原唱,甚至多跟着原唱去唱;
2、在熟悉并掌握了曲目风格之后,演奏者在主干旋律上应做怎样的装饰,其实是非常直观的反应——说白了,风格对声响效果的要求,就是装饰音选择和增减的依据;
3、每个人最终做出的装饰行为很可能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应在风格的限制之内,不应“串味”;同时,装饰音与主旋律的关系如同调料与食材,不可喧宾夺主,否则,会很容易让听众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