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民助


做这一番表白的是招商办的汤主任,作为今天的主谈手,他一上来没有向客商大谈谢张村的区位优势和镇里的支持,而是要田老板充分估计到办证的困难,似乎欲迎还拒。其实,这种态度也实属无奈,由于中央政府近年来严格控制耕地审批,一般性的商业征地已经非常困难。就以洲头村为例,近两年来看地的商人络绎不绝,与政府和村里签订了开发协议的也有五六家,但真正批下来的迄今为止只有省人防训练基地,形成了只开花不结果的局面。结果,招商办天天应酬各路财神,但往往都是说得热闹,而黄鹤一去也就杳无音信。这种事情经历多了,难免影响到他们自己的信心,所以,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变为现实的开发机会,客商照旧接待不误,但困难要先向对方讲清楚,办不办得成,不取决于镇里的态度,就看你们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了。
对此,田老板表示理解,他说他们的报告已经打到了省教育厅,厅里在这个月就要往部里报,部里可能会在明年的2月份讨论。“这个我们要找专人攻关,目前办学校这一块问题不会太大,国家是鼓励的,没有政策方面的障碍。我们的想法是能在明年上半年先建一栋教学楼和宿舍楼最好,把学生招进来就好办了,其他的再慢慢发展。”
作为投资商,田老板的话说得没错,在国家严格控制工商业和住宅用地审批之时,却仍旧为教育用地的审批留下了一个口子,这也正是近几年国内各高校纷纷上演“圈地”大戏和民营资本纷纷进军教育产业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众多人口所决定的潜在教育市场的巨大,已经向资本展示出无限的商机。就以大江区为例,不仅众多老牌公办高校纷纷在此圈地,建立新校区,民营资本也纷纷与他们携手,创办独立的分校和二级学院。一时之间,大江区几乎成了H市的大学城。
不过,对于小镇政府,他们对于教育资本进入的态度则是欲拒还迎。他们最欢迎的其实是工业项目,因为引进一个企业就有税可收,税收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能力,而且这种增长是持续性的;而办学的占地大,与政府财政税收增长的关系比较间接,基本上属于一锤子买卖(当然,对于拉动地方消费、提高就业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还是有好处)。所以,在未来若干年的规划用地已经被严格限定的情况下,首选的目标仍然是引进工商产业。为此,镇政府在不久之前还专门召开过一个班子会议,讨论未来15年内规划用地的安排与布局,当时我也列席了会议。从会议上得知,在未来的15年中,小镇可以支配的建设用地是499公顷(折合7499亩),其中政府最为优先考虑的是工业用地。按照会上汤主任的观点,强镇的关键还是要靠工业,其次是要发展沿湖区域的休闲旅游,最后才是引进大学。(参见附录1:64)然而,规划归规划,就基层的实际来讲,规划最后往往还得迁就于现实,由于H市的扩张势头暂时尚未大规模地渗透到小镇,所以,除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在大城市中无法生根的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所谓大规模工业项目的引进,对于小镇而言暂时也还是一个理想。肥肉暂时还得看着处于开发核心地带的君山和龙岛这些地方享用,而来小镇看地的客商也仍然以休闲旅游和圈地办学者居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客商拒之门外,也就等于拒斥了发展机遇本身,加之在工商业占地项目很难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在目前也只有办学才有获得立项的可能。难怪此时的汤主任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这样的实用主义观点:“办学占地大,回报小,但能够带动第三产业,对农民有好处,我们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