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民主峰会”粉墨登场,结果在社交平台翻车了

文/行走斯图卡
拜登的“民主峰会”粉墨登场,为了显示影响力,还刻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了直播;结果翻车了。
一些观察人士发现,拜登的开幕式演讲,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时最多也只有百十名观众,事后也只有万余播放量,其中估计有不少还是媒体记者,毕竟要“恰饭”——当然了,睡王的演讲嘛,大家都懂的,如果换成懂王,那直播一定很欢乐;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就这么点观众,在直播的时候还要关闭评论,连所谓的“言论自由”都不允许,就这,还想叫“民主峰会”?
就这样的闹剧,说它是“挂羊头、卖狗肉”都是抬举,甚至连全球很多主流媒体都不怎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民主峰会”上。在过去24小时里,很多媒体都将笔墨花在“尼加拉瓜宣布同台湾断交、与大陆复交”这件事上,而美国人更关心是“美国CPI涨幅已经上升到39年来最高记录”。
据美媒报道,美国劳工部11日发布数据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大涨6.8%,创下198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等核心CPI后,涨幅依旧超过10月份,也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CPI的大涨,已经让不少美国家庭明显感受到生活受到了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援引盖洛普(Gallup)上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人表示,物价上涨正在造成经济困难;在这份调查中,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家庭有近三分之一认为,通胀已经导致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美国银行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物价上涨对农村家庭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家庭影响更大。
日子都不好过,谁还会在乎拜登纠集那么多人一起高唱“我们爱民主”?不少媒体专家都指出了拜登邀请名单的猫腻,很多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新加坡不在名单中,菲律宾却在;中国大陆不在,但东南的某“叛乱省”却在;中国香港不在,但香港的“通缉犯”却在——看得出来,这次峰会的真实目的昭然若揭!
据外交部网站12月11日报道称,发言人就美国所谓“峰会”发表谈话,指出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线,把民主工具化、武器化,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煽动分裂对抗,转移国内矛盾,维护美国世界独霸地位,破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与外交部的义正严词相比,一位俄罗斯学者在《环球时报》上发表评论中的一句话更形象:窑子里的老板教女学生如何贞洁;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先生认为,这话说得很重,但话糙理不糙,就是这么一回事。
美媒更是形容这次峰会“办砸了”,《纽约时报》在标题就指出:人们质疑美国能否充当一个合格的民主“代言人”;《华尔街日报》直接评论称,“拜登又掉链子了”;《外交政策》杂志认为“峰会缺乏真正的核心,那就是来自人民的力量”,路透社则认为“邀请名单让峰会蒙上阴影”,《国家利益》杂志的标题更直接:《当你的民主正在灭亡时,如何举办一个民主峰会?》副标题则写道,“民主不应该是强国用来给弱国当教师爷的工具。”
不过老拜登也不必灰心,给“民主峰会”的“献礼”是有的。截至12月11日6时22分,在过去的24小时里,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约16万、死亡病例2237例;你看,懂你的,还是新冠病毒。